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娄烨的“戏梦上海”


扫码阅读全文 正點观影团策划,请联系正點观影公众号
早在2019年,《兰心大剧院》就已拿到龙标,在威尼斯电影节做过几次展映。当时在现场的国内影评人纷纷给出了好评,甚至有称这可能是“最好的娄烨,最好的巩俐”。
然而,本片却在国内公映的时间上,一直没能定档。直到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这部备受期待的新作,在主演兼评委会主席巩俐的协助下被选为了闭幕影片,并确定在10月15日上映。
南都记者看完了这部电影,如果要给大家一个观影建议的话,那就是一定要去电影院看。因为你不在这种“半强制”的观影场所观看的话,你很可能根本无法坚持看完。
尽管这是一部来之不易的院线电影,但还是得开诚布公地说:“这不是娄烨最好的电影,也不是巩俐最好的表演。”
影片改编自虹影的小说《上海之死》和横光利一的小说《上海》。从幕后采访得知,虹影的《上海之死》为电影提供了最初的雏形,之后编剧马英力将横光利一的新感觉派小说《上海》替换到戏中戏的部分。
故事背景设置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的一周,是娄烨继《紫蝴蝶》之后,又一次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抗战年间。
巩俐在电影里饰演了一回“双面人”。她是著名演员于堇,在神隐四年后重回上海,打算与导演谭呐(赵又廷 饰)合作共演舞台剧《礼拜六的小说》。不过在光鲜亮丽之下,也有着不可对外人道的一面:于堇(这是不是她的真名也是个疑问)是一名女间谍。从小被外国人收养,在养父的指使下执行各种任务。这次她从香港到达上海的租界,当然不会只是演戏那么简单。
首个任务就是打听自己的前夫倪则仁(张颂文 饰)的下落。根据故事设定,倪则仁是国民党的一员,可他却替日本人做生意,被利用完后遭陷害,关进了监狱。电影有迹象显示,两人可能是出于某些政治原因凑成的夫妻。如今,倪则仁被日本人关了起来,于情于理,都应该找到他。
注意,这里的“找到”并不等于救出,从电影的种种线索表明,倪则仁很可能是“引蛇出洞”的一颗棋子。演戏是假的,救前夫也是假的,背后有更为深谋远虑的计划。“被欺骗和背叛”贯穿了整部电影,电影中每个角色都有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身份(整个谍战计划就叫“双面镜子计划”),上一秒是同路人,下一秒说不定就叛变。当时的上海租界,既是空间意义上的孤岛,也是心理意义上的孤岛。这里不存在纯粹的信任,所有人都必须如同孤岛般隔绝掉与他者的情感联系。一旦动了真情,就意味着受伤,甚至是丧命。
从简单的故事介绍可知,这大概是一个关于“大事件之下,人与人之间幽微的情感”,个体的情绪流最终被时代的洪流吞没的故事。按理来说,这是娄烨擅长的立意,按照巩俐的说法“这会是一部可以给这个世界留作纪念的片子”。不少人都期盼《兰心大剧院》会给诸多以上海租界为舞台的谍战片另辟蹊径,开垦出一部“娄氏风格”的谍战片。
然而在电影试映会开场半小时不到,就出现有媒体记者离场。其实《兰心大剧院》在2019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威尼斯场刊只有2.4分。外媒普遍不认同这部电影,负评综合起来就是一个词:混乱。
谍战片作为类型电影片一种,到了娄烨之手,他选择做的是反类型化的处理。开场那段具有欺骗性的戏中戏,一时间模糊了观众的认知,虚实之间相互交错,亦真亦假的台词,里面蕴藏着太多可玩味的弦外之音。再加上过于贴近人脸的特写镜头,失焦导致空间和时间上的混乱,也给观众产生了“当局者迷”的体验。这样的开场,确实很有娄烨的作者风格。
比起娄烨的前作,《兰心大剧院》故事线更为庞杂,各方势力盘踞在上海,如何掰扯清楚彼此的关系,这非常考验电影作者的叙事功力。可是娄烨这种反类型的处理,在面对这种偏偏要类型化叙事才能讲明白的故事时,开始出现问题。过于细碎的剪辑,给读者理解故事造成了门槛。
这是娄烨不会讲故事吗?不是,娄烨其实一直有拍悬疑片的本领,像《浮城谜事》和《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这两部电影在叙事上也借用了一些类型片的技巧,在设谜和解谜上,都相当成熟。可是到了《兰心大剧院》,娄烨似乎只顾着设谜,而在解谜的工序上,并没有做好。所有解谜的关键信息都集中在人物过于密集的只言片语和一些稍纵即逝的镜头片段,观众得全神贯注才能抓得住这些信息。在这种困惑感下,再加上手持摄影的晃动,对不上焦的大特写,还有大量非常暗低照度的场景,观众不得不在这种“失衡”中瞪大眼睛去还原故事,这无疑是一次引发生理不适的催吐式体验。
如果说娄烨强项不在故事叙事,而是侧重于人物的情感世界,《兰心大剧院》同样是不及格,因为电影中没有一个人物是立得住的。人物形象的确立,很多时候必须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塑造,用“他者”来反衬“自我”。但本片在人物关系的不清不楚,反过来左右了人物形象的建立。
以巩俐和赵又廷扮演的这对情侣为例,两人的关系仅通过你侬我侬非常草率地交代完毕,连闪回的片段都省掉,让本就因为年龄差距不怎么般配的两人更显违和。你无法共情地理解两人凭什么是一对情侣,当两人被拆散时,你更没有惋惜可言。《兰心大剧院》就像是一部缺少前作的续集电影。
囿于篇幅,对电影的批评就此打住。过誉还是低估,还是得交由观众看完后自行判断。虽然批评的话说了不少,但作为当今最有态度的中国导演,娄烨的电影终究是值得一看的。与大多数在舒适圈中安心赚钱和自我重复的导演不同,娄烨始终在突破着一些边界,自己和自己较劲。影迷们之所以尊敬娄烨,已经不仅仅出于喜爱他的电影,更是把他视为一种态度的象征。《兰心大剧院》是他又一次革新自己的尝试,失败与否到最后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比起平庸的胜利,我们更愿意看到一次伟大的失败。
撰文:南都见习记者 刘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