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托诗文是浅阅读时代“有毒的甜点”
街谈
“你我暮年,闲坐庭院。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花开花落忆江南。你话往时,我画往事,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最近,网络平台出现一首号称“最美最甜”的情诗。如果事情只到这一步,那也没什么稀罕,但是,这一次一些网络平台玩起了新的噱头,声称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大作,并绘声绘色地说这首诗“惊艳了大唐”……
稍有文学修养的读者,一眼就可以看出,这又是一个伪托名人诗文的恶作剧。杜甫是一位有“诗圣”之称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浸透了忧国忧民的壮烈情怀,这种甜腻的心灵鸡汤与他的形象格格不入。但是,对于网络上大量的普通读者来说,由于文学修养不足,会以为读到了真的杜甫,心满意足甚至以讹传讹。
伪托诗文流布,即使其内容貌似正能量,危害性仍然是清晰可见的。被看上的名人,其诗文乃至为人处世大都为世间所楷模,但是当不断有低劣之作附上其身的时候,他的文名就会被拉低,尽管被伪托者因为是古人,通常不再有经济利益上的纠缠,但这种伪托仍然构成了对他们的轻慢甚至侮辱。
客观地说,伪托名人诗文,是一门古已有之的“生意经”。在现代印刷技术诞生之前,中国图书的传播以抄刻为主,一些书商见到刻书能够赚钱,不惜见利忘义,假托古代先贤之名炮制伪书贩卖,以至辨识名人诗文真假成为古籍整理中一门深奥的学问。在现代出版业成熟以后,由于有编辑的后台把关,伪托名人之作终于有所收敛。但是,在网络出现以后,由于失去了后台编辑这个“岗哨”,伪托诗文再度沉渣泛起,已经成为网络上的一道奇异景观。今天的网络上时时能够见到“鲁迅说”“张爱玲说”,这两个活着的时候互相瞧不上眼的大作家,今天却双双成为伪托诗文的“网红”。而那些炮制者之所以乐于造假,与古代的伪书炮制者其实并无二致,都是为了见不得人的利益,古代的造假者收获的是昧良心的银子,今天的造假者收获的是内容掺了假的“10万+”……
伪托诗文在今天之所以有市场,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阅读已经呈现出“浅阅读”的状态,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从手机端摘取只言片语,而不再愿意捧着艰深的大部头啃读。从这一点说,目前出现的伪托诗文,其实是炮制者借助“浅阅读”给读者制造的“有毒的甜点”。因此,抵制伪托诗文,首先需要读者有自觉性。现在,消费者们对于有毒食品都表现出义愤填膺的姿态,但对网上的伪托诗文却“恨不起来”,其实它同样是一种“有毒产品”,读者应该像抵制有毒食品一样抵制伪托诗文。
抵制伪托诗文,文化工作者有更重的责任。名人名作是一个广阔的阅读市场,伪托诗文之所以能够传布,从某种角度说,文化工作者将阵地拱手让给自媒体也有其责任。最近,在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的时候,一本名为《确是我说的——鲁迅语选》的新书在上海出版,从书名即可看出,这是出版工作者针对目前假托鲁迅之名的伪名言满天飞的网络现象,为了匡正时风作出的努力。当普通读者通过书本阅读走进气象万千的鲁迅世界的时候,那些伪托的“鲁迅名言”自然也就没有人相信了。 周俊生
- 上一篇:网游防沉迷,监管执法须尺度统一
- 下一篇:新能源带来新出行,用户要养成新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