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盗抢拐卖儿童案年发案量降至两位数,多为快侦快破

三千个免费采血点助力被拐人员回家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蒋小天 06-14 02:17

  据公安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拐卖儿童案发率降至新低。同时,拐卖妇女的犯罪行为也大幅下降,据中国统计年鉴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拐卖妇女儿童立案数较2018年减少15.3%。从猖獗的犯罪到如今得到有效遏制,严打拐卖人口犯罪何以取得重大突破?南都记者带你数读打拐。

  案发率多少? 

  拐卖人口犯罪率连年下降

  据悉,我国当前并未将盗抢拐卖儿童罪和拐卖妇女罪名单列,而是将其作为同一罪名,为拐卖妇女儿童罪。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妇女是指已满14周岁的女性,儿童是指不满14周岁的男女儿童。

  拐卖妇女儿童者,将被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或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以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打击拐卖人口犯罪一直是公安部门的重要任务,1991年9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针对社会治安的实际状况和客观需求,颁布《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自1992年起,我国拐卖人口犯罪得到较为有效的遏制,犯罪率连年下降,进入2000年后,我国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数量经历了长达7年的持续下降。

  自2009年起,公安部持续开展打拐专项行动,当年的立案数达到新高近6500起,此后近十年间,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成为常态且力度增强,2013年的立案数一度高达20735件,仅次于2000年。

  

  是否“团圆”? 

  失踪儿童找回率达到98.1%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教授翁文国等学者曾在《我国拐卖妇女犯罪特点及治理策略——基于1038份裁判文书的分析》一文中详细分析了妇女被拐卖的现象。此调查数据来源为中国裁判文书网2000年1月至2017年7月间的1038份裁判文书,涉及1888名拐卖者、1662名受害人、1785名收买者。

  据分析结果显示,被拐妇女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4岁至30岁之间。26.7%的受害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15.2%的受害人有多次被贩卖的经历。

  拐卖者则大多数为男性农民,年龄集中在31岁至50岁,文化程度主要在初中及以下,陌生人占79.1%,父母、亲属、朋友或熟人占20.9%。

  拐卖妇女的犯罪手段中,贩卖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拐卖手段,其他拐卖手段按照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购买90%、接送86.8%、中转65.7%、拐骗65.5%和绑架6.1%。

  在儿童犯罪中,依据公安部2016年5月建成的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为数据来源,截至5月15日,已找回4707名儿童,找回率达到98.1%。根据其发布的4801条失踪儿童信息分析,仅有1%为被拐卖,失踪离家出走的占比超过60%。

  立案数为何降? 

  “互联网+打拐”赋予科技力量

  据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童碧山介绍,随着近年来刑事侦查技术的提高,特别是DNA检验技术及数据库建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成为查找认定亲缘身份最准确的方法。

  此外,“互联网+打拐”技术,也为打击拐卖赋予了科技力量。2016年5月,公安部建成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以失踪地为中心,通过移动应用和新媒体向一定范围内的群众推送失踪儿童信息。截至2021年5月15日,“团圆系统”共发布了4801条儿童失踪信息,找回率达到98.1%。

  近期,为打击拐卖人口,公安部门再有新举措:公安部刑侦局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于6月1日集中对外发布全国3000余个免费采血点地址和联系电话。公安部表示,免费采血点服务不限户籍不限地域,请尚未采血的失踪被拐儿童父母、疑似被拐人员和身源不明人员,尽快选择附近的采血点接受免费采集,以便查找失踪被拐人口,快速侦破案件。

  公安部还提示,由于一些失踪被拐案事件时间久远,当年报警求助者若联系方式已经变更,请及时向公安部门说明,以便有认定结果时及时通知。

采写:南都记者 蒋小天 实习生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