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副院长何红波:
正在隔离的人应保持社交习惯 按时睡觉坚持运动莫暴饮暴食



人物名片
何红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副院长,广州医科大学精神心理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州市医学重点人才。
隔离居家的市民应该要通过各种网络社交平台,把自己置身于社交网络中。一家人也要营造一些开心娱乐的氛围,做一些小游戏等,如果能有半小时开怀大笑,对精神病患者控制疾病是有帮助的。 ——何红波
对于目前暂时居家隔离的市民,出现焦虑等情绪应该怎么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副院长何红波教授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建议,即使目前部分市民正在居家隔离中,也要通过社交网络把自己置身于社交圈,这有助缓解负面情绪。
另外,何红波还表示,自“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咨询热线”开通后,其帮助致电寻求心理疏导的市民缓解了抑郁、焦虑等情绪。
心理热线帮市民缓解抑郁、焦虑等情绪
南都:在开通“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咨询热线”后,团队每天遇到咨询者咨询最多的是哪些方面的问题?
何红波:主要还是焦虑、担心、恐慌及害怕等情绪比较多,例如健康码变黄码、查不到核酸检测结果、对居家隔离的担心等等。
实际上,这些负面情绪的产生与发展,基本与疫情相关,在特定环境下,有些人因性格方面等原因,容易出现和放大这类担心、焦虑和无助的情绪。简而言之,这类负面情绪属于“过度焦虑症”的表现,不过这种焦虑也是有一些现实基础的,可以理解。
南都:这条热线是否算是心理危机提前干预措施?对于拨打热线的市民来说,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何红波:是的,心理热线其实就是提前干预的措施,但它和临床看病是不一样的,并不是说,只有患者才需要打这个热线,任何人群只要有一些担心、困惑甚至不理解,都可以打电话来咨询。
比如一些对某些事物处于未知懵懂,从而产生担心及焦虑等情绪,在专业的干预和解读下,这种焦虑情绪以及所带来的身体上反应,有可能会得到缓解。总体来看,这属于一种提前干预的方式,属于心理疏导,跟临床上的看病诊疗还是有点区别的。
南都:对于心理等方面困扰的患者来说,这条热线对他们有帮助吗?
何红波:作用是有的,但要看具体问题。
心理热线对患者的帮助,就是患者发现自己出现了极端想法,打这个热线可以寻求帮助。我们接电话的治疗师都是经过了相应的培训,且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能倾听患者的想法和诉求,且建立信任关系,这样对患者的极端情绪缓解能起到很大的帮助。
其次对于一些像有精神分裂、双相情感障碍等,他们在居家隔离的时候,遇到最大的问题可能是没有药物或者缺少药物所产生的焦虑。这时候,我们热线也会指引患者,通过怎样的方式拿到相应的治疗药物,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暂时封闭也要把自己置身于“社交网络”
南都:暂时封闭隔离的环境,对于人的情绪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何红波:其实在这种封闭隔离的状态下,环境与心理相互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即使正常的人,遇到负面情绪困扰的概率都有所增加,特别是抑郁、焦虑和失眠等,这些情况很常见。
例如焦虑的人,遇到压抑的环境容易更焦虑;抑郁的人本来坚持运动和社交可改善症状,现在这些事情都做不了,可能负面情绪会有所增加;另外,暂时居家隔离后,很多人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家庭矛盾或增多。
南都:对于居家隔离的市民来说,您有什么建议?
何红波:对于正在高风险区居家隔离的市民,我建议:第一、要有好的睡眠,我发现很多人在隔离后,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睡眠问题,作息容易乱,不定时,尤其对于有焦虑、抑郁等患者来说,睡眠有很重要的调节病情作用。因此,建议一家人相互监督,按时睡觉。另外,还建议上床睡觉时间不要超过晚上11点,如果超过这个时间,睡眠效率和质量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应该坚持运动,即使是室内的话,我建议可以进行一些中等强度和时长相对较长的有氧运动。
第三、正在隔离的人应该保持社交习惯,不要因为隔离而变成心理方面的隔离,变成一种与世隔绝的孤独状态。同样地,这对那些有焦虑、躁郁疾病的患者来说,也是控制不好病情的。我认为,隔离居家的市民应该要通过各种网络社交平台,把自己置身于社交网络中。另外一家人也要营造一些开心娱乐的氛围,做一些小游戏等,如果能有半小时开怀大笑,对精神病患者控制疾病是有帮助的。
第四、吃饭时间很重要,我建议不要暴饮暴食,或饮食不规律等,还有不要吃垃圾食品,只要维持以前的饮食量和习惯就好,不要做一些“很特别的创新”。
如果患者买药困难,可寻求社区三人小组帮助
南都:对于居家隔离且需要服药的人群,我们是如何帮助他们维持药物治疗的?
何红波:第一,我们开通了线上互联网医院,患者或家属可以在线上买药,并且会有配送。据我了解,部分中高风险区,是有专门的机构对药物进行配送的。
第二,如果一些患者遇到买药困难等,可以向社区三人小组提出需求,然后三人小组一般会帮助他们买到药物,并送到他们家。
另外,在芳村这边暂时封闭区域中,即使患者因为各种原因病情复发,我们医院现在有几十名专业精神医学的医生在社区中开展如核酸检测等工作,如果患者需要医生帮助,我们医生会在街道的协调下,上门为患者会诊。
南都:对于目前广州其他区域的一些需要服药的抑郁、焦虑等患者,您建议他们如何备药?
何红波:如果患者发现家中的药物不多了,可以去医院开药,量开大一些。因为慢性精神病患者如果突然停药,复发的风险比较高。原则上说,如果患者能开一个月的药量,我觉得会相对稳妥一点。
出品:南都健康联盟
采写:南都记者 贝贝 通讯员 刘靖雯
- 下一篇: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