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书事”的疑惑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姚一鸣 07-18 00:20

  《书事:近现代版本杂谈》,薛冰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8月版,88.00元。

  □ 姚一鸣

  在网上买了本薛冰的《书事:近现代版本杂谈》。薛冰是南京著名的藏书家,也是一个“书话家”,写过不少的书话作品,如《旧书笔谭》《拾叶集》《古稀集》《版本杂谈》《家住六朝烟水间》等。这本《书事》其实是他的旧著《版本杂谈》(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版)的修订增补本,据薛冰在后记中所言,除增补两万余字、增加了六十余幅图片以外,“对初版文章多有不同程度的修改,纠正各种差错之处,删减不够典型的例证,提高表述的严谨性,补充新材料,讨论新问题,并增写《销售印记》等文章……”

  薛冰的《书事》与其他书话作品所不同的是他从大局入手,又以个人收藏的小处着眼,即以版本学的基本概念为经,又以个人收藏的图书为纬,从而勾勒出中国近代图书出版的脉络。这样写的好处是比较系统地反映中国近现代版本的状况,梳理出图书版本的相关理论,但这需要有较为丰富的庋藏以及对版本学的相关知识。记得以前江苏古籍出版社策划出版过一套“中国版本文化丛书”,由薛冰、徐雁执行主编,共出版了十四种,其中薛冰写的是《插图本》。这套书中以黄裳的《清刻本》,姜德明的《新文学版本》最为名副其实,因为黄裳、姜德明是清刻本和新文学版本公认的专家,不仅收藏丰富,而且多有专著问世。薛冰写的《插图本》比之,则稍嫌泛泛。

  《书事》一书主要分为稿本、传统出版、现代出版、装订、版权、装帧、书外之物七大部分,其中又包含有若干的小题,如“版权”就有版权、版权凭证、印数、样本、征求意见本·试印本、征订样本、保密本和编号本、内部发行本、非卖品、自印本和准印本。且不论其间的分类是否准确,是否被书界所认同,又有怎样的在理论上的判断标准?如征求意见本与征订样本,保密本与内部发行本,其实是多有重叠的,而如诸多以特殊时期出现的如保密本与内部发行本等,更多的是资料,而非书籍,和俗称的版本更是无涉。除感叹作者庋藏的丰富以外,实对读者和版本学研究有多大用处,且存疑之。

  阅读《书事》一书,会注意到书中绝少有引文或注释,这说明作者的博闻广记,还是不暇及此?这其实反映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作为一本半专业方面的书籍,在阐述一些概念性的问题时,必定会参考前人的观点和论述,这样才能使之分类更为科学准确;二是文中多有“笔者所见”“笔者所得”字样,以自己的收藏窥版本之谛,也不是不可以,但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公共图书馆等公藏,其收藏资源自然更为丰富,为什么不能合理借鉴呢?如在“装订”一辑中,谈到了开本,就漏了“口袋本”,即六十四开以下的书籍,比如有一百二十八开的,包括民国的《绍兴文戏》《女朋友》杂志,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小朋友读物(如浙江少儿出版社的连环画)等。

  即使是比较常见的书本样式,作者也多有遗漏,如“版权”中的征订样本,民国时期一般大型工具书和套书丛书,都会有征订样本,由出版机构或书店赠送,以扩大销量,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征订样本仍有不少。在作者依韦力《中国近代古籍出版发行史料丛刊补编》所选之外,作者又列举了几种。现代只列举了《申报画刊》《观察》《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一1937》,前二种是影印本。实遗漏不少,如民国时期的《世界文库征订样本》《国学基本丛书征订样本》《小学生文库征订样本》等(这些笔者均有收藏),以及现代的国家图书馆《影印良友画报样本》、天津古籍《老上海电影画报影印样本》《申报影印征订样本》等等。

  另外,同收入“版权”一辑中的“自印本与准印本”,准印本应归入自印本中,都是非公开发行的,但以版权页上有准印号,有些其实是内部文件,只不过以书的形式。而在自印本中遗漏了一个大项,那就是从民国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文人们自印的诗文集,数量非常之多,如《上海李右之著诗文稿百篇》,是其门人为李右之所编的诗文集,还有《宣南纪游百一》和《永春夹漈(郑崇福先生洪润夫人)三庆集》等等。还有以地方史料选辑出版的诗文集,数量也不少。这类自印的诗文集极具史料性,应该是自印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书事》一书没有收入。

  《书事》力图“还版本学以实践学问的本相,希望能成为一种普及性的具有参考意义的工具书”,“对于现代图书版本的讨论,多局限于具体与微观的角度,除了姜徳明先生的《新文学版本》外,至今尚未见有人对中国近现代图书版本作宏观全面规范的研究,未见有够分量的近现代图书版本论著问世……”(见《书事》序)作者显然想做一件拓荒性的工作,但有些观点并不合适,近现代图书版本论著是有一些的,如陈子善教授关于签名本,朱金顺关于新文学版本,研究新书版本的论文则有徐孝宓、卫扬春《新书版本研究浅见》、朱积孝《中国近现代图书版本学概述》等。

  既然作者想写本比较完整系统的中国近现代图书版本学论著,不应仅仅局限于个人的收藏,而是要参考图书馆有关现代版本的收藏和研究,以及相关的论文和著述。如果仅仅想全面论述而力所不能及,只是把过去写的书话重新排列组合,还是写一些一般的书话更为合适。记得薛冰的第一本书话集是1997年出版的《旧书笔谭》(浙江摄影出版社版),作者以多年淘得的旧书写出了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其中诸多关于旧书的观点和论述,现在读来依觉十分的精彩:

  “正如每一个老人都曾年轻过,每一本旧书也都曾有过簇新时的挺括和帅气。然而,正如并非每一个人都能活到古稀耄耋的高寿,不是每一本新书都能有幸成为旧书的。……苛刻地说,一本书,如果已经到了韶华褪尽,焉头焉脑,甚至创伤累累枝残体缺的程度,还能引起人们强烈的阅读兴趣,它才可以被称为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