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读懂“该停则停”的深意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毛建国 07-27 03:12

  来论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明确,一旦出现极端天气等非常情况,要坚决即时启动最高等级响应,该停学的停学,该停工的停工,该停业的停业,该停运的停运,对隧道、涵洞等易涝区段,要及时警戒并采取封路措施,有序疏散群众,杜绝侥幸心理,克服麻痹思想,防止贻误战机,尽最大可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天有不测风云,简简单单一句话,说起来谁都明白,但只有真正当其到来而且释放出不可测威力时,人们才会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正如这几天,人们牵挂着河南的灾情,对于大自然的不可测,以及极端天气的严酷性,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极端天气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是难以承受的。而现代化的发展,在解决许许多多问题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有时自己也成为了问题。譬如,城市的发展,改变了固有地理结构,而地下设施的建设,在极端情况下有可能成为新的风险点。这几天,人们对此有了新的认识,这也要求不能有任何闪失。

  防患于未然,解患于已然。应对之道,说来并不复杂,简单地讲,就是做好应急与谋远。所谓谋远,更多是指平时,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建成的要做好日常维护与保养,要有保证运行的良好机制,确保关键时候拉得出、打得响。相对于过去,现代人对于“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地下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但仍有必要思考,并且经常回头看,能不能有效应对极端天气的发生?如果建设标准不高,运行存有漏洞,那当极端天气发生时,就有可能出现被动,乃至产生灾难级后果。国家发改委要求各地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在此基础上,形成城市易涝类风险分布图、风险隐患清单等,并立即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指向的正是这一点。

  所谓应急,就是考虑到可能,做好特殊情况下的应对。目前,各个层面都有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的应急预案。可是,应急预案有没有短板,有没有细化,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国家发改委要求气象部门加强对强降雨、台风等灾害预报预警,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向社会发布预警避险信息。除此之外,还有各个层面的全力以赴、协调配合,都要能做到万无一失。

  极端天气直接影响生命财产安全,来不得半点大意。强调“该停学的停学,该停工的停工,该停业的停业,该停运的停运”,一个“该”字,既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视,也体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能不能及时喊“停”,既是对应急机制的考验,也是对担当精神的考验。体现的一点,就是以责任心为保证,把应急纳入科学轨道,真正做到“杜绝侥幸心理,克服麻痹思想,防止贻误战机”。城市治理水平不是一句空话,是在实践中检验的。

  极端天气和风和日丽,都是大自然的本来面貌。人类最要紧的,就是在风和日丽时想到极端天气的可能性,在极端天气时做好有效应对。应急与谋远一样都不可少,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真正读懂“该停则停”的深意。 □毛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