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上疫情防控战场的“党员一家人”
一家三口奔忙在抗疫一线 同一屋檐下却一周没碰面



接到社区通知,黎景欣和儿子、儿媳妇不约而同赶到现场协助芳草社区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

罗美琪一家三口手机拍的“别样”合照。

唐旭在黄埔区新港福社区的核酸检测点当志愿者。
“家中不仅有好几位党员,还大多是抗疫一线的力量。”“我们家三个是党员,关键时刻就要冲在前面。”……广州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当医护人员、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纷纷投身战疫一线,“党员之家”更是响应号召,齐上火线。各个成员散落在城市的不同片区,在不同岗位上贡献力量。舍弃小家团圆,为更多家庭的平安相聚。他们是一家人,也是奋斗在战“疫”一线的战友。
一家子年轻人都在抗疫一线
“我们医院这几天派出了135名医护去荔湾,我因为在哺乳期,没机会上一线,就去社区当志愿者”。唐旭是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医生,也是一名党员,在新福港社区做核酸检测志愿者。她告诉南都记者,家中有好几位党员,大多是抗疫一线的力量。
“通常过年,一家人分四个地方,两人在不同医院,一个在部队,两个老人在家带娃。”唐旭说,这就是他们一家子的常态。6月5日上午,唐旭回到医院处理事情,只剩下两位老人带娃做核酸检测。看到老人推着婴儿车,现场一位身穿“党员志愿者”红马甲的小伙子主动上前撑伞遮阳,让老人放心到采样区做核酸检测。温暖的一幕被工作人员拍了下来,后来,唐旭在微信群上看到了这张照片。
被问及老人是如何愿意让陌生人照看小孩,唐旭笑笑说,“他们说看到小伙子穿着党员志愿者的红色衣服,还有几个民警都在附近工作,觉得挺放心。我公公、我丈夫和我,都是党员。”
家人中,除了唐旭是医生,小宝宝的姑姑也是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的医护,去年佛山市指定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医疗点,该科室就是其中之一。唐旭的丈夫在武警总队工作,因为广州此轮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需要,已经半个多月没回家。今年,一家子年轻人都支援着抗疫一线工作。
“家里老人也一直响应号召,积极支持抗疫工作。”唐旭告诉南都记者,公公于1977年入党,也是一位老解放军。
去年2月份疫情期间,唐旭就在所在社区疫情防控检查点参与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今年因为特殊原因,选择再次投身此岗位。“我是临床一线的医生,一直忙碌惯了。穿过厚厚的隔离防护服,接触过未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深知那些一线抗疫人员的不容易。今年看到身边的同事上了一线,自己科室的医生因为收满病人,也在加班加点,就觉得自己应该为疫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唐旭一家子看来,那张温暖人心的照片,是一种爱的传递。“我先生说,这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唐旭认为,疫情当前,不管是作为党员,还是作为临床医生,都义不容辞。
和家人一起保障社区安全
“爸爸,你怎么也来了?”正在核酸检测现场做志愿者的越秀区大塘街芳草社区党员黎景欣,被同样前来支援的儿子、儿媳妇认出。
5月30日,广州市越秀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定于5月30日至6月1日开展越秀区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接到社区通知的黎景欣和儿子、儿媳妇,不约而同地赶到现场协助芳草社区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
这个齐心抗疫的家庭里,有三名冲锋在前的党员。“没有提前商量,也不是我带动他们去的,都是自己主动报名的”,黎景欣说。黎景欣今年67岁,1990年入党,是一名有30年党龄的老党员,黎景欣也是上一任社区党委委员,即使退休仍密切关注着社区的大情小事。
儿媳妇和黎景欣一样,也是一名党员,深知疫情严峻,主动担起社区防控责任。黎景欣的老伴,更是1980年就入党的老党员。尽管患有心脏病、腿脚不太好,但还是会去防疫现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活动,比如引导居民排好队、教其他老人家出示健康码或检测码等等。因为一家人都在进行防疫志愿工作,黎景欣夫妇怕有风险,便让正在上初一的孙子住校,不让他回家。
这不是黎景欣第一次主动请缨投身一线。2020年春节、2021年春节、越秀区全员核酸检测等每一个需要的时候,他都值守在抗疫前线。“党员,肯定要冲到最前面”,黎景欣说。这一次,年过花甲的他也依旧冲在第一线,和家人们一起保障着社区每一位居民。
一家三口一周“零见面”
“好好保护自己,坚持下去一定会胜利。”这是深圳市宝安区大浪街道浪口社区工作人员罗美琪的家庭微信群中经常出现的信息。罗美琪是浪口社区一名党务专职工作者,母亲曾惠能是新石社区网格员,父亲是社区股份公司工作人员。三人都是党员,因为疫情工作的原因,三人每天都各自忙到凌晨,一家三口已经很多天没有面对面说过一句话,只能趁工作间隙在微信家庭群里相互鼓励。
近期,当疫情再次来袭,罗美琪扛起相机,奔走抗疫一线,只为拍摄出最真实的感人瞬间,传播防控一线的正能量。后来,她被抽调到大浪街道网格中心协助数据核对。每天凌晨时分,结束数据核对工作后,她赶回家中匆匆洗个澡休息一下,转身又赶往社区,投入数据排查工作。
另一头,母亲曾惠能也在抗疫一线,每天工作到凌晨。协助核酸检测、进行疫苗接种现场维控、挨家挨户核对数据,是她每天的工作。“您好,我是龙华区疫情防控工作组工作人员,需要向您了解几个信息,是否去过或经过疫情地区、有无做核酸检测、有没有打疫苗”,这样的电话她已经打了至少600个。有一天,罗美琪凌晨3点回到家,听到曾惠能的声音,惊喜地想要和母亲说说话,一进去才发现,母亲还在打电话协调多个部门送一位重点人员去进行核酸检测。
罗美琪的父亲罗碧雄也用行动支持女儿与妻子的工作。作为党员志愿者,他每天下班后自愿在社区卡点值守测温。
这是罗美琪一家第二次共同出现在抗疫一线了。去年疫情期间,他们一家三口也是在一线不同的岗位上为抗疫工作辛勤努力。罗美琪说:“一家人同一屋檐下,一个星期一面都没碰到过。但是我们3个是党员,关键时刻就要冲在前面。”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邱墨山冯芸清 夏嘉雯 实习生 江铭欣通讯员 谢婷婷 陈虹
图片: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