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解封”下 台湾民生多艰
疫情警报仍未解除,失业率创7年半来新高


“微解封”后的台北街市。 新华社发
17日台湾本地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降至个位数,18日又恢复两位数。时下台湾仍维持新冠疫情三级警戒,但13日开始,管制措施部分松绑。“微解封”后首个周末,各地人流稍有增加。疫情看似趋缓,但警报仍未解除,新增病例的潜伏感染源需要追查、控制,各县市依然不敢放松警惕。民间对“微解封”忧喜交集,而忧是主要的。
六成学生家中受疫情影响下学期学费无着落
台湾社会的担心,一方面聚焦疫苗接种何时能建立阻断病毒的“免疫屏障”,一方面关切当局纾困政策能否挽救经济民生。“微解封”下,民众生活圈有所恢复,到景区、夜市走走,能解解闷,但要恢复到疫前水平,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5月台湾失业率创7年半来新高,预估6月更高。专家认为,失业问题被减班休息“盖住了”。当局统计显示,过去一周,实施无薪假单位2704家,创新高,人数逾3万,比上周增加万余,休无薪假较多的是每月9至12天。
从各项数据看,餐饮住宿业受灾最重,过去一周1.4万人放无薪假。餐厅仍禁止堂食,餐饮从业人员对自己未列入优先施打疫苗对象感到不满。高雄餐饮职业工会理事长陈秋良对媒体表示,餐饮业是民生经济火车头,不少从业人员是弱势族群,即便“微解封”仍奄奄一息,仍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且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
几天前,《联合报》刊载台湾作家杨渡的一篇文章。“我在路边,看见一个年轻人,举着牌子,写着‘便当一百元’,长长的手,向稀疏的车流招手。”他在文末写道:这一代的命运,在冷血当局的无视中,在黄昏的孤单里,无声呼喊。
记者曾路过一家大门紧闭的店面,见到一中年妇女支着简易摊子贩卖糕点。虽无人问津,她仍认真但不熟练地叫卖着。
岛内机构调查显示,暑假已过半月,仍有84%的学生苦求打工机会,7月职缺数较三级警戒前减少五成;有六成学生家中经济受疫情影响,下学期学费、生活费恐无着落。
民间互助 “升斗小民”艰难自救
“市场的小商小贩,打工的孩子,一日不做、一日不得食的人啊,都在挣扎!”杨渡说。
面临逆境,台湾“升斗小民”艰难自救。不少出租车司机疫情期间没有生意,改送外卖,“赚一点是一点”;有餐厅优惠处理储备食材,既挽回损失又照顾街坊……
困苦于前,台湾民间社会努力互救。弘道老人福利基金会因疫情出现募捐缺口,仍每天为长者送餐;有中学为生活陷入困顿的民众提供爱心午餐,还有学校组织学生到合作餐厅协助制作、派送“挺医护”便当,足迹遍及20多家医院;企业亦在行动,旺旺集团创立“抗菌液公益加水站”供民众免费取用,捐赠金额逾21亿元(新台币,下同),东森直消电商捐出2500万元援助医护及各弱势团体……
台湾民间社会发扬“人溺己溺”的中华美德,令人动容。然而,“解疫”和“纾困”的重大民生课题,更有赖为政者担当。
底层的愤怒:当局不关心民生搞政治斗争
“底层的人都活不下去了,你为什么不关心,只关心政治斗争。这才是底层的愤怒。”杨渡的文章说。
台湾眼下的艰困仅靠“微解封”难得其解,不少人仍苦于排不上疫苗接种、拿不到当局的纾困补助。“问题就是疫苗不够!”《联合报》指出,错误的疫苗政策,加上派系利益介入与“反中”意识形态,以及刻意护航以台产为名的疫苗,导致台湾疫苗困境。“疫苗之乱”引起汹汹民怨,一些企业和蓝营县市有意自购疫苗,当局却说疫苗够了。有杂志说,当局发放几千亿纾困金,但许多真正有困难者未必申请得到。许多店家倒闭、关门,持续耗损下,经济与产业受伤将难以估计。
“老百姓真的太卑微。”媒体人毛嘉庆投书指出,大多数台湾人特别是有工作力、消费力的中壮年还打不到疫苗。“微解封”是把压力转嫁给经营者。《旺报》则指出,当局的“纾困4.0”到处存在漏洞和问题。“坐在办公室吹冷气讨论政策的高官,应到外面了解市况,认识百姓的真实生活。”目前疫苗接种覆盖率离建立群体免疫力的门槛仍很遥远。疫情煎熬基层百姓,也考验当局效能。大学教授陈国梁投书媒体说,5月前当局三波“纾困”用去4200亿预算,何以疫情暴发后的5月以来仅有一波2600亿?“以目前疫苗施打覆盖情形,即使警戒降级,经济也无法像断电后再复电般立马重新上线。”
这个周末,记者来到西门町街头,门店大多已复业,客流有所回升,但繁景不复。一位店家说,一天只有七八位客人,“根本卖不动,生意太难”。
观察
台湾民生艰困 解方何在?
如何破解当前的经济民生困局?岛内舆论普遍认为,首先要控制疫情,提高疫苗接种率,建立起免疫屏障,民生经济复苏才真正有望。但现实却是,岛内接种速度缓慢,至今接种一剂覆盖率仅两成。台湾《工商时报》预估,岛内要达到60%群体免疫的基本门槛,需要6个月时间。上海社科院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认为,欧美疫苗既缺又慢,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尽快引入充足的大陆疫苗,进一步学习大陆防疫经验,让台湾防疫政策更加有效、有针对性,防止新一轮疫情暴发。
台湾要脱困,离不开大陆;疫情之后,要尽快恢复两岸各领域交流往来。台湾《旺报》社评指出,经历民进党荒腔走板的防疫政策与违反民主的威权本质,让越来越多台湾人认清了民进党的真面目;两岸人民绝大多数还是希望两岸和平发展,拒绝成为政治势力的牺牲品。只有恢复两岸交流交往,岛内观光、餐饮、消费等行业才有可能恢复景气,从业者才能找回生计。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两岸进出口总额为1514.63亿美元,同比增长34.8%;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达780.27亿美元。台湾《中华日报》的评论一针见血:民进党当局铆足全力“抗中”5年多,但两岸经贸热度却仍是越烧越旺,再一次证明政治力量难以扭转经济市场力量。
疫情造成的严重恶果已无法逆转,也戳破民进党当局营造的种种假象。台湾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翁晓玲在报章上刊文指出,民众终于看清,当局防疫施政处处充斥政治味和利益算计,根本无视民众的生存安危,民众迟早会向那群冷漠无情的酷吏究责讨回公道。若听得懂民众的声音,民进党当局就当以苍生为重,否则必遭民意背弃。 新华社
- 下一篇: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