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后继有人!

广东“00”后小将们敢打敢拼、敢于超越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林子沛 吴灵珊 邱墨山 汪雅云 胡嘉仪 08-14 01:40

  1. 7月29日,中国队选手汤慕涵庆祝女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夺冠。

2. 7月28日,中国队球员杨舒予在女子三人篮球比赛中上篮。

3. 7月26日,中国选手曾文蕙在滑板女子街式项目比赛中。

4. 8月4日,中国选手宋懿龄在攀岩速度项目的比赛中,未能闯入决赛。

  代表团中年龄最小的14岁跳水“天才少女”全红婵用教科书级的完美表现一鸣惊人;17岁的游泳运动员汤慕涵拼出个人最好成绩与队友共同打破世界纪录勇夺金牌;三人篮球杨舒予在队伍中年龄最小但表现突出与队友勇夺“三大球”唯一奖牌;滑板曾文蕙、攀岩宋懿龄是中国参加奥运会该项目的主力队员……

  万众瞩目的第32届奥运会于8月8日在日本东京落下帷幕。可喜的是,广东运动员亮点纷呈、后继有人。

  44名参赛运动员中有31位首次参加奥运会的新人,特别是“00”后的小将们在奥运赛场上敢打敢拼、敢于超越,整体表现突出、成绩优异。

  泳坛小花汤慕涵 为游泳放弃其他爱好

  7月29日上午,汤慕涵、张雨霏、李冰洁、杨浚瑄4人组成的中国队夺得东京奥运女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冠军,并创造全新世界纪录。其中,汤慕涵是广东深圳本土培养的奥运健儿,也是四名运动员中年龄最小的,今年9月才刚满18岁,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像很多游泳名将一样,汤慕涵与泳池结缘很早,7岁便开始练习游泳。3天学会蛙泳,很快陆续学会其他泳姿,一踏入泳池,她便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

  出生在吉林的汤慕涵第一次出省比赛,就是在广东深圳。深圳市体工大队教练杨立平注意到这名很有潜力的小将,邀请她来深圳训练。

  当时汤慕涵的父母还没有确定让孩子走游泳这条路,她在吉林就读不错的学校,前往深圳训练,以后很可能要在深圳定居,一家人将随着女儿进行“大迁徙”。经过权衡利弊,他们最终还是把汤慕涵送到了深圳。

  即便有天赋,想成为优秀的运动员,艰苦训练是必要前提。汤慕涵每天练习游泳超过1.6万米,负荷量很大,而她特别能吃苦,训练非常认真。

  每年暑假看到别的小伙伴出游玩耍,她也曾向父母抱怨,父母则安慰她好好训练,未来参加世界大赛可以环游世界。为了练好游泳,汤慕涵也放弃了萨克斯、书法等爱好,集中精力提升成绩。

  汤慕涵的主教练,深圳市游泳队国家级教练兼广东省游泳队主教练杨立平告诉记者,这枚金牌是给汤慕涵18周岁最好的成年礼物。

  杨立平接受南都采访时表示,自己一直和汤慕涵保持联系,在看了汤慕涵的预赛情况后,他就给她布置了任务,“我让她调整了前100米的动作节奏,也提醒她最后50米要全力冲刺,因为是团队作战,我要求她讲求团队精神,要给其他队员奠定良好基础”。

  “一直大声喊‘加油’,希望可以传递给比赛场中的四位中国姑娘。我的胳膊在这过程中就没停下来过,比赛结束后才发现甩疼了。”汤慕涵的父亲汤士杰在赛后透露。对于女儿的表现,他说,“满分,绝对的满分”。

  “这是汤慕涵的首届奥运会,在400米自由泳收获第五,更令人欣喜的是,游出的成绩比在青岛(选拔赛)还快1秒多,这说明了她在最高水平的国际赛事中能够完全放开手脚,这是她最大的亮点。”杨立平表示。

  对汤慕涵比赛中的表现,杨立平很满意,“完全做到了我给她布置的任务,做得很好”。奥运会结束后,汤慕涵将马上回到深圳进行全运会的训练,9月,汤慕涵将在全运会比赛中度过自己的18岁生日。

  女篮小将杨舒予 “年轻”不代表稚嫩

  7月28日晚,在东京奥运会女子三人篮球比赛中,中国队击败法国队,历史性夺得铜牌。南都记者注意到,来自广东的女篮球员杨舒予在比赛中发挥出色,命中了关键的三分,帮助中国队获得领先优势。

  据悉,杨舒予出生于2002年3月6日。2018年5月,在中国国青女篮热身赛东莞大朗站的第二场比赛中,中国U17国青女篮经过加时战,以71-65逆转克罗地亚,杨舒予表现优异获得13分。2021年7月14日,杨舒予入选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女子三人篮球项目运动员名单。

  东京奥运会是19岁小将杨舒予的第一次奥运之旅,这个“00后”运动员效力于广东东莞新彤盛女篮俱乐部,有着1.84米的身高,绝佳的身材比例,剪着一头干净酷爽的短发。她曾因为干净清秀的长相和潇洒利落的球技多次上过微博热搜。

  对于三人篮球,杨舒予是一名“新人”。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杨舒予表示:“因为自己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外界会有‘小将’‘年轻’这样的一些关键词,但我想说的是,这不代表稚嫩,会全力以赴去争取发挥自己的水平,强国有我。”

  据悉,杨舒予的姐姐杨力维也曾效力广东女篮,目前是中国女篮的主力后卫,姐妹相差七岁,被称为“女篮姐妹花”。

  中国三人女篮摘铜后,相关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因为出众的外形,杨舒予获得了巨大关注,微博粉丝数超过了150万。对于这些肯定与认可,杨舒予表示感恩,但自己不会太过在意外界的舆论,更想好好打球,用球技吸引更多人关注三人篮球。

  中国三人女篮摘铜后,因伤未能随队出征的国家队队员姜佳音发了一条微博——“也许这就是三人篮球精神。女排有女排精神,我们也有我们的精神。”另一位参赛队员张芷婷说,她后来知道,姜佳音是哭着写出这些话的。

  三人女篮的精神是什么?姜佳音说,那是对胜利的极度渴望,永远把国家荣誉放在首位,不惧对手,遇强则更强的作风。张芷婷说,是短时间内释放出自己的全部能量,去拼每一个强大的对手。王丽丽说,是永不言败。

  滑板少年曾文蕙 不怕摔,摔在奥运赛场上也不怕

  奥运会的滑板赛场上满满都是少年感,不仅因为参赛选手几乎都来自“Z世代”,也是因为场上洋溢着的少年精神——快乐、随性、敢于冒险,并韧劲十足。

  场地中的bgm永远不会停,东京湾吹来的风鼓起“00后”滑手们的宽大T恤。滑行起来,少年们自在如飞鸟,披散的头发飘在身后。

  只有当他们真正飞越障碍物后,这项运动具有挑战性的一面才会展现在观众眼前——很多选手直接摔得人仰板飞。不过,这也不会影响他们起身后跟着音乐再跳两段的心情。

  16岁的曾文蕙从地上爬起来时也笑了。女子滑板街式比赛中,她在初次登场后第五秒就摔了,摔完后板子还顺着斜坡跑了,她爬起来还得追板子。之后的预赛和决赛共13轮出场中,她又摔了7次。右膝上刚到东京适应性训练时摔的伤口刚结痂,现在又给蹭破了,白色的裤子在赛后甚至洇出了血色。

  “无所谓的,滑板就是这样嘛,不停摔,但是做成动作就有很大成就感。”曾文蕙笑着说。

  奥运赛场上,曾文蕙似乎从来没有求过稳,要么摔,要么惊艳全场。预赛大绝招(trick)阶段(即选手利用场地中的障碍物做单个技巧的阶段),曾文蕙上来就完成了一个尖翻5050,拿到了同组5人最高的一个得分——4.92。现场DJ惊呼:“出乎意料!”

  也是这一分数后,曾文蕙的排名开始从底部爬升,闯入决赛。决赛8人对决渐渐白热化,选手们纷纷尝试高难度动作,一轮里常常只有一两个人能稳定落地,其余人就是摔。但曾文蕙说她“越比越嗨”,到了最后一轮,从第四掉到第六的她临时自己决定换动作。这是一个相当有滑板味儿的决定。

  滑板比赛不需要提前报动作顺序和代码,选手做什么要等到真正做出来时才见分晓。有些选手玩儿嗨了,会根据对手的动作临场发挥,被刺激得创作出新动作也说不定。

  “我那个也不是新动作,就是备选的动作,本来应该先做别的。”曾文蕙说,她“擅自”提前的动作叫尖翻50,难度更大。“比尖翻5050板头再翘一下,做成了的话,没准就上领奖台了,求稳没有意义嘛!”

  又是一摔,排名定格在第六。此前,曾文蕙还从没进过国际大赛决赛。奥运会前,她的世界排名在所有20名选手中垫底。

  “比得挺开心的。”曾文蕙说,“也还是有遗憾,很多动作我还没做呢。”

  解锁新动作是滑板让曾文蕙最着迷的地方。12岁时,她被教练挑中,从武术改练滑板。对武术,她说不上讨厌,也说不上喜欢。但聊起滑板——“飞起来帅”“有成就感”“玩儿的时候得大胆”,她是真心热爱。

  攀岩快手宋懿龄 逛街时无意中和攀岩结缘

  在十多年前的深圳,攀岩还是一个少有人知的体育项目,更不要提从事专业运动。宋懿龄的启蒙教练洪炼是深圳最早一批建立专业攀岩俱乐部的人之一。“招生也不讲究什么选拔人才,只要碰到有人感兴趣,都会欢迎人家来试试,免费开放岩壁让孩子爬上去感受这项运动的乐趣。”

  宋懿龄是洪炼教练带的第一批学生。洪炼回忆,“2008年,她当时家里就住我们俱乐部附近,她爸爸带她逛街,偶尔看到了我们这个攀岩墙,就决定让她试试,没想到一试她就很喜欢,最后坚持下来了。”

  “宋懿龄第一次来学攀岩的时候没有哭,但也是害怕的。这都很正常,悬在空中往下看,多少都会有点畏高。”在教练的保护下,宋懿龄第一次就爬到了最高处。而挑战成功也立刻给了小姑娘很大信心,从此虽然她也有过这样那样的爱好,攀岩却一直是最喜欢的业余兴趣。

  正是凭借着速度攀岩项目里的突出优势,宋懿龄最终被国家队选中,拿到了参加东京奥运的资格。为了备战这次奥运,宋懿龄这大半年也都在准备“秘密武器”,还在冬训时减肥了14斤。“当时每天只吃牛奶和麦片维持体能,就是希望能在东京创造惊喜。”

  8月4日,在率先进行的速度攀岩中,宋懿龄夺得了预赛第三名的成绩。但随后进行的攀石比赛中,宋懿龄只在第一条路线上获得一个积分,排名第19位。在最后一项难度比赛中,宋懿龄也明显不在状态。最终,宋懿龄排名第12位,遗憾与决赛无缘。

  比赛过程中,宋懿龄的左臂缠满了红色的胶布。赛后,她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坦言,“现在肩膀还在疼”。国家队教练赵雷也说,“很多地方她都看出来应该怎么做动作了,但就是没法发力,她确实尽力了。宋懿龄已经按照教练组的布置完成了比赛,成绩是可以接受的。”

  “赛前她的两个肩膀就有伤病,她是打了封闭针去的东京奥运会赛场。”全程看了比赛,洪炼告诉南都记者,宋懿龄是速度型选手,而这次奥运会比的是全能。“这就好比,跑100米的选手,你要她跑马拉松。”

  对于未来,洪炼觉得,下届巴黎奥运会,攀岩项目将会单独设速度赛。“只要宋懿龄继续保持状态,她有机会冲击奥运奖牌。”在奥运会比赛结束后,宋懿龄也信心满满。她对记者表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她很紧张,但自己练的项目能在奥运平台上展示还是令自己很高兴。“三年后我会更厉害!”

04-07版 统筹:杨存海

采写:南都记者 林子沛 吴灵珊 邱墨山 汪雅云 胡嘉仪 见习记者 杨苓妍 南方日报记者 彭博 综合新华社、《中国妇女》海外版

图片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