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袁隆平院士雕像在广州大吉沙岛揭幕:

再续“禾下梦”共赴“稻香约”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莫郅骅 09-27 02:20

  “禾下梦”袁隆平院士雕像在黄埔区丰收节活动上正式亮相。

  9月25日,“庆丰收 感党恩”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黄埔区分会场系列活动在大吉沙岛隆平稻香园举行,“禾下梦”袁隆平院士雕像正式揭幕,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袁隆平院士雕塑。

再续“禾下梦”

袁隆平院士雕像揭幕

  

  袁隆平院士生前曾与黄埔许下“稻香之约”:待到稻花飘香时,要到黄埔看看。今天,稻花飘香,袁老以另外一种方式陪伴、见证着隆平稻香园、黄埔农业的发展。

  雕像造型,袁隆平院士微笑注视着眼前的稻田,周边环绕着丰硕的禾穗、游动的禾下鱼以及跳跃的青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场景呈现于眼前。

  “禾下梦”雕塑由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广州美术学院原院长、长沙市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像创作者黎明精心创作。雕塑采用铸造与锻造相结合的工艺构成,高6米、长12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袁隆平院士雕塑。

  “我看过关于袁老的许多作品,但大部分都是局部的写实作品,我想要通过这个作品把袁老关于农业的事业、他的梦想、他一生的成就体现出来。”黎明说,他在非常多的照片中专门挑选出一幅画像,那是袁老在某次得知刷新水稻产量纪录后开心的笑容。

  在创作细节上,雕像底部由各个板块构成,如田畴阡陌,象征着袁老在各方水土上取得的丰硕成果;雕像还有圆形的构图,如老百姓的饭碗一般,象征袁老将平凡的事业做出伟大的成绩。同时,黎明还结合袁老“禾下梦”的意境,用不同质地、颜色的材料,将稻田、禾穗、禾下鱼等元素糅合一处,寓意稻浪飘香、鱼儿欢游。这既是杂交水稻之父“喜看稻菽千重浪”的喜悦,更是人们对他无限温暖的怀念。

  事实上,今年初,雕像构图出来时,黎明就给了袁老看。袁老在图上留言肯定道:“此照片有特色”。“得到了袁老的肯定,我非常兴奋。”黎明表示,当时还期盼着袁老能在雕像设立时亲临现场,“如今雕像做好了,袁老以另外一种方式,身处他一手谋划的试验田里,看着禾苗慢慢长大,看着人们丰收的喜悦,他一定会非常开心的。”

  袁隆平院士生前曾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大吉沙岛隆平稻香园和目前正加快建设的隆平院士港、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是袁隆平院士生前最后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现代农业攻关项目。

  2020年2月26日,由袁隆平院士亲自谋划、选址、题名的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正式开耕。隆平院士港作为全省重大农业项目也在同年6月启动,并于2020年11月举行院士进港暨农业创新发展基金设立活动。

  “我们只有努力将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及院士港项目建设好,才是对袁老最好的纪念。”黄埔文化集团董事长黎学军表示,希望借助这些平台,培养更多优秀的农业人才,研发出更多优秀的水稻品种,把农业科研成果推广出去,引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浓浓科技味

“无人农场”解锁“智慧农田”

  

  在大吉沙岛的稻田里,一台无人驾驶水稻收割机正将水稻整齐地拦腰切断,当粮仓装满后,自动通知无人驾驶运粮车接粮食,不一会便完成了收割工作。在这里,看不到农民们弯腰割稻的忙碌身影,只听见机器轰鸣的声响。这是无人农场丰收作业演示的一幕,也是这次活动最受瞩目的部分。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高级形式,无人农场是智慧农业的一种生产方式、技术支撑,是当下实现智慧农业的一种途径。”谈及何为无人农场,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在现场接受采访时用简洁的5句话来描述:“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

  无人农场的应用,颠覆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无人驾驶智能农机装备通过精准导航定位和自动路径跟踪等技术,能实现“从出机库,到路面转移、田间自主作业,最后再回到机库”的全程无人化作业。

  “小时候一天忙到头也就只能收割半亩地,现在用无人驾驶收割机,一小时可以收割6到8亩地,一天至少可以收割80亩地,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罗锡文院士感叹道。

  从会种地迈向“慧种地”,黄埔区推动农业现代化不断迈上新台阶,逐渐创建“智慧农场”黄埔模式,丰收的成色越来越足。

环岛丰收跑

系列活动引市民纷纷打卡

  

  金秋九月,走进大吉沙岛隆平稻香园,连片的稻田随风荡漾,阵阵浓郁的稻香扑鼻而来。

  大吉沙隆平稻香园160亩试验田,被确定为第三代杂交水稻示范点,作为广东唯一纳入全国28个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示范点的项目,试验田被袁隆平寄予双季稻亩产突破3000斤的厚望。被寄予厚望的试验田在不久前已完成早稻收割工作,其实验稻经过前期测产计算,单季亩产最高已超过1200斤,为全年实现亩产3000斤高产攻关目标取得关键的阶段性胜利。

  当天,大吉沙岛上还举行了“庆丰收 感党恩”环岛丰收跑和稻田丰收晚会等活动。“丰收跑”活动吸引了1000多名选手报名,经过抽签,共200名选手受邀参与。丰收跑紧扣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和农民丰收节等主题,线路沿途设有乡村振兴、学党史、廉洁建设、垃圾分类等8个游戏打卡点。

  岛上新落成的大吉粮仓是隆平试验田的配套设施,采用传统岭南钟楼建筑风格,楼顶可俯瞰大吉沙岛全貌,领略稻韵飘香的都市田园风光。“大吉粮仓将成为党员学习党史,青少年研学的好去处。”黎学军介绍。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徐洁芹 范敏玲 高亮 李剑锋

摄影:南都记者 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