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救援直升机飞行员周俊磊飞行5000多架次2000多个小时,创下“零失误”战绩
云端守护百姓安危 空中见证湾区变化

周俊磊对直升机进行日常检查。

周俊磊在做救援直升机起飞前最后的准备。

周俊磊和他的救援直升机。
周俊磊曾是一名舰载直升机飞行员,现在是一名救援直升机飞行员。飞行21载,他总计飞行5000多架次,2000多个小时,创下“零失误”的战绩。从国家领土安全的守护者到群众生命安全的守护者,作为党员的周俊磊,在参加过的上百次救援中争分夺秒,为他们搭建“重生”的桥梁。身为大湾区空中交通枢纽的一员,周俊磊日常往返香港、澳门、珠海和广州等城市,在空中见证大湾区的变化。
艰苦训练 入行不易圆梦蓝天
周俊磊对飞机这类器械的兴趣始于初中。飞行在他心中,更是神圣且自由的存在。但是,飞行员招募对文化课和身体素质的要求都极高,即便许多人文化课可以过一本,也因体检不达标被淘汰。他回忆:“对平衡力的考察是淘汰率最高的项目。3分钟的转椅下来,许多人当场呕吐不止,更别提还要清晰地辨明方向了。”
周俊磊是县里唯一通过考核,顺利进入海军学院学习的人。“最早进学院的时候,每晚两小时军姿,早上和下午各跑5公里,还有各种旋梯滚轮单双杠。”他坦言,自己进入状态特别慢,起初一个起落航线都背不下来,只能偷偷躲在厕所背,拿着小飞机一遍遍在讲评室演习。他回忆:“那都是魔鬼般的生活。”整个训练过程也由100多号人淘汰至20多人。
即便如此,高强度的训练并没有吓退周俊磊。回头看,他反而特别感谢那段时光。他说,得益于教员们的严格要求,他才能磨练出专业的技能和身体素质。2004年,周俊磊从辽宁海军学院顺利毕业,正式成为一名舰载机飞行员。
紧急救援 拯救数十条生命
和平年代,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他们需要随时保持战备状态,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便能马上冲锋在前。因此在平时训练中,周俊磊把每次飞行都当作第一次飞行一样谨慎,容不得一丝错误的发生。
12年的军旅生涯,周俊磊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格。“我这个人也没什么其他追求,只求问心无愧。在部队对得起党和国家的培养就好。”离开部队到现在,他身上仍保留着在部队训练过的痕迹。
2012年周俊磊光荣退伍。曾经开舰载机保家卫国的他,依然选择与蓝天为伍,成为一名救援直升机飞行员。“舰载直升机和救援直升机操作起来并无太多不同,只需针对不同机型进行适应化的学习。”如今驾驶直升机转运伤员、抢救生命,安全和平稳是周俊磊心头一根始终不松的弦。
2019年“十一”期间,沈海高速发生一起3车追尾事故,一名孕妇受伤。在拥堵的路况下,航空救援可大大减少转送时间。周俊磊说:“救援时,飞行速度通常要比平时快40千米/小时,在这样的高速飞行下,还得飞得平稳,这就要考验能力了”。危急关头,他凭借丰富经验,仅10分钟就把伤者安全送达医院。
2020年疫情初期,深圳筹集了大量防疫物资支援湖北。得知情况后,周俊磊主动请缨,申请执飞。2月17日,两架满载医疗物资的直升机从东部通航深圳宝安机场基地起飞,6小时后便安全抵达1000多公里外的武汉。
像这样大大小小的救援,周俊磊还参加过很多,面对的状况也层出不穷。有一次,接到转送伤员的指令后,经过对伤员所在地点的考察,最后只能选定在楼房中一处篮球场降落。“当时起飞条件比较恶劣,其中两面都是百米长的高压线,另外两面都是几十米高的大树,这就要求直升机平稳垂直起降,不能有位移,所以操纵应及时准确,整个过程就像绣花一样精细。”这名伤员内脏出现问题,飞行中不能产生太大颠簸,周俊磊也会相应调整操作。“为了飞行更平稳,操作不能太频繁,直升机操纵量也不能大,也就是操作驾驶杆、变矩杆和脚蹬这些改变直升机姿态的都不能大,一般控制在一硬币大小的操作范围。”谈及拯救过的生命,周俊磊两眼放光,展现出满满成就感和自豪感。
截至目前,周俊磊总计参加过上百次救援,累计拯救数十条生命。
空中游览 不忘宣传大湾区
随着大湾区的发展,从高空鸟瞰湾区风光,已成为海外游客休闲娱乐的新兴方式。对周俊磊来说,带着游客的每一次起飞,都是宣传大湾区的机会,他觉得十分荣幸和光荣。
如果说在万米高空,民航飞机是客货运输的主力,那在百米低空,直升机则是现代城市里的一道空中保障。如今,东部通航线路覆盖全面,除了参与紧急救援和空中游览,还承担来往湾区城市间的运输工作。通过直升机飞行,从深圳前往香港,只需20分钟,大幅提高了粤港澳大湾区商务出行效率,并为粤港低空旅游带来新机遇,推动大湾区互联互通,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经济生活圈。
如今,周俊磊已飞行21载,作为一名颇具资历的飞行员,他有一句话时常挂在嘴边:“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吧。”不争不抢,低调务实,面对荣誉也选择谦让给更需要的人,周俊磊用行动展现出了一名党员应有的风范。
采写:南都记者 刘威 实习生 王熠
摄影:南都记者 林耀华
视频:刘威 林耀华 实习生 王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