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0.5个百分点 释放长期资金万亿
专家称超出市场预期,意在定向支持小微企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9%。
据披露,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在7月7日国常会提出降准后,市场普遍预计此次降准将以定向降准的方式展开,但此次是全面降准,超出市场预期。记者了解到,此次全面降准除了定向支持小微企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外,还有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考虑。
应对下行压力
制造业景气指数PMI已回落多月,预示工业增速将趋于下行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央行推出多项举措应对疫情冲击,包括降准降息。自从去年5月开始,央行政策利率及存准率一直没有调整,一直延续至今。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同比增长18.3%,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目前国家统计局尚未公布二季度数据,但先行指标显示:6月制造业PMI为50.9%,相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表示,此次央行超市场预期全面降准,主要为下半年实体经济稳定增长提供适度的金融环境。“相比上半年,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如制造业景气指数PMI已回落多月,预示工业增速将趋于下行。”
近期多家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跌破6%。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报告预判,上半年GDP增速会达到12.3%,全年实际GDP增速为8.8%。各季度的增速呈现“前高后低”的运行态势,从一季度的18.3%逐步回落至四季度的5.5%。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称,出口的扩张与美国财政货币化高度相关,但从6月开始,美国部分州的失业救济已经开始暂停发放,外需扩张的逻辑可能有变。因此,此次降准有对冲出口、稳住总需求的考虑。
支持小微企业
将资金利率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来缓解因为上游价格上涨对中小企业流动性占款的压力
此外,本次降准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支持小微企业。央行称,今年以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小微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等经营困难,中国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有效性,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发力,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这次降准是针对大宗商品来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李奇霖称。
今年来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中小企业形成较大冲击。统计局数据显示,相比4月,5月工业企业利润环比降幅在两位数以上的行业有:橡胶和塑料制品业(-10.4%),造纸和纸制品业(-11.5%),纺织服装、服饰业(-13.9%),农副食品加工业(-14.1%)。而这些行业大多为中小微企业。
与此同时,大企业在采购货物时,出于缓解资金压力等原因会以承兑汇票的方式来支付货款,而小微企业就只能延期几个月才能够获得货款,中小企业的流动性变得更为紧张。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中小企业只能支付一部分利息把承兑汇票贴现。而如果贴现利率走高,中小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就会更大。央行此次降准的目的就是为了将资金利率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来缓解因为上游价格上涨对中小企业流动性占款的压力,让中小企业能够以较低的价格将汇票贴现,以回笼资金。”李奇霖称。 21世纪经济报道
声音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
降准释放“降银行负债成本”信号
此次降准超过了市场预期,此前既没有风声和研究观点提到有降准的可能性,也没有投资者做降准交易。更重要的是,这次降准规模也超过了市场预期,而且也不是此前认为的定向降准,而是全面降准。
之所以是降准,而非定向降准,除了定向支持小微企业以外,还有对冲出口,稳住总需求的考虑。
降银行负债成本,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政策方向。由于存在经济长期转型需求的考虑,对隐性债务的治理和房地产的调控高压还会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预计未来是一个“结构性紧信用+宽货币”的组合,这个组合对债券市场是非常有利的。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
货币政策会对市场更加友好
短期来看,全面降准对冲下半年MLF到期、地方政府债发行的压力,同时通过降准,从融资成本角度缓解企业由于大宗商品等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
中期来看,下半年经济将逐季放缓,宽松周期将来未来。房地产与出口是主要拖累,房地产调控处于高压姿态,PMI出口订单连续两个月在荣枯线以下,制造业投资与消费也不能有太高期待,基建或有发力空间,但仍需观察。
展望下半年,货币政策从“稳货币、结构性紧信用”转向“稳货币、稳信用”格局,下半年-明年上半年重启宽松。
未来的货币政策会对经济和市场逐渐转向友好,宽松周期将来未来。
中泰证券首席分析师杨畅:
降准不会对房地产产生直接影响
提前释放流动性,防止资金面紧张,也反映了央行维持资金面平稳的主要意图。在6月CPI和PPI环比涨幅回落背景下,保持资金面平稳,意味着央行并不认为物价仍然存在继续上行的基础。
确保流动性的合理充沛,做好安全垫,仍然是货币政策的主基调。对于释放资金,通过金融机构传导,也明确了支持领域,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对于房地产市场并不会产生直接影响。南方日报记者 唐柳雯 陈颖 黎华联 张艳 唐子湉 周美霖
央行答问
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不变 不搞大水漫灌
问:此次降准是否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
答: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2020年应对疫情时人民银行坚持实施正常货币政策,5月以后力度就逐渐转为常态,今年上半年已经基本回到疫情前的常态。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操作,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资金被金融机构用于弥补7月中下旬税期高峰带来的流动性缺口,增加金融机构的长期资金占比,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人民银行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有效性,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
问:此次降准的考虑是什么?
答:此次降准的目的是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一是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二是调整中央银行的融资结构,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3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问:此次降准释放多少资金?
答: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不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原因是,5%的存款准备金率是目前金融机构中最低的,保持在这一低水平有利于金融机构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和自身稳健经营。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搞好跨周期设计,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央行官网
- 下一篇: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