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分区售票,不妨“有加有减”
街谈
今年前5个月,全国总票房已经超过250亿元,随着电影市场的逐渐升温,有些影院内的“黄金坐席”也开始水涨船高——以正在上映的《速度与激情9》为例,记者发现某影院IMAX厅黄金区域的位置要比普通位置贵了20元,“中间偏后的位置140元一张,前五排以及靠两边的位置则120元一张”。同一场电影却因“位置”不同而票价分区,这样的做法观众是否会接受?
如果仅从经济学原理角度,或许应该承认,这种分区售票策略,确实存在一定合理性。若是“黄金区域”位置,观影体验效果确实更好,那么,设计相对更高的票价,可能确实符合“优质优价”的一般市场价值规律。
据记者采访,对于部分影院“票价分区”做法,尽管观众普遍还是能够接受的,但也有观众表示:“差一两元确实无所谓,只要别太狠了。如果是五元以上就觉得有点过了。”这意味着,消费者对“票价分区”的接受或容忍程度,实际上仍是有限度的。
在这里,相关影院经营者恐怕要清醒认识到这样几个事实:其一,经营者固然有权自主决定包括“票价分区”在内的电影票价,但消费者同样也有权自主接受或拒绝这样的自主定价。若经营者的自主定价太过任性、显得“太狠”,让消费者感受不好,那么他们同样会“用脚投票”,拒绝消费。
其二,虽然绝对的票价看似并不高,但相对一般居民收入水平、经济承受能力而言,目前我国总体的电影票价水平,事实上仍是偏高的。如据此前相关研究,在中国、美国、韩国、日本、法国5国中,若以平均票价占人均月收入的比例衡量,中国票价是5国中最贵的。据统计,中国一张票价占到人均月收入的1/57,这一比例是美国的8.5倍,法国的7.2倍。
以目前正在上映的《速度与激情9》为例,北京某施行“票价分区”影院的票价为,一般位置120元一张,“黄金位置”140元一张。而统计显示, 2020年北京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434元,折合月均5786元,这意味着,即使仅按120元一张票价计算,也相当于月均收入的1/48,若按140元票价计算,则相当于1/41。这也就是说,相对于居民收入,目前这种电影票价水平,其实是明显偏离正常水平、高于一般居民经济承受能力的。
其三,尽管近年我国电影票房持续增长,但同时也存在增幅放缓、上座率连年降低的趋势。如据相关研究报告,2019年票房增速为三年内最低,增幅为5.4%,同时,我国影院上座率也逐年降低,从2015年的17.4%降至2019年的11.1%。这种背景下,部分影院有增加收入的压力,不难理解,但以“分区加价”的简单粗暴方式来增加收入,究竟有多大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有鉴于此,即便“分区售票”确实现实可行,但在如何具体设计操作上,也要审慎为之。要充分考虑顾及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在“分区加价”设计中,不宜加价过猛、过狠,动辄一张票加价几十元;其二,在“分区售票”过程中,不能只盯着“分区加价”,也不妨同时实施“分区减价”——对那些非黄金区域位置,不妨在基准票价上适当减价。
“有加有减”,不仅更能凸显“分区售票”的差异性,也同时能更充分体现其公平性,更好地兼顾那些对价格敏感消费群体的利益,吸引他们走进影院,增加影院的总体上座率,进而最终在影院经营者、消费者共赢基础上,不断推动促进电影市场真正可持续的健康长远发展。 □张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