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文博会今日在深圳开幕,“东道主”广东文化产业军团秀出文化软实力
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国总量1/7

第十七届文博会今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昨日,入口处一名观众举起手机拍摄新展馆。 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罗湖艺展中心分会场,艺术广场打造八大魔方情景体验空间。

罗湖艺展中心分会场精心策划多场主题活动,献上一场高品质艺术盛会。
今日,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正式开幕。
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组团参展,向世界展示了文化强国的自信与底气。而作为“东道主”的广东文化产业军团,再次以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国总量1/7、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的蓬勃之势,向海内外秀出广东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近年来,广东依托丰厚而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产业优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带动文化产业的“加速跑”。“十三五”期间,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0%,文化产业增加值连年占全省GDP比重超过5%,成为全省支柱产业。
跨界融合
7大类文化产业增加值全国占比超10%
在VR展馆里360°看清文物细节,用AI技术写书法,赏4K超高清电影,用小程序一键下单买精美文创……
本届文博会上,线下云上互联策展,展出了许多具有科技含量的文创新品,激发着消费者的好奇心和消费欲。在云上新设的“互联网馆”,将陆续展出和发布互联网与文化、传媒、数字创意、电子商务等业态融合发展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应用,备受各界关注。
数字赋能时代,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
广东应势突围,出台《广东省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实施方案(2021-2025年)》,大力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深圳南山区、华强方特、励丰科技等5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据统计,2019年,广东数字出版产值超1800亿元,居全国第一,动漫产值约610亿元,约占全国的1/3;2020年,游戏业收入2132亿元。数字创意、网络视听、网络娱乐、电子竞技、线上演播等新兴文化业态异军突起,成为广东文化产业的新引擎。
“广东除传统的文化制造业出口外,以网络游戏、动漫等新业态为重点的对外文化贸易新模式正逐步形成。”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创院院长李凤亮分析。目前,全省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文化产品出口体系,出口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插上“文化+”的翅膀,一大批本土文化企业成为行业的“领头雁”,引领产业跨界融合,向数字化、智能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依托“文保+前沿数字技术”,腾讯让中华传统文化IP走出国门,助力流散在海外的国宝“数字化回归”;独创“印刷+IT+文化艺术”模式,深圳雅昌实现向高端艺术品电子商务转型。
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詹双晖分析,随着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金融等开展跨界合作和融合发展,不断催生出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休闲娱乐服务等新兴业态,广东初步形成了文化服务业占主导的总体格局。目前,广东文化产业9大类146个行业门类齐全,其中7大门类增加值全国占比超过10%。
“文化+”,加出了广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
创意赋能
推动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文博会的岭南文化“双创”展区,精美绝伦工艺品、各具地方特色的非遗技艺展示、融入时尚设计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古老与现代的巧妙碰撞,传统手艺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向外界展示出一幅极具魅力与活力的岭南人文图景。
强原创,塑品牌,兴产业。近年来,广东着力实施内容精品战略,提升文化创意生产能力,进一步激活产业发展活力。全面推进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岭南美术、广东音乐、粤剧戏曲、岭南美食、岭南中医药等品牌,擦亮广东历史文化遗产“金名片”。
今年5月,全国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上映。电影特效与粤剧艺术的创新碰撞,传递岭南传统文化富有时代气息之美,以口碑效应打破国内戏曲电影票房记录。
两个月后,由广东博纳与珠江电影集团等联合打造的抗疫题材电影《中国医生》感动观众,收获票房13.22亿元,以榜首之势拉动全国暑期档票房回温。
近年来,《岭南文库》《岭南文化辞典》等系列精品陆续出版;《沙湾往事》《醒·狮》等文艺佳作屡获国内大奖,在全国舞台频频亮相;熊出没、超级飞侠等广东原创动漫IP纷纷“出圈”……擦亮了“广东制作”品牌,带动了文化消费,更推动着优秀岭南文化走出去。
“优质内容的持续供应,是文化产业向前发展的驱动力。”李凤亮认为,文化产品需要以更优的姿态走向市场,而文化会展交易平台的搭建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文博会打造了一个权威的展示交易平台,让最新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有机会扩大影响、寻求合作、拿到订单、促成交易,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唐汉隆说。
近年来,广东打出系列“组合拳”,着力打通产业链上的堵点难点,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培育打造了一大批品牌展会。不仅有文博会,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中国(东莞)国际影视动漫版权贸易博览会、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南国书香节等影响力持续增强,成为广东文化产业、文化自信、文化创新走向世界的“助推器”。
区域协同
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
据统计,今年中秋节三天假期,全省累计接待游客1588.7万人次。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融合,拥抱“诗和远方”。
“十三五”期间,广东着力打造“旅游+文化”产业生态圈,加快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广东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的落地,带动文旅产品的高质量供给,拉动全省旅游总收入及入境过夜游客等指标居全国第一。
詹双晖分析,近年来,广东结合“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建设,加强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创新,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差异化发展与协同共进。
珠三角发挥核心辐射带动功能,携手港澳,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其中,广州、深圳“双城联动”,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创意设计、影视、动漫、游戏等优势产业;珠海建设全球知名演艺城市,高水平打造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和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佛山建好南方影视中心,创建大湾区影视产业合作试验区;东莞、中山加快文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高端文化制造业。
粤东粤西粤北城市依托优越的文化资源禀赋,在“文化+旅游”战略的引领下努力突围。如潮州、揭阳和汕尾擦亮“中国瓷都”“中国玉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品牌,发展特色文旅产业。湛江、茂名和阳江加快发展工艺美术、滨海旅游等。汕头发挥“中国玩具礼品之都”优势,做强“动漫+玩具+游戏+影视”。
看中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多的高端文化创意人才来粤创业。
亮点
云上设立互联网馆 影视、VR互动体验
本届文博会在云上设立互联网馆,以“开创数字合作新局面,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以图文、影视、VR和互动体验等方式,展示“互联网+”最新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动态,展示和发布互联网与文化、传媒、科技、数字创意、电子商务等业态融合发展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应用等内容。腾讯、网易、爱奇艺、百度、优酷、央视频、等知名互联网公司将亮相该馆。
南都记者了解到,深圳即将出台推动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本届文博会以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吸引“文化+”新型业态企业参展。
罗湖艺展中心分会场 感受艺术设计“国际范”
9月22日,第十七届中国(深圳)文博会艺展中心分会场开幕暨国际采购大会云签约在艺展中心艺术广场举行。
艺展中心,作为中国文化产业“工艺产品”的权威展示和交易平台,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有机结合,扩大市场,强化交易,积极促进和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2021年,艺展中心积极为海内外厂商搭建线上和线下的贸易和交流平台,促成双方在文博会期间洽谈、签约。活动现场,国际采购大会云签约仪式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促成中外企业的合作。
本届艺展中心聚焦“原创设计、匠人匠心、一带一路、互联网+”四大关键词,精心策划多场主题活动,为市民奉献一场国际化高品质的艺术盛会。艺展中心举办漫步意大利设计“米兰特展”,甄选众多国际经典设计品牌标志性单品,场景化体验空间演绎中西方文化设计的差异美。玩转「设计魔方」,探索艺术生活的无限可能。在艺术广场打造8大魔方情景体验空间,聚集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家居艺术作品,囊括“茶道精神”、“现代风格”、“潮流艺术”、“生活精品”、“中式意境”等主题。
数读
“十三五”时期 广东文化产业发展“成绩单”
文化产业规模继续扩大
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0%,201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及企业数量均位居全国首位,全省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227.18亿元;总量占同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5.77%。
2019年,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32.5万家,较2013年增长2.02倍;规模以上文化企业9709家,较2013年增长51.5%;从业人员314.2万,均居全国第一。先后有24家企业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产业体系健全,产业链条完整
广东文化产业9大类146个行业门类齐全,其中有7大类增加值占全国比重超过10%,如,新闻信息服务占全国14%,文化装备生产占全国24%。增加值过百亿元的行业有12个,培育了一批领军全国的产业集群。
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9年,广东数字出版产值超1800亿元,居全国首位;动漫产值达610亿元,约占全国的1/3;2020年,游戏业收入2132亿元。
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突出
在文化产业投资和消费双重驱动下,广东文化产业对GDP贡献率从2013年的5.66%提升到2018年的9.61%,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大力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大力培育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全省有文化产业相关高新技术企业近800家,5家单位获评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推动4K/8K超高清视频产业迅猛发展,500多家上下游企业投资落地广东,集聚形成穗、深、惠等3个4K产业集群。
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
推动首批2家单位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两批14个广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出70条历史文化游径、5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03个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对外文化贸易稳步增长
围绕“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以新业态为重点的对外文化贸易新模式逐步形成。2019年,广东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566亿美元,约占全国2/5;全省文化产品出口体系较为完备,出口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毕嘉琪 郭悦 黄堃媛 南都记者 谢湘南 张一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