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南京疫情外溢,“与病毒长期共存”不容轻忽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07-31 01:00

  南京、张家界等地疫情牵动人心。7月30日,南京在新闻发布会上首次通报疫情源头,并披露本次疫情早期报告的机舱保洁员参加境外航班机舱清扫后“防护洗脱不规范”,进而导致病毒在保洁员工间扩散传播。同日,中纪委官网发文指出,尽管疫情传播链条仍未完全查清,但机场“破防”已是显见漏洞。

  一座机场,一场演出,因为疫情的外溢,已经让很多人和地方都胆战心惊。截至30日,仅南京禄口机场外溢确诊病例已有19例,无症状感染者10例,另有6人核酸检测呈阳性,共涉及7省16城。已经足够严峻的形势,让防疫压力陡然飙升的南京显得有些无措。

  防疫漏洞、信息公开不足乃至地理知识失误,可以说是一座城市在面对骤发疫情时的真实反应,“南京疫情促使全国经受压力测试”。因日常防疫工作的错漏而导致疫情再起,也因为疫情的突然暴发而使得后续应对失据,新一轮疫情防控局势的极为复杂和变异病毒的极度恶性,迫切需要各地、各方面对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有更务实的预判、更全面的自查与更深刻的调整。

  据南京方面的确认,此番疫情由机场保洁环节的不规范操作而起,而在中纪委官网文章的表述中,禄口国际机场更是“存在监管缺位、管理不专业等问题”,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没有落细落实,具体表现在国际航班和国内航班混合运营、一线外包人员防控管理不严以及“负责境外和境内的保洁人员没有区分开”等细节处。普通的现象概括已经足够触目惊心,特别是在疫情防控进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整体防控策略背景下,禄口机场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值得反思。

  令人费解的是,“外防输入”的压力如此巨大,为何依然存在境内外航班混合运营的情况,而且机场保洁工仍在境内外航班上来回无障碍穿梭。尽管据业内人士介绍,机场保洁工作的外包属于正常操作,但外包公司与机场监管在防疫措施上的对接不足,恐怕都需要非常彻底的纠错和补正。不仅如此,禄口机场此番暴露出的防疫措施落实不到位情况,必须要引起其他公共交通场所的自省与自查。

  日前,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针对南京本轮疫情外溢发表文章,提出“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的严肃命题,既然新冠已经不可避免地将作为一种“常驻病毒”而存世,那么从此番南京疫情的局促与紧张中必须要看到,常态化防控对整个社会治理的要求不仅没有丝毫变化,更要求逐点自查、做细做实。

  那种疫情已经过去、“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想法必须要纠正,要明白,包括机场车站、旅游景区和演出场所在内,每一个环节防疫措施的放松,都可能给社会带来无法想象的影响。

  毋庸讳言,在某些地方,防疫措施上墙的同时,措施的执行却因为国内疫情的相对缓和而显然松了下来。不论是禄口机场暴露出的保洁漏洞,还是张家界景区的剧场状态都让人忧心。据媒体报道,7月22日晚,“魅力湘西”首场演出的2000名观众,存在观众不佩戴口罩的情况。而外界可能也不得不承认,不规范佩戴口罩的情况在很多地方(特别是人群聚集的场所)并非个例。尽管保持规范的个人防护是社会对公民个体的反复呼吁和倡导,但对不规范的防疫措施进行及时纠正却是对公共场所提出的要求——如果无法实时干预和纠正,营业场所就不符合防疫规定而必须关停、整改。进门、上车有检查口罩,但密闭空间内的活动过程却全靠个人自觉,这种松懈的防疫状态必须要从根本上予以改变,这固然要靠普通社会成员的自觉,更是对社会治理各个环节提出的要求。

  “与病毒长期共存”不是危言耸听,迫切需要全社会的彻底觉悟。抱着“忍一忍就过去了”的权宜心态,这绝不是理智、可取的做法。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就是要做长期打算,社会的各项工作、生活状态都必须要根据防疫要求做出根本性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