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应疫情变化,及时调整入境返穗隔离政策
短评
8月12日,广州市天河区报告1例境外返穗人员解除集中隔离后,居家健康监测期间鼻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病例。次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介绍,广州市即日起强化入境返穗人员健康管理策略,所有从外国入境14天集中隔离期满回到广州的人员,从原来实行的“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管理”,也就是后面的7天要足不出户。
广州对于返穗隔离政策的调整,是根据广州出现的新病例所做出的即时反应。8月12日发现的病例,是7月24日自英国返穗的留学生,其在闭环转运与集中隔离期间核酸检测与健康监测均无异常,回到天河区林和街的家中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首次核酸检测结果也是阴性,直至8月11日晚出现发热,于当晚和次日的两次核酸检测才为阳性。
按照以往的经验,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此前的研究,一般病毒在传染到人体后,14天内就会出现症状,而大部分人是在10天甚至更短时间内就出现症状,因此,我国通常将入境旅客的隔离时间定为14日。不过,此前已有因为潜伏期较长或者核酸检测结果有偏差等问题,超过14日才被发现的病例,因此,在疫情严重时部分地区采取的是“14+7+7”的隔离政策,即集中隔离14日后再进行7天的居家隔离和7天的社区健康监测,而在疫情被控制住或长时间清零后,大部分地区对入境人员采取的都是“14+7”的隔离措施。
此前在疫情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对于“14+7”的7天采取居家健康监测,已经足以保证新冠肺炎病例的及时发现,这也能避免由于超过防控需要的过严隔离政策影响疫情之下本已严重受限的国际往来。然而,此次的新病例是在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被发现的,其本人并未违反防控政策,但由于可以出门活动,还是会对活动过的重点区域带来感染风险,从而影响市民生活。为了防止类似病例令广州陷入可能的新一轮疫情,对“14+7”的后7天进行调整,改为足不出户的居家隔离管理,是及时且必要的。
全球疫情仍在不断发展变化,病毒出现了新的变异毒株,感染者的情况也愈发复杂。此次广州根据新病例的情况,强化“14+7”后7天的隔离措施,是以谨慎的态度进行防控,若此后一段时间内再无在后7天发现的病例,或者有新研究证明这只是极个别的例外,相信隔离政策还会再度调整。疫情与病毒在变,防控措施也需要因应情况作出动态调整,尽量做到既能有效防住病毒,又能尽可能地减少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