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大学生世界遗产论坛暨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入选《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
将遗产教育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


第十届大学生世界遗产论坛暨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参赛者合影。
7月17日,《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发布,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申报的“大学生世界遗产论坛暨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因“以竞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跨界合作提出创新保护方案服务遗产地发展”而成为全球十佳优秀推荐案例之一。
实地调查提出具体方案
“大学生世界遗产论坛暨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张朝枝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教席、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主办,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团委、学生会承办。自2008年创办以来,已顺利举办十届,成为国内大学生遗产教育品牌活动之一。
本活动旨在通过“提案竞赛”的形式激发大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关键问题,并自己动手深入遗产地实地调查,提出解决遗产保护利用矛盾的具体方案,将遗产教育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加深大学生对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认识,将优秀提案交给遗产地管理的方式促进知识转化,以社交媒体广泛传播的形式推动面向更广泛公众的世界遗产教育。
包括讲堂、大赛和对话三部分
本活动通常包括世界遗产专家讲堂、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和跨学科对话三部分。
世界遗产专家讲堂已有来自UNESCO、IUCN、ICOMOS等国际组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以及敦煌、泰山、九寨沟、武陵源、鼓浪屿等世界遗产地的48名专家进行主题报告,已经成为国内遗产保护利用跨学科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
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由全国各地高校分别通过校内初赛、全国选拔赛、现场决赛的组织形式,由考古、建筑、生态、地理、旅游、规划等遗产相关专业在校本科生组建跨专业队伍,每年以不同的主题围绕遗产保护利用提出创意策划提案,最后通过现场汇报答辩、专家评审等环节评选出优胜队伍并给予奖励。然后,将优秀成果转交给世界遗产地管理者并通过微信公众号面向公众进行推介。迄今累积315所高校、978支队伍、5000多人次参加了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1500多名老师、学生到全国总决赛现场观赛,共有85份世界遗产保护利用提案获得不同级别奖励,120份优秀提案转交给世界遗产地管理者,部分已经被采纳利用,形成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跨学科对话是由来自“遗产保护与遗产利用”两个相互冲突的专业学生代表组成代表队进行的对话交流,推动形成跨学科共识,此项活动以不定期形式开展。
亮点
创新性:在遗产教育的理念与方式上进行创新性探索
科技性:充分利用了创意和科技等手段,使遗产价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传播
合作性:通过高水平的多方合作机制与模式创新,推动了遗产教育的发展
可持续性:在社会、经济方面具有可持续性,对遗产地可持续发展有一定贡献
示范性:在整体模式或具体方式上有一定的国际推广价值和示范意义
本版文图来源: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 下一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