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广东银保监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刘云海:

上半年广东助学贷款业务已惠及困难学生102万人次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许爽 10-04 00:10

  对话

  南都:广东银保监局在推动落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上做了哪些工作?

  刘云海: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

  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全国8个城市的高校试点。由于单笔贷款金额小、成本高、收益低、违约率高,商业性金融机构逐步退出,学生贷款难,助学贷款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广东省教育主管部门助学贷款业务面临流标风险。

  面对这一情况,广东银行监管部门主动与广东省教育厅、国开行广东分行等单位通力合作,构建“政银合作”机制,开启广东省助学贷款业务新篇章。在开办过程中,广东银行监管部门坚持机制建设先行,推动各方共同重视、参与助学贷款,构筑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体系,将市场不成熟领域开发孵化成可持续发展领域,确保好事办好。

  南都:广东助学贷款业务开展情况如何?

  刘云海:2006年,在原广东银监局的指导下,国开行广东分行与省教育厅签署《广东省普通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合作协议》全面开展高校助学贷款业务,高校助学贷款已成为广东省助学贷款业务的主流模式。2013年,为满足广东省户籍考往省外高校学生的助学贷款需求,广东省生源地贷款工作正式启动,用3年时间就实现了全省区域和对象的全覆盖。

  在广东银保监局以及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的持续推动下,国家助学贷款已成为广东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渠道和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政策措施。截至今年上半年,政策性银行助学贷款覆盖全省129个县区和135所高校、惠及困难学生102万人次。其中,来自湛江、茂名、韶关和汕尾等粤东粤西粤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人数占全省的93%。

  南都:目前,我们通过哪些措施保持广东助学贷款业务良好运行?

  刘云海:一是“政银合作”机制。国家助学贷款坚持政府主导、银行主办原则。为此,广东银保监局指导国开行广东分行主动依靠政府,主动服务政府,与省市县各级政府形成稳固合作机制。在政府组织协调下,带动高校共同参与,三方合力共推助学贷款落地。目前,广东助学贷款形成了以财政贴息为政策保障,以风险补偿金为激励约束,以省、县两级资助中心为管理平台的合作共管、权责清晰、风险共担的运作模式。

  二是风险防范机制。为降低贷款风险,国家助学贷款实行风险补偿机制,由财政部门建立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用于弥补国开行助学贷款损失。同时,广东银保监局指导国开行广东分行建立入学前、入学后和就业后三段信用联接道德风险防范机制,有效降低贷款风险。截至目前,国开行广东分行国家助学贷款业务资产质量一直保持优良水平,高校助学贷款违约率常年保持在2%以下,生源地助学贷款违约率0.01%。

  此外,广东银保监局主动联合广东省教育厅共同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系列活动,全面宣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金融基础知识、征信知识和风险防范,推进校园贷防诈骗宣传工作,引导学生通过正规渠道申请助学贷款,宣传征信记录重要性,持续做好社会信用建设以及校园金融安全建设。

  国家助学贷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大量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广东银保监局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广东省教育厅和国开行广东分行积极履职尽责帮助更多高校学生完成学业,为贫困学子提供更多发展机会,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