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代表委员热议广州电动自行车管理

建议逐步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增设非机动车道,实施机非隔离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东莞 07-23 02:10

  广州交警开展电动自行车整治行动。

  广州在优化调整政策实施之后,将如何精细化管理电动自行车,达到新规治理的预期目标?

就这一问题,广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专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从而有效提升城市交通运行安全。

  限行区居民有出行需求 能否设定通行时段?

  “以管代限,这很有必要性。”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分析称,完善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必须以政府监管为前提、个人安全意识和贴合实际的制度标准为根本,三者相辅相成,才能有效提升城市交通运行安全。

  谭国戬认为,优化调整政策之后,要考虑几个因素,第一是管理落实问题,第二是细化电动自行车使用群体以及使用需求,最后还要考虑的是交通违法情况。

  从目前的征求意见稿来看,政府部门考虑了快递、外卖等网络配送的需求,但普通居民也在使用电动自行车,“限行区域内还是一律禁止,这些居民需求没有考虑到,还是需要去完善,比如说是否可以考虑设定可通行时间段。”

  优化公交网络 完善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

  此外,电动自行车给城市造成的一个最大困扰是交通违法行为,这也将是电动自行车管理重点。而交通违法行为普遍的一个原因在于没有完善慢行道的规划设置,“在实际中,电动自行车没办法只能往机动车道去走,这是需要解决的。”

  谭国戬建议要完善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通过优化线路、增加运力、增设站点等方式优化公交网络;与此同时逐步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对有条件的道路,增设非机动车道,实施机非隔离。

  广州市人大代表林淑菁同样建议,要加快规划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的划分以及抓紧道路维护,部分地区道路的区域需根据机动车流量和非机动车流量来进行合理划分,并且建议加以道路标识牌标识道路,提醒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按照规定道路行驶。部分地区的道路划分线需进行定期维护,避免道路线模糊导致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混杂。

  据悉,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相关规范要求,广州市在新建的城市道路配套落实自行车道建设,同期设计、同步建设并同步投入使用。市交通运输部门也积极研究通过对在用车道进行瘦身、压缩部分绿化带或人行道等形式并结合标线翻新,开展非机动车道增设或完善工作。2020年,广州市将道路标线整治作为十件民生实事进行专项督办,市交通运输局组织道路管养单位会同公安交警部门共排查更新道路交通标线约24万平方米,整改完善交通标志约3400处,进一步完善了非机动车道。

  可通过以企业为主体推动社会共治  加快淘汰私家超标电动自行车

  蓝世有建议,对于电动自行车这个行业,政府部门在管理中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通过社会共治的形式,才能达到综合治理的局面,“要发挥邮政、保险、运营商、行业协会、企业的多重力量,宣传安全教育,加深消费者的安全意识。”

  广州市政协委员郑子殷在今年广州市两会上也提到,广州可通过以企业为主体推动社会共治,加快淘汰私家超标电动自行车进程。

  据悉,为破解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难题,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于2021年6月21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鼓励对外卖等行业用车进行分类登记备案,发放专用号牌,为深化社会共治创造条件。要求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突出提醒纠正,教育警告在先。

  此外,推行外卖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码”管理。根据从业人员违法、事故数量,在电子备案凭证上进行“红、黄、绿码”标识,红码人员将成为民警路面查控的重点人员;定期对企业车辆违法、事故率开展评价,并按照严重程度从高到低形成“黑、红、橙、黄、绿”五色图,将考评结果与企业号牌配额挂钩。

  治理进行时

  电动自行车成重点管理对象 闯红灯、逆行等将被罚款

  据介绍,在今年的广州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中,广州交警重点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多部门开展联合整治,每周开展2次全市统一行动,在全市重点区域通过设点和巡逻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查处非机动车通行、生产、销售、停放、营运等违法行为,今年3月1日至今,全市共查处电动自行车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0.1万宗。

  同时,全市274个路口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高峰时段设置101个岗位定人定岗定责,加强非机动车通行秩序管控力度。低峰时段在中心城区66个路口设置查车点,持续加强管控力度,确保重点路口全时段覆盖,同时,发挥“羊城铁骑”路面巡逻管控优势,严管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发现电动自行车有拼装、改装、加装违法行为的,一律予以查扣,对拼装的车辆依法销毁,对非法加装装置的,予以拆除。对于骑行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一律予以查扣,并对车辆性质进行鉴定,鉴定属于机动车的,对车辆无牌违法行为罚款200元,记12分,对无车辆对应的摩托车驾驶证的违法行为处罚款1500元,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对于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逆行、占用机动车道等违法行为,罚款十元至五十元,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依法扣留车辆。

  交警新举措

  全市推广“扫码劝导”机制 建立违法驾驶人信息库

  公安部交管局提出了六大举措,其中一项为主推安全劝导教育。

  对违法、事故次数少(绿码)的骑行人可以进行受教免罚;对多次违法、事故骑行人(红码),通过所在街道、社区管理员、安全员上门教育劝导;对违法屡教不改的骑行人探索与社会征信挂钩。

  南都记者从广州交警获悉,在整治电动自行车乱象上,广州交警也有着新举措。

  广州交警将在全市创新推广“扫码劝导”模式,通过让电动自行车违法驾驶人扫描二维码,记录其违法信息、个人信息,形成数据库,达到一定次数后,采取电话短信提示、上门劝导教育、禁止电动自行车出入居住社区等方式,加强违法驾驶人的源头管理。

  此外,通过数据分析研判电动自行车违法情况,筛选出违法次数较多的外卖企业和个人向全社会曝光,震慑相关违法行为人,增强交通安全守法意识。

  他山之石

  11城电动自行车政策盘点 北京处罚最严 无锡设5年过渡期

  费用

  部分城市免收上牌费

  根据广东省非机动车牌证费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办理登记的电动自行车每辆收取牌证费30元/套。

  汕头、佛山、韶关、江门等城市均明确牌证费为30元。

北京、深圳、无锡、湘潭等城市,办理上牌登记免费,相关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

  深圳办理牌证不收费,若使用物流配送,收取10元。

  过渡

  深圳 2021年12月1日前,对不符合新国标CCC认证规定的电动二轮车可申领过渡期标识,过渡期标识有效期至2022年8月1日,在通行日期截止后,过渡期标识作废,禁止在深圳市辖区内通行。

  无锡 自2019年4月15日起,全面停止旧国标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对符合新国标且获得CCC认证证书的电动自行车,可办理登记领取号牌。不符合新国标的无牌电动自行车,应当办理备案登记,领取临时信息牌。对备案登记后领取临时信息牌的电动自行车设置5年过渡期,过渡期自2019年4月15日至2024年4月14日。

  湘潭 电动自行车正式号牌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满可申请延长,每次延长1年。对于临时号牌,其有效期统一至2023年3月1日。

  佛山 符合“新国标”并取得3C认证的电动自行车,核发银色号牌,长期有效;符合“旧国标”或“新国标”,但未取得3C认证的电动自行车核发蓝色号牌,有效期两年;在用既不符合新国标又不符合旧国标的电动自行车核发黄色号牌,有效期为一年。

  处罚

  北京 从2019年5月1日起不再发放临时标识,临时标识的过渡期为3年,即到2021年10月31日。过渡期内未在规定期限内申领临时标识上道路行驶,或者过渡期满后还上路行驶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先予扣留电动自行车,并对驾驶人处1000元罚款。

  上海 处罚措施为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还列举了5种违法情形,非机动车驾驶人受到行政处罚的,可将其相关信息纳入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其中包括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一年内有不按交通信号指示行驶、逆向行驶等严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十次以上的;一年内逾期不履行道路交通违法行政处罚决定累积达到五次以上的。

  东莞 2021年7月2日,《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发布,规定驾驶未经登记的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警告或者五十元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