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前海新担当,为香港发展提供新机遇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09-10 02:40

  《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近日正式发布,提出开发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

  前海紧邻香港,一直扮演着深港合作的平台角色。此次前海合作区扩容落地,总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为深港合作缔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前海还将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发言人表示,前海方案以扩区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主题。这意味着,前海将成为改革开放的新前沿。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改革看深圳,深圳改革看前海,前海将承担更多更重的改革使命。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前海蛇口片区考察调研时指出,“发展这么快,说明前海的模式是可行的,要研究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向全国推广。”改革开放不断催生出前海发展新活力,而制度创新则是活力的源泉所在。昨天的前海对此给出了答案,今后的前海还将继续探索。

  据南都梳理,截至目前,前海已累计推出645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65项,全省复制推广82项,全市复制推广203项。制度创新成果涉及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法治建设、人才管理改革、体制机制等领域。今年7月,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2020-2021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在对全国54个自贸试验(片)区的评估中,前海位列第二,成为引领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的风向标之一,制度创新走在了全国前列。

  前海探索形成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方案》对此也寄予厚望。首先,大力发展粤港澳合作的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科技合作管理体制,促进港澳和内地创新链对接联通,推动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港澳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深圳则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两地发挥各自优势将产生很好的协同效应。港澳和内地打通研发链条,有利于激发前海的科技创新节点作用。扩区后的前海及其周边区域已布局一批重要科研机构、创新平台、科技基础设施,前海在研发体制机制上的创新,可以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提升区域创新活力。

  其次,推动政府区域治理职能的体制机制创新。前海为香港与内地不同界别的专业人才和企业缔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还面临不同体制机制的协同问题。《方案》提出,优化法定机构法人治理结构、职能设置和管理模式。积极稳妥制定相关制度规范,研究在前海合作区工作、居留的港澳和外籍人士参与前海区域治理途径,探索允许符合条件的港澳和外籍人士担任前海合作区内法定机构职务。推进行业协会自律自治,搭建粤港澳职业共同体交流发展平台。

  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方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实现“空间扩区”后,前海的制度创新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可谓充满了想象空间。前海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打造粤港澳协同协调发展模式,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必将不断构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有制度创新的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合作必将更上一层楼。改革再出发,开放再起步,前海深化改革开放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