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郭阿婆出院振奋人心,战疫制胜更有信心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06-11 02:00

  6月10日上午,广州本轮疫情的两名确诊患者,包括首例患者郭阿婆达到出院标准,正式出院;另有两名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隔离观察。据了解,这4名病例间隔24小时连续两次鼻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且本人自感已无任何不适。他们将继续进行集中隔离,确认无任何问题后再回家。

  郭阿婆及其他3个病例的出院给战疫以信心。这种信心首先是在战疫全局上,当“伤兵”已经慢慢康复,说明战疫的一盘棋后方正在安定,仍在一线努力的“战士们”和配合疫情防控的普通人,更有理由为彻底取得战疫胜利更努力一些。

  这种信心还源自对广州医疗水平有信心。在此之前,民间各种榜单都在讨论广州的医疗水平在全国有多么靠前,而这对于大多生活在广州的人来说可能感受没那么深刻,毕竟在正常的生活节奏中,很多人可能永远也无法去体会全国顶尖的医疗服务到底怎么样。但疫时不同于平时,在一种可能带来生命危险的新型病毒前,每个人都无法淡定,医疗也是在大流行面前唯一可以依靠和信任的最终保障。

  这4名患者是如何康复的?通过媒体报道,能够观察到更多细节。治疗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针对新冠患者采取了“一患一档一策”的治疗策略,根据基础病、个人体质等实际情况精准施治,从病程早期就开始医疗干预,防止重症化。同时,5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广东工作组及省、市专家组进驻市八医院,在总结前期救治经验的基础上,每天早上9:00,专家组准时交流所有病例的救治情况,并对每个病例的病情逐一梳理。国家、省、市专家组专家每天都进入隔离病房仔细查问病患情况,与市八医院的医护人员共同商讨制定个性化施治方案。

  可以看到,在治疗过程中,有着诸多环环相扣紧密配合的链条,而支撑这一链条运转的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2020年,中国能够取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第一阶段的胜利,就是因为珍视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广州应对本轮疫情的系列举措,“一患一档一策”的治疗策略,正是这种价值追求的体现。

  4名患者出院后,虽然还不会马上回到家,但在他们集中隔离准备回家期间,社会如何接纳康复患者,避免歧视却值得考虑。在医学指标上,患者能够出院一定是符合了国家制定的统一康复标准,这里不存在很大的医学判断波动。

  根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修订版)》,出院有4项标准,即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对于满足上述第123条标准的患者,核酸仍持续阳性超过4周者,建议通过抗体检测、病毒培养分离等方法对患者传染性进行综合评估后,判断是否可以出院。

  所以,医学上能够认定患者出院,有着多项判断标准,必须全部符合;况且,出院患者还进行了集中隔离,这相当于又上了一层安全阀。

  在阐明医学判定之外,不过度宣扬炒作出院患者信息,也是避免歧视的策略。特别是对于郭阿婆,既要考虑到她的出院带来的信心提振作用,又要考虑到当她返回社区,是否会因为个人信息宣扬得太过具体,在重返社区上形成阻碍。过往一些康复者的实例已充分表明,周围的确存在“自我防卫过度”的现象,患者工作生活都因此受到很大影响。人群心理向来最难把握,因此出院患者个人信息的保护,也应当成为避免社会歧视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