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纳达尔”主题摄影展广州开幕
“豆粉”盛宴 别样致敬

李建艺在沙龙中分享了他与网球、与纳达尔的缘分。

球迷沙龙结束后,李建艺还带领观看南都直播的线上球迷来了一场云观展。

不少到场球迷还穿着纳达尔的品牌服饰来观展。

开幕式后,刘穗明教练带领着两位广州籍小球员在金满贯红土场上献上了一场精彩对决。特约摄影 黄迪燊

“亚洲之路”俱乐部理事长余小波陪同广东网坛传奇名宿沈建球(右)看展。

邓沛恩、于冉希、蔡昀霏(从左至右)都是广东网球的希望之星。
扫描二维码,收看现场直播回放,听摄影师讲解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南都讯 8月28日,一场名为“加油,纳达尔”的主题摄影展活动在广州广交会威斯汀酒店金满贯红土球场开幕。活动展出了由国内著名网球记者、广东摄影师李建艺拍摄的上百幅以西班牙网球巨星拉斐尔·纳达尔为主题人物的图片,这也是国内首个网球明星主题的摄影展活动,吸引了众多“豆粉”的关注,也在广东网球圈引起了巨大反响。
“加油,纳达尔”摄影展由南方都市报主办,广东高端网球社交群“牛群”和金满贯体育策划有限公司协办。开幕式当日,广东省网球协会副会长曾毓昌、广东省网协秘书长黄华文、“亚洲之路”俱乐部理事长余小波、东莞市滨江体育公园管理所副主任索江伟、金满贯体育公司创始人张金荣以及广东网坛传奇名宿沈建球、前国家队教练曾精雄、前全运会冠军刘穗明等南粤网球界的精英人士出席开幕式及球迷沙龙活动。
在开幕式现场,摄影师李建艺分享了他多年来采访和拍摄纳达尔的经历和感受,他特别提到这个活动原本是想在今年法网前举办,但受客观因素影响延迟至今,虽然纳达尔在此过程中经历了法网失冠、伤情反复以至于最终不得不在美网前选择提前结束自己的2021赛季,但能以摄影展的方式向这位西班牙红土战神致敬,依然是自己的一大梦想。“我深知,无论对纳达尔来说,或对豆粉来说,2021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年份,但越是此时此刻,我们也更需要支持他,祝福他,期待他早日康复归来!”李建艺说。
值得一提的是,开幕式上也有多位嘉宾积极分享了他们与纳达尔之间的奇妙缘分,广东省网球协会副会长曾毓昌讲述了自己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全程目睹纳达尔夺金的场景,“牛群”群主余小波则透露他是在皇家马德里足球队的主场见到了“未来皇马主席”纳达尔,而金满贯体育公司创始人张金荣也分享了他以挑边嘉宾的身份在中网为纳达尔的比赛挑边的故事。
活动当日更有多位来自广东青少年网坛的顶级球员们到场,分享了在她们的成长经历中,纳达尔作为偶像给她们带来的前行动力。沙龙上热烈的气氛甚至感染到了两位国内网坛“泰山”级教练沈建球与曾精雄,两位元老名宿也从如何通过学习国际网球明星的先进之处来提升国内青少年网球水平的角度,发表了深刻见解,让现场观众们受益匪浅。
开幕式后,昔日全运会冠军、“穗明杯”网球比赛创始人刘穗明教练也带领着两位广州籍小球员蔡昀霏和邓沛恩一起,在金满贯红土场上献上了一场精彩对决,为大家展示了红土比赛的独特魅力,以这样的方式向“红土之王”纳达尔致敬。
现场
名宿、新星几代同堂广东网球有传承
当日活动现场是“豆粉”盛宴,也是广东网球人的聚会,到场的既有十几岁的广东网球希望之星,也有八十多高龄依旧活跃在球场边的中国网球泰斗级教练。几代网球人同堂,广东网球有传承。
“小花”借榜样力量鞭策自己
15岁的蔡昀霏来自广州,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在法网现场“看”过纳达尔的比赛了。已练球五年的她曾夺得过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双打第三名和单打第五名,她说自己“特别热爱网球”。作为2018年纳达尔青巡赛全国总决赛的亚军,虽然没能去成位于西班牙马洛卡的纳达尔网球学校接受培训,但蔡昀霏已把纳达尔当榜样了,“他在场上每球都很拼、很顽强,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三年前买了他的自传看了以后,感觉他人在私底下比较谦逊,很平易近人,给球迷签名时,即使球迷只是拿了一张白纸给他,谢谢也没有说,但他还是会给他签名。对我们青少年来说,我觉得他真的是很优质的偶像”。
来自东莞爱动网球俱乐部的于冉希也是15岁,她是2019年纳达尔青巡赛全国总决赛的冠军得主,由此得到了去纳达尔网球学校学习一段时间的机会。“他们那边的氛围非常好,我感觉所有人在每天训练时都充满激情,而且那边训练中大部分都是红土场。在红土场训练特别有感觉。我在脚步方面学到了很多。”于冉希说。
13岁的邓沛恩是去年广东省排名赛的总积分第一,曾两次去过纳达尔网球学校学习。“我当时在体能房、穿拍室和红土场都有见到纳达尔本人。看他训练时,我当时整个人完全看呆了。他训练时就特别执着。而旁边的人都是安安静静地去看去欣赏,就没有人要冲进去跟他合照的。当时因为训练,我也没有带手机在身上,但整个人是完全懵的状态。大家都被纳达尔的气场镇住了,就那种感觉。”邓沛恩说。
作为广东网球的未来之星,蔡昀霏说她的目标是“世界冠军”,于冉希则用纳达尔的名言“I learned during my career to enjoy suffering.(整个职业生涯,我学会了如何享受磨难)”来寄望自己,“我希望自己在心理方面能够拥有纳达尔这种享受磨难能力。”
元老鼓励青少年要敢于拼搏、不怕输
小小年纪就有这么多国际交流的机会,这让在现场的沈建球和曾精雄很感慨。沈建球是中国第一代网球教练,曾担任中国网球女队主教练多年。他可以说是中国网球巨星李娜的“祖师爷”,因为不论是李娜在业余体校的教练还是专业队教练余丽桥都是沈建球的弟子,而奥运会女双冠军李婷的教练也曾师从沈建球。
已八十多岁的沈建球在现场难掩心头之喜,“前面有一些小朋友上来分享网球故事,我八十几岁的老头也来说网球,前几天我也在球场上指导了一位14岁的小球员。先不说教得怎样,学得又怎样,这样的机会就很难得。很少听说八十多岁的足球教练、篮球教练,但网球能做到。我希望能做教练到九十岁。”
在沈老看来,纳达尔作为优质偶像重在精神层面。“今天这个摄影展,我觉得应该多让青少年来看看,青少年要多学习纳达尔的那种敢于拼搏、不怕输的精神”。但沈老认为纳达尔的技术不是一般人可以学到的,“纳达尔是球场上的武士,但他的技术很难学习,因为一般人未必有他那样的身体条件”。
沈建球还在担任天河网球学校校长、总教练时目标就是“球员要为国争光”,“那时体校的任务只是省运会。但我认为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球员并没有那么难,与国际接轨,我们很多有水平的球员完全能顺着排名体系一点点打上去。”沈建球说。
也曾执教过国家队、还担任过广东网球队总教练的曾精雄听着现场小球员的分享,回忆起上世纪70年代自己打球时的条件更是颇多感慨。“记得我当年在国家队的时候,有一年为了迎接罗马尼亚队的来访,四五十人在昆明集训,争取与对手比赛的机会,可以说那时候能得到的国际交流机会是很少的。至于出国参加国际赛事,机会就更少了。2003年,我带张帅等国家青年队球员参加过澳网、温网。现在我们的小球员年纪这么小就有了如此好的机会,她们应该珍惜。”
曾精雄还注意到活动现场来了很多小球员的家长,“我刚才看见家长们都很支持孩子们打球,这对于我们国家的网球发展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现在中国女队成绩上去了,我希望能够在不久的将来看到男队成绩也上去,那就更好了。”
人物
这位“网红”摄影师七年跑了14个大满贯
国内著名网球摄影师、被粉丝们亲切称为“泡老师”的广州人李建艺,是近十年来国内第一个曾于同一年集齐四大满贯、七年来跑了14个大满贯赛事以及数十个国际大赛的摄影师。李建艺为了本次影展精心挑选了过百幅他拍摄的纳达尔图片,除了法网夺冠这样的历史时刻外,还包括很多纳达尔场内场外鲜为人见的一面。在活动现场的沙龙环节里,李建艺分享了一名资深“豆粉”的心路历程以及在工作中“近距离追星”的特别故事。
缘分从“表白”开始
李建艺和纳达尔的缘分是从2014年的上海大师赛开始的,此前他其实已经很喜欢费德勒、纳达尔等球星,不过并没有亲眼见过纳达尔本人,喜欢西班牙人更多是因为其场上精湛的球技和不屈的精神。
而某次因为一个商业活动邀请李建艺去纳达尔下榻的酒店房间里拍近照,李建艺得到了可以最近距离接触“红土之王”的机会。为了不辜负这难得的会面,李建艺特意准备了一段“表白”,在正式拍照工作之前,他大胆地走向前去,对着纳达尔本人说出了那段话。
“其实就是粉丝向偶像送祝福的那些话,我告诉他是他的存在激励着我去做这份工作,很希望他能一直保持健康等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建艺印象最深的是自己说的一句英文,“我对他说‘You made impossible be possible’,就是你让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这真的是我对他的发自内心的评价。”
纳达尔听到这番“表白”后,表现得非常感动,“他跟我说感谢,还很热情地与我合影,我能感觉到他真的是一个对粉丝特别友好的偶像。后来慢慢我拍的场合多了,他经常能认出我,有时还会过来拍拍我的肩膀,我也给他看过我拍他的照片,包括他的叔叔托尼,他们看到我的作品也会很高兴,他们都是非常平易近人的人。”李建艺说。
工作赢得偶像肯定
事实上,除了球场上百折不屈的竞技表现外,纳达尔最打动李建艺的另一面就是他场外的谦和与亲切。在李建艺看来这位几乎堪称网球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私下里是完全没有高高在上的明星架子的。
“我记得有一年法网,纳达尔夺冠后组织者安排了他去塞纳河上乘坐游船拍举杯照。当时我和许多来自全球各地的摄影师一起去拍,大家正在各自找角度卡位子拍他捧杯时,他突然自己从甲板上跳到了我们中间,提出要和所有的摄影师们一起合影。”李建艺拍过很多名人、明星,还是第一次碰到有明星主动来找摄影记者合影,这也让他倍感开心,觉得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充分尊重和认可,“那张照片后来还被纳达尔发在了他的社交媒体上了,有朋友看到了还发给我,说看到你和纳达尔合影了,这真的是很难得的经历。”
李建艺多次提到他眼里的纳达尔就是个暖心的大男孩,“有一次在中网的球员通道,我们记者在我们可以活动的区域里,纳达尔突然跑过来,正好在我前面,把眼前的小球童抱起来。大家都看得哈哈大笑,纳达尔也回过头来看着我们笑。”李建艺笑着回忆这些往事。
专题采写:南都记者 汪雅云 陶新蕾
专题摄影:南都记者 黎湛均 实习生 梁琪彬(除署名外)
摄像:余加明
设计:李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