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洛神”惊艳表演被华春莹推介,南都专访从广州走出去的舞者
五股鱼线系腰越勒越紧 要保持表情还要忍住不打嗝




端午假期,河南卫视水下舞蹈节目《祈》惊艳网友,得到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转发推介。6月14日,表演者何灏浩向南都表示,凌波微步般的舞蹈动作灵感来自敦煌壁画及《洛神赋》中的描写,如“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节目里,舞者化身洛神,或拂袖起舞,或拨裙回转,或刚劲有力,或娉婷袅娜。现实中,何灏浩头发上是刷好的鱼胶,腰上是打成死结的五股鱼线,裙间还有数公斤铅块配重,她在努力保持表情端庄,还要忍住想打的嗝。南都记者了解到,来自湖南的何灏浩在广州长大,曾代表广州队屡获全国青少年花样游泳锦标赛团体冠军。谈及此次走红,何灏浩显得清醒而淡然。
对话何灏浩
造型仿文殊菩萨,头发刷鱼胶固定
南都:水下洛神的形象是怎样实现的?
何灏浩:我们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头发上是会刷鱼胶来固定的。这次我建议也这样做。
鱼胶是鱼鳔做成的粉末,加热水开胶之后会呈比较粘稠的状态,刷在头发上,等它冷却凝固之后,冷水是冲不开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的头发在水里面纹丝不动。只不过这个东西比较难洗掉,我可能快秃了。
为了还原洛神的形象,我们选择了仿文殊菩萨的造型。有非常多的绸带、帔帛、发绳,每一个细节都做得非常好。这些东西在陆地上看起来很好看,可是到了水下,就会挺应(端午节的)景地把我裹成一个粽子。
南都:节目中舞蹈动作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何灏浩:敦煌元素的作品我想拍很多年了,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场地和契机。这次,我重新看了曹植在《洛神赋》中的描写,也去研究敦煌艺术的肢体形态,可以如何与舞蹈结合,在水下表现出“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感觉。河南台还有我们团队也给了很多建议。
其中有一个鹤立的动作,一只腿伸直,一只腿屈膝,双手向后打,整个人身体向前倾。是根据“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这句话设计的。这种动作其实你在陆地上做不了,除非下一秒就跪下。但是在水里就能很好地呈现。
这个节目寓意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寄托了美好的愿景,所以我也会参考一些祭祀的舞蹈。比如有一个出腿、把整个身体拉平的动作,它的张力就来源于祭祀舞蹈。
五股鱼线系腰 水中悬停飞天
南都:节目开场,你的背影之上有一串水泡升腾,那是有意为之吗?
何灏浩:是我不小心漏气了。最终效果还蛮好的,还有好多人问是不是特效。
在面部有特写的时候,为了表情自然,我必须整个人处于放松的状态,为了做到这一点,我是不会去封住自己的会厌的,所以鼻子这些该出气的地方还是会正常出气(所以会出现一串气泡)。这个情况下免不了灌水,只不过我们习惯了呛水就忍住。
南都:水中悬停和飞升是如何做到的?
何灏浩:在水中悬停不是一蹴而就,除非天生就是中性浮力。我本身的浮力不是很大,在水池里自然而然会下沉。
视频里应该有60%的动作,是我靠吸气吐气、控制体内空腔大小调整浮力来完成。还有一些动作需要配重,我们将铅块用专用的配重带串起来,系在胯部的位置。
这次的拍摄,我尝试了很多之前没试过的技巧。我在水下跳舞五年多了,起码拍过上百条水下舞蹈作品,还是第一次在腰上拴了一根鱼线,让别人拖着我跑(实现飞天)。
我们把五股鱼线拉成了一股,像系腰带一样,在腰上面打了个死结。也不知道怎么样设计会更加安全有效,就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没有想到它会越勒越紧,隔着衣服都勒出了印痕。但是(我觉得)勒都勒上了,长痛不如短痛,就赶紧拍完,才把鱼线给剪掉。
南都:水下拍摄时要做什么准备?拍摄途中怎么调整状态?
何灏浩:每一场布灯大概布了一到两个小时,我的造型要做一到两个小时。我们一开始很担心光线的问题,害怕明明想拍“天外飞仙”,结果拍出“倩女幽魂”。没有想到,最后布好的光一打,特别有武侠仙境的感觉。
水下拍摄每次五十秒到一分钟。在水下很难控制纱漂的方向,有时候会像九尾狐一样,我们可能要下五六次水,才能拍到一个合适的镜头。
每次上水,我都会跟摄影师沟通,为什么这个镜头需要重来,复盘刚才那一次纱拉得好不好,有没有动作没到位,有没有表情需要控制,或者换一个表情,换一种手势。
正常来说,我们需要时间调整呼吸,让自己憋得更长时间。但我作为花样游泳运动员习惯了,就是生憋,而且那一天拍摄的时候,水太冷了就刺激到膈肌,我在岸上时一直在打嗝,也没有办法调息,到了水下只能忍住。
广州出生长大,曾是市花泳队成员
南都:你一直在广州生活对吗,做什么工作?
何灏浩:我老家是湖南的,在广州出生长大。小学的时候,广州市花泳队的教练到班上选人,选到了我。华附是我的高中母校,那里给了我很多帮助。
我现在的本职工作是美人鱼教练,这几天在北京教课。我平时还是常住广州。广州真的是一个让人觉得很舒服的城市,整个城市节奏不会太过于安逸以至于懈怠,也不会说很匆忙让人觉得焦虑,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感觉。整个城市气质也很包容。
南都:这次是如何参与到河南卫视的节目之中的?
何灏浩:我在5年前就已经开始尝试水下舞蹈,那个时候,外界认为水下舞蹈没有什么商业价值,就都是自己拍着玩,或者拍一些公益片。直到这一次,公司和河南台合作的项目选到了我,我有幸参演“洛神水赋”(正式名称为《祈》)。这次节目的呈现,才让大家看到了水下舞蹈这种表现方式。
南都:坚持水下舞蹈五年之后,一夜之间成为新闻焦点登顶热搜,你如何理解和消化这份关注?
何灏浩:我觉得成为焦点的是《祈》这个节目,并不是何灏浩这个人,我只是有幸成为节目的一分子。大家认可的是这种表演方式,是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
河南卫视此前的《唐宫夜宴》我也有看,我很喜欢汉文化。这次大家能够认可,对我来说是最高评价了。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依旧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美人鱼训练官而已。在潜水的时候,可能有些人会看我一眼,但是他们也不确定我是谁。我现在走在路上,依旧没有人知道我,哪怕他就在旁边看“洛神水赋”(笑)。
经历
做过广州亚运会入场式引领使者 在电影《美人鱼》中当过主演替身
南都记者了解到,表演者何灏浩来自湖南,自幼加入广州花样游泳队,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08届校友,曾是校游泳队队员。2010年,她成为广州亚运会的入场式的引领使者之一。她毕业于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
2016年,何灏浩曾接受南都采访回忆自己与水结缘的经过。小学3年级时,她被广州花样游泳队教练李娟选中,从此走上了花样游泳的道路,一练就是10年。
花样游泳是综合了舞蹈、游泳、体操等的运动,学会一个垂直倒立需要2至3年,要炉火纯青,甚至要5到10年。何灏浩觉得花样游泳“很好玩、很漂亮、很特别”,她享受被水包围时柔软的感觉。
2003年,何灏浩参加广州动物园海洋馆的“小美人鱼”比赛,夺得第一名。这条“美人鱼”代表的广州队,后来屡获全国青少年花样游泳锦标赛团体冠军。
此前,电影《美人鱼》曾到深圳南澳杨梅坑取景,何灏浩报名想要成为群众演员,没想到还成了主演林允的替身。美人鱼一跃入海、遇袭时一跳出船的动作,都由她完成,“女主负责美,我负责人鱼”,她曾调侃说。
链接
被华春莹转发点赞 舞者说“容我哭一会儿”
今年端午假期,作为曾“美”上热搜的河南卫视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的前传故事,水下舞蹈节目《祈》惊艳的不只国内网友。
13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发推表示:太美了!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这是河南卫视的水下舞蹈“洛神水赋”。视频获得近4万播放,有网友评论:“她是怎么在水下屏息这么久的?”“我希望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见到她!”
何灏浩发现后,在朋友圈发出连带6个感叹号的尖叫。
15日,华春莹再次转发节目视频并写道:“惊异于这无与伦比的水下舞蹈时,我们要知道这花费了26个小时来拍摄。舞者每次屏息50秒,才完成这些流畅优雅的动作。每个奇迹背后都是超乎想象的付出。”
得知自己的舞蹈获得外交部发言人的又一次称赞时,6月15日,何灏浩向南都记者表示,“容我哭一会儿。”
对话幕后
摄制组都是自由潜教练级别 拍到耳压不通乃至流鼻血
6月13日,南都记者对话《祈》的策划兼制片余镛仪。她介绍了节目的故事情节与拍摄的幕后故事。
南都:《祈》的背景设定是什么?
余镛仪:大唐盛世,每到端午佳节,老百姓们就会到渔港码头举办祭奠仪式,召唤水下神灵,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主角是被召唤的水下神灵河洛之神,也就是洛神宓妃。具体的情节是,她被召唤出来后降落凡间。完成一段舞蹈后,飞升上天。
我们把洛神飞天和降临的舞蹈动作搬到水下,做出了这个中国风舞蹈。
南都:节目效果令人惊叹,它的制作周期有多长?
余镛仪:5月底,河南卫视第一次找到我们,表示他们想拍唐宫夜宴前传,有一个类似于水下神灵的主题。我们根据这个方向选择服饰、编排舞蹈动作,设计水下舞蹈的创意。
编排时长只有三四天,我们确定了分镜脚本、编舞。真正的拍摄时间不到5天,在上海一个水下摄影拍摄基地的4.5米深水池中完成。整个过程比较赶,用了不到15天。
南都:实际的拍摄过程其实并不轻盈飘逸对吧?
余镛仪:是的,在水下拍摄阶段有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深度,池子4.5米深,正常人下水两米之后就会出现耳压不平衡的情况。我们每天下水浸泡可能大概要8个小时,需要不断地去调整耳压平衡。即使我们整个水下摄制组都是自由潜教练级别,但因为拍摄时间过长,还是会出现耳压不通、毛细血管破裂,乃至流鼻血的情况。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演员服装的挑战。这一次的服饰是薄纱材质,到了水下很容易缠绕。一下水,(衣服)全部都缠在舞者何灏浩的胳膊、腿上,揉成一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两个水下摄影助理兼安全员,演员一下水,他们赶紧把所有缠绕的衣服解开之后,再迅速回到水上,然后演员沉下水底进行拍摄。这个过程是非常考验默契的。正常拍一段素材,要闭气50秒到一分钟左右,如果配合不好的话,非常耽误时间。
南都:一共拍摄了几天?
余镛仪:原本定的是拍两天,一天拍8到10个小时。拍完两天之后,节目组觉得还有很多经典动作没拍出来,还可以拍得更好,所以我们又加拍了一天。因为拍一段素材就上一次水,每一天拍下来可能有200多条素材。最后用到的,不到30条素材。
有很多动作难度很大。比如说飞天,就是在水中央横着飞过去。我们测试了很久,最后是拿鱼线缠绕在演员的腰上,一个摄影助理拉着她往前走。为了避免穿帮,鱼线只缠在金属腰带的位置上,肯定是很疼的。
南都:水池里的布景和灯光有什么讲究?
余镛仪:拍摄的水池有三面都是石壁,第四面有玻璃,透过玻璃可以看得到整个池子的内部环境。
我们在整个大池子的石壁上环了三面黑布,第一不会容易穿帮,第二个整个景深会更深邃。拍摄结束后通过后期调色再把背景压了下去(确保看不出黑布的痕迹)。
在水池中央的水面之上,我们吊了一盏灯,它是主要的光源。开场有一个渐变的光,从右至左,一点一点将整个池子照亮,则是水池前方的两盏灯的效果。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林子沛
实习生 陈可心 何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