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十四五’融入‘双循环’”高峰论坛在香港举行
推动香港和内地合作,创新成果产业化


香港立法会议员何君尧

香港中环街市内景。香港商界人士纷纷表示,“十四五”规划为香港搭起广阔舞台。 新华社发
“贸发局正在筹备一系列的活动,推广香港优质产业,捕捉国家发展的新机遇,与内地企业共赢。”香港贸发局主席林建岳说。
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宣讲团在港系列宣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抱‘十四五’融入‘双循环’”高峰论坛24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由香港中国企业协会和香港贸发局主办。来自香港工商界、学术界、外国商会和外资企业代表,以及中企协会会员代表等300余人与会。
更深化扩大与内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说,新发展格局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香港的定位和角色,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对接的路径。“金融服务是香港一个极具竞争力的行业。利用好‘十四五’规划对香港的定位,香港可以更深化扩大与内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以更好发挥金融优势。”
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和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对香港的两个重要定位,也是香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领域。围绕这一内容,本次高峰论坛特设“互联互通与绿色金融新机遇”和“深化区域合作助推创科新发展”两个分论坛,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等单位的宣讲团成员与香港特区政府官员及工商界代表就此展开互动交流,“跨境理财通”“人民币国际化”“创科人才”等热词频现。
宣讲团成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表示,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香港是一个非常好的试验田,全世界的市场主体、各类投资者不仅可以通过香港市场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机遇,也可有效管理和防控风险。“按照‘十四五’规划对香港在金融发展定位要求,结合香港金融市场自身条件,香港若能抓住机会真正建设成为国际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不仅可以推动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发展,还可以帮助内地更好更快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扩大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向香港科学家开放力度
在谈及未来香港和内地在科技合作方面的机遇时,宣讲团成员、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副司长黄圣彪表示,今后将推动香港和内地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作,把创新成果产业化,以实现开放协同创新共享的局面。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李啸也表示,今后将进一步扩大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向香港科学家开放力度,发挥香港科学家的优势和作用。
香港科技协会会长林至颖听取了论坛的全过程,感到十分振奋。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国家‘十四五’规划中,香港的科技企业有很大发展空间,比如在前期的研发和专利保护等方面,可以发挥优势,做出贡献。香港商界应该起好带头作用。”
反响
各界人士:国家对香港非常关怀、非常重视、非常支持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我们要为香港掌握机遇,就要深入学习和领会“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每一句每一个字的意义。
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表示,在疫情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中央派宣讲团到港专门给大家讲解“十四五”规划的方方面面以及香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表明国家对香港非常关怀、非常重视、非常支持,也给香港提供很大的机遇。
“‘十四五’规划不管对国家还是香港的未来都尤为重要。香港作为国家的一分子,背靠祖国,既可以发挥香港的所长贡献国家,同时也可共享国家的发展红利。香港要考虑如何与国家相互配合,共同进步,这非常重要。”曾国卫说。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福建社团联会主席吴换炎认为,国家派宣讲团来港宣讲,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香港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对香港市民的亲切关怀。经过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后的香港,现在到了大发展的时候了。“十四五”规划再次明确了香港发展新定位,并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对香港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舞台,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就是最大抓手。
香港经济学会顾问刘佩琼说,国家“十四五”规划宣讲团阵容强大,宣讲中金句频出,新意迭现。“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中国梦也包括750万香港同胞的香港梦”等论述,令人印象深刻。在金融方面,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以及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将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香港的科创力量也将得到大幅加强,以后香港学生可以就近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工程。
香港媒体:香港必须打造新优势、作出新贡献
宣讲团的系列宣讲活动受到香港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多家网站、电视台对23日上午宣讲团在特区政府总部的首场宣讲活动进行了直播,24日出版的多家香港报纸以头版头条对宣讲活动进行大幅报道。
《文汇报》24日发表题为《全面对接“十四五”规划 构建香港发展新格局》的社评表示,一直以来,中央高度重视香港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对香港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念兹在兹。“十四五”规划设立专章,从金融、航运、贸易、航空、创新科技、法律服务、文化等领域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未来还会推出更多惠港利民政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势不可挡,全球发展的最大机遇在中国,香港发展的最大机遇在内地。在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进程中,香港必须打造新优势、作出新贡献。
同日《信报》发表题为《特区须把“十四五”规划落到实处》的社评表示,香港这两年遇到的挑战众所周知,先是造成社会撕裂和动荡的“修例风波”,再来则是严重妨碍市民正常工作生活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央推出惠港政策乃久旱的及时雨,香港确有必要牢牢抓紧机遇。“一国”与“两制”有机结合,香港的前景不可能缺乏中央支持,与此同时,特区也须在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里自强不息。
访谈
香港立法会议员何君尧:香港需要打通国内国际循环
8月23日下午,国家“十四五”规划宣讲团在香港立法会举行了“把握‘十四五’机遇,融入‘双循环’格局”主题讲座。8月24日,参加了该讲座的香港立法会议员何君尧接受南方都市报、N视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十四五”规划之下,香港需要打通国内国际两大循环,重新跟上国家发展脚步。
何君尧表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是指导未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而中央宣讲团的到来则为香港未来的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实际路径。“这令我联想到‘复兴号’列车,中央的领导是车头,全国上下14亿人民则是车厢,整趟列车正飞驰在强国之路上。”
何君尧告诉南都记者,他注意到“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包括广泛布局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等,最重要的是,数字货币已被纳入发展规划。他认为,如今国内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趋势,将为网络科技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发挥效用打下坚实基础,而数字货币将可打造一个全新的经济模式,乃至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
何君尧还表示,“十四五”规划在强化科技力量、壮大新兴产业及保障民生福祉等方面的着墨也令他印象深刻。他表示,“十四五”规划由新发展格局统领全篇,在此背景下,香港既要同世界接轨,同时也不能丢了内部联系。只有打通国内和国际两大循环,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至于“十四五”规划赋予香港“一个枢纽,三个中心”的新定位,何君尧表示,未来香港“任重而道远”。“在过去的发展中,香港经历了一些风波,如今有了中央的帮助扶持与综合规划,相信香港必定会重新跟上国家发展的脚步。”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翁安琪 综合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