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与“德尔塔”“正面刚”接种疫苗是制胜法宝

专家称,新冠病毒疫苗对变异毒株仍有防护效果,越早接种越好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综合 06-23 02:00

最近一个月,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在广东多地引发本土疫情。过去七天,英国99%的新增确诊病例感染的都是变异毒株。在全球范围内,“德尔塔”正在成为主要流行的变异株之一。

病毒变异意味着什么?疫苗对“德尔塔”是否还有防护效果?

记者分别连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魏晟、广东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何剑峰,共同关注新冠病毒变种。

如何看待“德尔塔”可能存在一定免疫逃逸现象?

特别关注新的变异毒株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魏晟:“免疫逃逸”指的是新冠病毒发生变异后,通过接种疫苗产生抗体对病毒的综合作用会有所减弱。比如现有的接种疫苗可以保护90%的人不再感染,如果新的变异毒株出现以后发生了免疫逃逸效应,那么保护作用可能会从90%下降60%,甚至完全无效,所以我们要特别关注新的变异毒株可能产生的“免疫逃逸”现象。

病毒变异意味着什么?

突变是新冠病毒最大的特性

广东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何剑峰:RNA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后,会大量复制来实现感染传播。然而复制时,由于RNA病毒缺乏校正机制,复制错误也不能自行校正,因此就容易出现细微的变异。

举个极端点的例子,即使在同一个人身上获得的两份新冠病毒样本,病毒测序的结果也可能不是100%一致的,这就是病毒变异的普遍性所在。

根据现有研究数据来看,此次引发广州等市本土疫情的“德尔塔”变异株,传播能力比老毒株提高了1倍,比引发深圳盐田港疫情的Alpha变异株提高超过40%,而从报告的感染者情况看,还存在感染者病毒载量高、核酸转阴慢的情况。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魏晟:一是变异毒株的致病性发生了变化,流行病学的特点促使疫情恶化,比如“德尔塔”变异毒株它的传播力增强,潜伏期变短。二是另外病毒变异也可能会使现有防控措施、治疗手段及疫苗防护作用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弱。在一段时间的流行过程中,这4个“需要关切”的变异毒株,肯定是牢牢地占住传播的“C位”。

如何与“德尔塔”赛跑?

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最快速方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魏晟:根据最新实验的结果,我们广泛接种的疫苗对“德尔塔”依然有效。特别是从广州疫情的防控经验中可以看到,完成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即使发生了感染,发生重症的风险相对于没有接种的人群大大减少。这也反过来说明我们现在接种的疫苗对我们的人群是有保护作用的。

我们要及早加快流行病学调查,扩大核酸检测数量和范围,同时防疫措施也要尽早加码,这些都是能够迅速控制疫情的关键。也就是说,我们要跟病毒传播比速度、比力度,才能够更快更好地控制好疫情。

据悉,6月21日,世卫组织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德尔塔”变异株已经传播至92个国家。目前尚无关于该变异株对疾病严重程度和致死性影响的确切数据,但新冠病毒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株依然有效,有助于预防重症和死亡。尽快接种疫苗是保护自己的有效办法。

广东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何剑峰:病毒发生变异时,直接影响防疫政策调整的关键特征,要减少病毒变异,防止“超级变异病毒”出现,就要减少病毒传播和复制的机会。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最快速的方式。

如何升级防范措施?

定期或实时进行研判,做好预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魏晟:广州承担了很大的输入病例的管控压力,又是一个人口巨大的城市,人口的流动性很强,所以防控疫情的压力非常大。我们在今后应对类似变异株的时候,要更好地研究它的流行病学的特点。

在现有的防控手段、防控的环节上面,能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存不存在着相关的漏洞,需要我们更好地定期或者实时进行研判,做好预案,这可能是我们今后在面对类似的变异株的情况时很重要的一个经验。

综合南方+ 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