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人长啥样?有温度但不“温吞”,很搞笑但不“搞怪”
“国剧一哥”张嘉益:不在舒适圈里踏步,想去尝试能激发我挑战欲的角色



张嘉益在《对你的爱很美》里饰演一个老好人式的爸爸、丈夫,是一个喜剧角色。



张嘉益想尝试各种角色。
荧屏上,见过成熟稳重的张嘉益,见过雷厉风行的张嘉益,但你见过为爱“卑微”至此的老爸张嘉益吗?
一个骨子里有血性,但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老好人式的父亲与丈夫,这样“限定版”的张嘉益,以及沙溢、刘敏涛、宋丹丹等一众大咖主演的家庭生活喜剧《对你的爱很美》日前圆满收官。播出期间,它为观众带来连绵不断的欢笑,也引发对于家庭、亲情的思考。
有道是:张嘉益这个名字成了一部剧优与劣的下线,有他在,剧绝不会差到哪儿去,他是最能扛收视率的保证。无论《白鹿原》《装台》这种一看有他演就特别稳的正剧,还是《一仆二主》《对你的爱很美》这类欢脱、下饭的生活轻喜剧,张嘉益都能精准把握角色,用接地气的表演激起观众内心的涟漪。
从演以来,张嘉益已是拿下白玉兰奖、飞天奖、金鹰奖的大满贯男主角,稳坐“国剧一哥”的头把交椅,他却没有沉浸于聚光灯之下,还是不断接戏、不断进入新的故事和人物来追求进步、追求接近完美。
接受南都记者的独家专访中,张嘉益真挚地讲述了自己对喜剧、对生活和对父亲这个角色的理解。“当演员是一条无止境的路。你要敢于走出舒适区,有时候就是要抛开自己,放下个性和表演的惯性,去勇于塑造角色。”他说。 专题采写:南都记者 蔡丽怡 实习生 王建霖
慈父
正是这份日常给表演带来了难度
《对你的爱很美》定位是家庭生活喜剧,轻松日常又有些“抓马”的情节很下饭。剧中的王大山经营着一家小面馆,与妻子、女儿一同操持着简单生活,却因一个突如其来的真爸爸打乱了生活的阵脚,当接盘侠遇上真爸爸,令人啼笑皆非的生活就此展开。处于家中“食物链底端”的父亲王大山一角在生活中很常见,这样的“简单”角色碰上张嘉益这样的“戏精”似乎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将其收服。但离生活很近的角色,就能用简单演绎去画等号吗?张嘉益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南方都市报:《对你的爱很美》在你看来,它有意思的地方在哪里?
张嘉益:这部剧在一个相对轻松的氛围里去展开对各种问题的探讨,里面有很多喜剧的段落非常有趣,比如会在各种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抖开一个包袱。与此同时,它又能引领我们思考很多问题,关于亲情、家庭,怎么和家人相处,它并没有给出一个固定的答案,却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角度去思考,我觉得这样已经足够了。
南都:王大山这个角色对你有挑战性吗?家庭题材对你而言有无看不见的难?
张嘉益:在生活中有一个普遍现象,很多人在陌生人看来没什么独特的地方,但如果你去问他的亲友,就会发现他的独一无二之处。对于一个虚拟角色,演员就是离他最近的那个知心朋友,演员知道他的所有性格、爱好、那些不为人所知的经历。反过来,对演员来说,每一个角色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一次全新的挑战。王大山是一个非常贴近日常生活的角色,一个骨子里有血性,但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老好人式的父亲、丈夫,正是这份日常给表演带来了难度。像王大山这种普通人,我们不能按一个既定规则去加以呈现,因为他的形象是随着环境和条件的转移流动的,人都是多面的,王大山也一样。
南都:你怎么让这个接盘侠老爸的角色看起来不尴尬不单薄?
张嘉益:用“接盘”这个词来概括王大山不太准确,他和罗晴的相遇,是王大山的一场“策划”,同时也是王大山主动做出的一个选择,在接受这一切的时候他已经知道了“王小咪”的存在。王大山作为普通人有温润、温情、与世无争的一面;他遇到柯雷之后,内心被激发出倔强、争强好胜的一面。我希望能在这些戏份里,充分展现出这个人物自身的反差,从而塑造一个既鲜明,同时又不扁平、很立体的人物。
南都:真爸爸柯雷出现后,你如何把握王大山复杂的情绪?你对父亲这一形象有怎样的理解和体会?
张嘉益:面对这份“突如其来”的血缘关系,王大山的内心更多的是害怕失去。自卑、离家出走是王大山面对冲击的外在表现,但根本上是这个事情搅乱了这个面馆小老板习以为常的、平淡踏实的生活。
我们作为大人,不仅要学着尊重和接受孩子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还得准备好,因为她的选择而改变我们自己。我觉得对于一个当了十几年“家长”的人来说,最后一点是很难的,但也是非常必要的。
喜剧
即兴表演真的很神奇
“张老师”长着一张正剧的脸,但《对你的爱很美》里的张嘉益,在喜剧路线上走得更远更欢,在“稳重大叔”的外表下,他的灵魂里似乎也住着一个调皮捣蛋的大男孩。
不同于与闫妮组成观众喜闻乐见的黄金CP,这回与刘敏涛组CP赚足了大家的新鲜感。任性叛逆的罗晴和老实憨厚的“耙耳朵”王大山反差萌满满,拌嘴吵闹中爱意尽显。沙溢饰演的真爸爸柯雷与王大山组成“逗比双爸”CP,吸睛十足,王大山与柯雷上演的父爱内卷,王大山让柯雷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对手戏,为这部剧增添了许多笑点。云集一众喜剧高手,但全剧风格不会没心没肺的搞笑无厘头,有人说张嘉益是当中的一枚“定海神针”,他并不认同,他把这归功于一群优秀演员们的协作。
南都:王大山“绑架”柯雷,在车里让他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提提神,这段戏非常喜感。沙溢说是你提出的即兴创意?
张嘉益:关于即兴表演,我觉得这个真的是很神奇。当有这么多很有才华、很有灵性的演员聚在一块儿,即便大家并没有刻意地去创造什么笑料,但灵感好像自然而然地能生发出来,而且效果很好,这有点类似于“化学反应”吧,大家都很活跃,都处在一个创作的状态,也就能彼此激发灵感。
南都:这部剧云集了喜剧好手,但风格不会搞笑无厘头,有人说你是一枚“定海神针”,你认同吗?
张嘉益:关于喜剧风格,我希望能够呈现的是一个有温度但是不“温吞”,很搞笑但是不“搞怪”的喜剧。它的关怀是真实的,但同时它又符合一个虚构故事自身的创作规律,能够为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关于“定海神针”,我觉得不能归结于我个人。倒不如说,是这个剧本身的关怀以及一起来完成这个故事的优秀的演员们,构成了整个故事分量很重的一“极”。这个剧它关怀的是普通人的处境,它关怀这些人的生活、情感,他们能够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正是这些东西,为我们的笑点也好、梗也好,很多“欢脱”的表演也好,增添了分量和温度。
南都:您和刘敏涛搭配演夫妻比较少见,合作有什么感受?你怎么看这对CP?
张嘉益:新鲜感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和不同演员合作,不断接收到新的东西,不断丰富自己。刘敏涛老师很敬业,对人物的把握也非常细腻精准。
王大山和罗晴是性格反差很大、实则又互补的一对夫妻,两个人的默契、相互理解和珍惜都是不可忽视的。作为丈夫,王大山能意识到妻子性格中的棱角有多么值得珍惜;作为妻子,罗晴能够看到王大山在平凡之下的闪光点;他们不仅是夫妻,更是彼此最重要的朋友。从这个角度上,两个人的恩爱是必然的、无条件的,反倒是两人之间闹矛盾才是偶然的、有条件的,而且是暂时的。
南都:你合作了不少年轻演员,你是怎么帮扶年轻演员的呢?
张嘉益:我们也都是从年轻演员过来的,他们缺少的是一些经验,但有朝气蓬勃的热情,这是很可贵的。表演方面主要还是以演员自己的理解为主去诠释,如果他们需要帮助,我们会提供一些角度,而不是特别具体的表现形式,我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思考在表演中还是很重要的。我们的合作中,所有人把这些年轻演员作为和自己平等的一个团队成员,去沟通、去协作,共同去完成这个故事。
信念
当演员是一条无止境的路
国产剧“中年男人”这一角色,几乎被张嘉益承包了。然而这样的演员,无论怎样霸屏也并不会令人生厌,反而会让观众心底升起一股踏实感:真好,又是他。
曾有一段传说,当年张嘉益毕业时老师对他说,这样的长相可能很难当上男主角,但你一定要坚持下去。结果他一直坚持演到现在,部部是主角,年年出爆款。这是一种大器晚成的魅力。这些年,张嘉益秉持着不在舒适圈里原地踏步的态度,一直在尝试不同类型的剧本,挑战不同风格的角色,让他拥有了“国剧一哥”的美称。但他并不因此而寻求更多出现在聚光灯下,依旧坚定自己“作为一名演员”的初心。
南都:演起喜剧来,你是完全没有形象包袱的一个人?
张嘉益:当演员是一条无止境的路,在这条路上,如果能长久地走下去,必须要不断地突破自己,也就是说,你要敢于走出舒适区,每个演员最基本的创作材料就是自己,但有时候就是要抛开自己,放下个性和表演的惯性,去勇于塑造角色。当故事发展到这一步,角色应当有什么反应,应当呈现出怎样的形象,戏剧效果才最好,观众才能信服,这是一个演员要琢磨的问题。
南都:比起《白鹿原》《山海情》这样的正剧,家庭轻喜剧《对你的爱很美》表达更欢脱,你在挑戏时,不同剧种之间会有轻重之分吗?
张嘉益:对于作品的题材类型,我倒是没有非常执着的偏好。对我来说,只要是能够感动我的故事,只要是能够激发我挑战欲的角色,我都很想去尝试。演员要肩负着社会责任感,我们不仅要把美好的故事传递给观众,也要关注真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的问题、生活的考验,在荧屏上为大家提供不同的、更多元化的思考角度。同时在作品中去做更多的尝试,而不是在舒适圈里原地踏步。
南都:观众敬你“国剧一哥”的美称,你还是不断地演戏来打磨自己吗?
张嘉益:我对自己的定位始终还是一名演员。作为一名演员,你永远在遇到不同的角色,进入不同的故事。我始终追求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将更多的角色、故事呈现给观众。在这个过程中,过去的荣誉、成绩对我来说是激励也是鞭策,驱使着我去付出更大的努力,至于是否达到了观众的期待,我觉得这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能追求的就是不断前进、不断接近完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