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改建后的中共一大纪念馆:
这里珍藏着《游击队歌》原谱 李大钊用过的英文打字机


李大钊用过的打字机。

《游击队歌》原谱。

观众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参观。
红色基因第64期
七一前夕,南都记者来到位于上海的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和纪念馆探访。据悉,经过了重新的规划、改建,新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内部设置了全新的基本陈列,名为《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
经过改建,纪念馆展厅面积由原来的1000平方米扩展到3700平方米,系统梳理馆藏文物,从馆藏12万件(套)文物和近年来从国际国内新征集的档案史料中精挑细选612件文物展品,比原先的基本陈列117件扩容数倍。
中国共产党“开端”之地 一大会址改造后恢复开放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召开,13名各地代表出席。7月30日晚,由于受到法租界密探监视,会议无法继续在上海举行,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多年后,毛泽东引用《庄子》回忆一大并谈及现状:“苏联共产党是由小组到联邦的,我们也是由小组经根据地到全国……我们开始的时候,也是很小的小组。”
这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有党纲和党章的内容,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
1951年4月,中共上海市委组织寻找及确定了当年中共一大召开的地方。一大会址查实后,上海市委立即承租下来,并请有关部门将旧址加固修缮,建立纪念馆并对外开放。2020年11月,为迎接中共百年华诞,一大会址启动修缮改造,于2021年6月重新对外恢复开放。
展览包括7个板块 展品总量增至1168件
据介绍,此次展览系统梳理馆藏文物,从馆藏12万件(套)文物和近年来从国际国内新征集的档案史料中精挑细选612件文物展品,比原先的基本陈列117件展品扩容数倍。加上各类图片、艺术展项等展品,展品总量由原来的278件增至1168件。
展览主要包括几个部分:序厅“历史选择 伟大起点”、第一部分“前仆后继 救亡图存”、第二部分“民众觉醒 主义抉择”、第三部分“早期组织 星火初燃”、第四部分“开天辟地 日出东方”、第五部分“砥砺前行 光辉历程”和尾厅“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永远奋斗”共7个板块,按照逻辑顺序梳理体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程,聚焦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革命实践。
孙中山秘书捐献出 李大钊借用的打字机
很多平时难得一见的珍贵照片、文物被展示出来:如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文本、宽约2.3米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巡捕房旗、陈化成戎装像、邹容的《革命军》与签名照、鉴湖女侠秋瑾拟定的光复军军制军规手稿、章太炎为徐锡麟等四烈士所作祭文、袁世凯颁给孙中山筹建全国铁路的任命状、肇和兵舰炮弹灯等。
第二至第四部分,集结展示了许多党的创建史红色文物,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中共一大及代表,乃至中共二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建党前后的珍贵文献、照片、实物,甚至不少平日难得一见的小众红色文物,都一一被挖掘展示出来:如20世纪30年代亚东图书馆出版的《独秀文存》、《守常文集》、《共产党》月刊创刊号、李汉俊结婚时穿过的礼服、曹靖华穿过的中山装、汪寿华使用过的线毯及《京汉工人流血记》《二七工仇》等书籍。
在展览中,还有一台李大钊使用过的英文打字机。该机系孙中山的秘书吴弱男在英国购买,1925年秋天,为了和苏联大使馆联系工作,李大钊向吴弱男借用这台打字机长达一个月之久。借助这台打字机,李大钊打印了不少党的秘密文件,并与共产国际和苏联驻华代表进行了密切联系。1964年7月,吴弱男把它捐献给了中共一大纪念馆,以期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它背后那不平凡的历史。这台打字机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贺绿汀《游击队歌》原谱亮相 为国家一级文物
此次配合展览内容,还从馆藏文物中挖掘出20多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珍贵文物进行展示。如中共地下情报通信领域的革命烈士李白使用的工具、中共地下情报通信领域的革命烈士秦鸿钧使用的收发报机等。此外,《共产党宣言》72种早期译本一同展出,被认为是中共一大纪念馆镇馆之宝。
1937年8月13日,日军对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淞沪抗战爆发。上海民众掀起了抗日救国的高潮,上海文艺界人士及时组织救亡演剧队奔赴内地和华北前线,投入抗日宣传活动。8月21日,贺绿汀毅然跟随演剧队第一队,从上海西站坐火车出发,沿沪宁、陇海、同蒲铁路线作巡回慰问演出。年底,他们渡过黄河来到山西临汾,在为阎锡山部队演出时,打听到八路军办事处正巧迁至临汾城西郊刘村。于是,队员们一致要求到八路军办事处去休整,为八路军战士演出。
办事处主任彭雪枫接待了他们。彭雪枫向演剧队队员们介绍了八路军抗战的情况,同时还给他们送来了一批有关开展游击战的文件资料。贺绿汀被八路军巧妙运用游击战,沉重打击日军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创作了这首轻快振奋的《游击队歌》——“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1961年8月,贺绿汀在上海《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篇回忆文章《游击队歌创作经过》,中共一大纪念馆专程上门拜访,从贺绿汀家中征集到了这份无比珍贵的手稿,后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平型关战斗缴获日军地图 周恩来曾在地图上题字
在《游击队歌》原谱手稿的边上,则是另外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平型关战斗中缴获的日军地图。
1937年11月2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在地下指挥所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李华英(时任国民党军政部主任参事、国防最高委员会顾问),及第二战区的诸多高级将领,周恩来作为八路军办事处的代表也出席了会议。11月4日上午,李华英以国民政府代表身份拜访了周恩来,双方交换了对时局的看法。离别时,周恩来取出这张八路军在平型关战斗中缴获的“支那直隶省怀安”地形图,用毛笔在图的左侧写下“平型关战斗胜利品 周恩来二十六年十一月四日太原”的字样,赠与李华英。
李华英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多年来,他一直将此图藏在身边,悉心保护。为表达对那段岁月的怀念,他特地在地形图的右下角写下了“协助第二战(区)军务由太原退出时,恩来同志特此见赠用留纪念小川”的字样以示见证。1958年他将这件珍藏多年的地形图捐给了国家,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