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迟到25年的拥抱

广东男孩3岁玩耍时走失,与母亲相认后痛哭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敖银雪 08-04 02:04

小金与母亲、哥哥紧紧相拥。

  见到孩子的那一刻,我十分高兴。不管他是否选择回到我们身边(生活),我们都看他的意愿。——李女士

  1996年,李女士3岁的小儿子在和大儿子出门玩耍时走失。为寻找孩子的下落,李女士一家发过寻人启事、找过寻亲组织,始终没有孩子的线索。

  2021年,在广州、清远两地警方助力下,她终于与孩子团聚。8月3日,南都记者在警方组织的认亲现场,见证了他们的相认。25年的思念,在母子相拥的瞬间通过泪水宣泄出来。

  “孩子丢失后,我每天都在哭”

  1996年,李女士一家住在广州市白云区松洲街螺涌村,家里有两个孩子,大儿子6岁,小儿子3岁。因为李女士两口子工作忙,孩子多数是由奶奶照看。

  白云警方介绍,事发当天,家里有亲戚来串门,奶奶忙着招待亲戚,没有注意到两个孩子去了门外玩耍。然而,奶奶与亲戚闲聊一会后,哥哥忽然跑回家说,弟弟不知道去哪儿了。奶奶这才回过神来,她赶紧冲出门寻找,一遍一遍地呼喊着小孙子的名字,却得不到任何回应。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感觉心都要碎了。”李女士向南都记者回忆,她与丈夫得知消息后,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四处寻找孩子,同时发动亲朋好友、热心村民一起帮忙寻找,并向警方报案求助。

  寻人启事贴了一张又一张,孩子却依然杳无音讯。

  “孩子丢失后,我每天都在哭,有时睡觉滚到地上也需要别人帮忙扶起。”李女士说,“那时真的非常辛苦。”

  孩子走失的阴霾始终笼罩着这个小家。回忆起那段时光,李女士的大儿子也忍不住红了眼眶,“奶奶是带我们的,她其实是最自责的,离世前她都还挂念着这件事。”

  “我是哥哥没有保护好弟弟”

  李女士告诉南都记者,小儿子刚刚走失时,她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危,也最怕听到有人谈起走失儿童遇害的消息,“每次听到这些消息,我都不敢上前细听。听到别人在讨论,我都会绕开。”但在孩子走失的25年里,李女士从未放弃寻找孩子的念头,每当听到有关于孩子的线索,她都会马上赶过去,但总是失望收场。

  李女士还记得,有一次,她收到消息称,清远寻回了一个孩子,她便抱着一线希望赶去清远核实,但去到后发现,并不是自己的孩子。希望一次次落空,思念与痛苦让李女士倍感煎熬。她回忆,寻子期间,她还曾遇到一个走失的小孩,那时孩子一直在哭,周围人都劝她将孩子抱回去自己养,但她还是拒绝了,将人送去了派出所,“我自己丢掉了孩子已经这么辛苦了,我不想让其他人也像我一样。”

  多年来,李女士走过了很多地方,从不放过任何可能,“希望有什么办法可以找到我的孩子,亲戚朋友们在电视上看到相关的消息,就会让我去找。”

  在寻亲路上奔走的还有李女士的大儿子。“可能小时候不太懂,但是长大后会想,我是哥哥没有保护好弟弟,心里面挺难受的。”他告诉南都记者,读大学时,他就通过网络联系了寻亲的公益组织。看着寻亲群里不断有寻亲成功的消息,他的心里也忍不住燃起找回弟弟的希望。

  “发现真的是弟弟后,很激动”

  南都记者了解到,由于当年客观条件限制,导致关于孩子走失的线索极为有限,警方的查找工作十分困难。民警将李女士和家人的相关信息录入到全国被拐及失踪人员信息数据库进行长期比对,多年来一直都没有新的进展。

  日前,公安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查找被拐失踪儿童的“团圆行动”。各地公安机关根据部署,积极展开宣传发动、线索收集、信息完善、比对核查等工作。

  虽然李女士离开了广州白云区,但广州白云警方并没有忘记她的孩子走失这件事。2021年2月,警方联系了李女士,再次提取相关信息入库比对。“断断续续地听到警方和我们确认信息,心里还是会怕不是弟弟。最后发现真的是弟弟后,还是很激动、很激动。”李女士的大儿子说。

  6月29日,广州白云警方接到了好消息,显示清远警方日前采集信息入库的人员小金(化名)高度疑似李女士当年走失的孩子。广州白云警方立即与清远警方取得联系,并联系上小金作进一步核查鉴定。最终经核查确认,小金与李女士符合生物学亲缘关系。

  办案民警向南都记者介绍,考虑到双方多年没有见面,警方一直与李女士和小金保持联系,调节双方的情绪。恰好在李女士生日当天,警方将小金走失后两个月的照片发给了李女士,并帮小金向母亲报了平安。这份意外的惊喜让李女士十分感动。

  8月3日,在清远警方的陪同下,小金手捧鲜花来到广州市公安局白云区分局刑警大队,与家人相认。相见的瞬间,李女士与儿子紧紧相拥,忍不住痛哭起来。

  平复心情后,李女士为警方送上锦旗与感谢信,“见到孩子的那一刻,我十分高兴”,她告诉南都记者,之后打算和小儿子的养父母见面,孩子的生活也会依照他的喜好安排,“不管他是否选择回到我们身边(生活),我们都看他的意愿。”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实习生 肖渝 南都记者 敖银雪

  摄影:实习生 阮增豪 肖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