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首次入围世界500强:
6家中国车企入围 新能源车企表现亮眼


中国车企不断向高科技企业转型,在国际汽车产业中的角色开始转变。图为广汽新能源智能生态工厂总装车间。 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其中汽车与零部件企业34家上榜。一个明显的趋势是,除上汽外,上榜中国汽车企业的排名明显提升。今年榜单中,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广汽集团等纷纷实现盈利;跨国车企大众、戴姆勒、福特、本田等排名纷纷下降。同时,传统燃油车企表现中规中矩,而部分新能源车企表现亮眼,其中特斯拉首次进入世界500强榜单,排名392位。
中国车企排名逐年提升
记者注意到,中国车企在这次世界500强榜单中的排名有所提升,除上汽集团从2020年的第52名下降至60名外,一汽、东风、北汽、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广汽都有所提升。
事实上,中国车企在世界500强的排名逐年提升,这也意味着中国汽车产业价值链逐步从低端制造走向中高端“智造”。在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在政策精准引导下,车企快速复工复产,不断强化自身的造血能力,实现了稳步增长。
同时,以自主创新为出路的中国车企,不断加强向高科技企业转型,在国际汽车产业中的角色开始转变。在今年广汽集团的科技日上,广汽集团重磅发布了围绕电气化的动力电池技术战略“中子星战略”,将深度开展动力电池及电芯的自主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超级快充电池技术,ADiGO 4.0智驾互联生态系统等“硬核”黑科技亮相,进一步强化“科技广汽”标签,大力向高科技企业转型。
跨国车企表现不尽如人意
除中国车企在世界500强的排名提升外,大多数跨国车企的排名有所下滑。丰田、大众、戴姆勒分别为汽车产业世界500强中前三名。
依然笼罩在疫情阴影下的全球汽车产业,从生产到消费都在遭遇一场空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导致全球供应链中断,汽车整体销量下滑,尤其是在“芯片危机”影响下,全球汽车产业呈现低迷态势。此前大众汽车墨西哥工厂在6月和7月初停产三周,影响捷达、途观和Taos车型的生产,原因正是因为芯片供应的复杂状态。
事实上,“芯片荒”阴影一直笼罩着汽车圈,不仅大众曝出缺芯,现代、丰田、铃木等主流车企也纷纷遭遇芯片危机,对汽车产业今年产能影响巨大。
同样,“芯片危机”也波及到国内汽车制造。此前,一汽-大众二季度在ESP芯片短缺减产两万辆的基础上,还因10种芯片类资源影响到29款车型的生产,二季度生产40万辆汽车,减产比例高达30%。
电动化浪潮依然凶猛
今年《财富》世界500强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特斯拉首次上榜世界500强,排名第392位。这意味着,汽车产业电动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流方向。
据特斯拉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已经连续2个财年实现盈利,第二季度净利润首次突破10亿美元,创造历史新高。目前,特斯拉中国一个季度出口量基本稳定在3万-4万辆,加上中国日益增长的需求量,上海超级工厂完成了“出口+本地需求”的“双电机”功能,为特斯拉第二季度的业绩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汽车“新四化”发展背景下,电动化浪潮依然凶猛。汽车龙头企业纷纷在电动化领域展开竞速,加速转型升级。
今年,上汽集团宣布,五年内将投入3000亿元全速驶入“新赛道”,全力打造新引擎加快形成“云管端”一体化的全栈式解决方案,中央集中式电子架构、SOA软件平台等最新技术也将于今明两年在智己汽车和R汽车高端智能电动产品上陆续落地。
奥迪首席执行官马库斯·杜斯曼(Markus Duesmann)曾表示,奥迪不再开发新的内燃机,将迈入全面电动化。杜斯曼表示,到2035年,奥迪可能会成为纯电动汽车品牌。梅赛德斯-奔驰首席运营官马库斯·谢弗也称将逐步减少内燃机车型投资,计划到2030年,电动车型将占据新车一半销量,同时传统内燃机车型数量将减少70%。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
- 下一篇:中国4家医药企业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