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三场分论坛三种精彩,珠江国际论坛热议贸易新趋势

“期待今后的广交会再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魏凯 尹晓霞 马宁宁 蒋臻 10-16 03:00

  →珠江国际贸易论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贸易合作高峰对话。

  南都讯 昨日下午,珠江国际论坛三场分论坛同时举行,来自政商学各界的代表分别从各自角度就国内外贸易新趋势展开讨论,而传统贸易向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几乎成为各位嘉宾的共识,大家纷纷围绕这一出发点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

三场分论坛虽然议题不同,但是嘉宾们的建议基本殊途同归:坚持多边贸易合作、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企业研发和品牌建设等方向均涉及。

在当前国内外贸易遭遇全球化逆流挑战的背景下,本次珠江国际论坛发出的上述共识和声音,值得被认真聆听。

  分论坛 1  现场

  “未来国际贸易的重点 可能会转向服务的全球化”

  在珠江国际贸易分论坛一的现场,参会嘉宾围绕高水平开放与贸易创新的话题展开讨论,中国该如何抓住贸易数字化趋势也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我们都知道全球化有所回缩,全球贸易和投资如何还能保持高速增长?我们看到数字技术正在推动全球产业分工深化,由此带来成本极大降低、连接能力极大增强,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极大提升”,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称。数字时代下,跨境链接、跨界链接、全域链接的成本降低,全球范围内更广泛深入的科技和产业分工体系正在快速形成。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球货物贸易额创历史同期新高,比2019年同期增长11.9%;2021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额创历史同期新高,比2019年同期增长33.5%,美国同期增长6%。2021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占全球比重为13.3%,提高0.8个百分点,美国为10.6%,下降0.4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同样指出,数字化是国际贸易最值得关注的趋势之一,“数字化正在重塑国际贸易格局,全球贸易增长最快的毫无疑问是数字产业,即便传统产业也已经深刻地打上了数字化的烙印。”

  “全球化收缩、全球贸易投资减速、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构是三个基本的事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论坛中称,在这一背景下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之一是推动数字全球化,“包括广交会,从线下到线上,又到了线下与线上融合,我们期待今后的广交会将会是全新的数字广交会,再也不会受酒店、展位、洽谈室等物理空间的限制。”

  除了国际贸易数字化之外,多位嘉宾指出,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还包括服务贸易占比越来越高。“我认为未来国际贸易的重点可能会转向服务的全球化,尤其是高端服务的全球化,因此我很看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其中横琴自贸区能够推动粤澳在高端生活服务业的合作发展,而前海作为推动粤港合作的关键,将会带动高端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张燕生称。

  分论坛 2  现场

  跨境电商产业一线大咖分享生动的案例和鲜活的经验 要向“现代化的批发市场综合体”转型

  在昨日下午珠江国际论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分论坛上,来自政商学各界的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当前包括跨境电商在内的外贸新业态如何打响中国品牌。现场人员不仅共同发出上述倡议,更带来鲜活的案例为行业未来的发展贡献经验。

从业人员现场倡议诚信自律

  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跨境电商发挥产业优势,由面对面交易转型为屏对屏的交易,全面推动了国际贸易的高质量发展,但与此同时,行业也面临着平台对入驻商家的要求日益严格,知识产权的保护日趋严厉,跨境电商的合规管理要求日渐增高的挑战。

  面对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产业环境,中国跨境电商从业人员该如何化危为机?对这一问题,来自各界的专业人士分别从不同角度给出答案。

  答案之一是国内的跨境电商产业必须先加强诚信自律。

  论坛现场,广东省13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代表、3家深圳跨境电商企业代表一起上台,和全国其他从业人员一起发布的行业倡议:坚持诚信经营、严守合规底线,通过杜绝恶性竞争、规范行业发展秩序来打造企业的诚信品牌,彰显中国风采。

  答案之二是加强跨境贸易服务水平。

  现场还同时发布了中银跨境e商通产品和海外物流智慧平台。前者是由中国银行推出的跨境电商支付结算综合服务产品,为跨境电商企业解决跨境收付款手续多时间长等痛点。而后者则是浙江省为全国跨境电商企业推出的海外仓服务平台,跨境电商企业可以在平台发布物流和仓储需求,而海外仓企业则可以发布仓库点位、空仓面积、租仓价格、服务费用等标准信息,通过这个平台撮合物流仓储需求的供需双方完成交易,解决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物流管理痛点。

跨境电商短期内有过热风险  

  在分论坛的对话环节,来自跨境电商产业一线的大咖纷纷从自身角度出发,用生动的案例和鲜活的经验为广大从业人员带来了一场思想盛会。

  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负责人施黄凯提出,目前贸易的数字化转型和跨境电商品牌化的趋势很明显,国内跨境电商企业的全球化布局脚步会加快,产品同质化竞争越来越逼迫企业认识到打造品牌的重要性,谁的品牌做得好谁就能抢占先机。

  他还现场举例说,杭州本土有家原来做内销的企业转型做跨境电商很成功,最近几年的业绩每年都成倍增长,他们的经验就是通过自建独立网站和视频直播的方式开拓业务。

  而自称工程师出身的跨境电商企业安克创新董事长阳萌认为,企业需要通过研发把中国的工程师红利真正利用起来,才能一起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另外在自建品牌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很重要,自己的企业之前发布一个新产品的时候不是直接投广告,而在海外短视频平台上通过让视频博主才艺创意挑战的方式,把广告做成了内容,最后获得了50亿播放量。

  提供跨境支付服务的连连支付董事长朱晓松是行业老兵,他在现场提醒说,虽然跨境电商长期一定是向好的,但是短期内有过热的风险,建议现在想进来的内贸企业都要想好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否则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最后肯定会陷入红海市场难以脱身。

  富力环贸港董事长胡衍虎则在现场抛出一个新概念“现代化的批发市场综合体”。他解释说,目前国内的各种批发市场一定朝着这个目标转型,业态必须从传统变现代,加入供应链管理、物流等附加服务,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展览和生产融合、进口出口和转口融合的综合业态,只有这样批发市场才能实现升级和转型。

  分论坛 3  现场

  “粤港澳将是我们制度规则型开放学习的榜样”

  在分论坛三的现场,围绕“共建粤港澳大湾区 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议题,现场嘉宾们展开讨论。

  广东省副省长张新在论坛上发言表示,《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以来,粤港澳三地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共建开放大平台,拓展经贸大网络,培育湾区大市场。在大湾区建设的牵引下,2020年广东国际贸易进出口已经达到7.08万亿元,连续三年超过了7万亿元,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强。自1986年起,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今年1-9月,广东进出口已经达到6.03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8.6%。

  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透露,受内地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香港去年货物贸易总额达到2000千亿港元,位列全球第6。今年前8个月货物贸易总额已经超过65亿港元,比去年同期上升了大概28%,是有史以来的新高,也是推动香港疫后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

  在分论坛三现场,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黄奇帆作了《新阶段大湾区贸易发展的新格局新突破》的主旨演讲。

  黄奇帆提出,粤港澳大湾区之所以取得成功,一个很重要的经验是推动要素流量开放的同时兼顾规则制度型开放,甚至可以说是以规则制度型开放有力地推动了要素流量型开放,两者相得益彰,其中规则制度型开放是深层次的、根本性质的。

  他进而认为,大湾区是我国规则制度型开放的先行者和受益者,我国的开放将从过去要素流量型的开放转变为制度规则型的开放,这对全国而言是今后的一个转变,但对粤港澳来说是过去几十年的基本经验。

  “粤港澳几十年前就已经在制度规则型开放上下功夫,因此,在粤港澳地区,不管政府部门班子怎么换,开放意识、规则意识是渗透到血液、骨子里的,粤港澳将是我们制度规则型开放学习的榜样。”

  他还表示,香港、澳门两个自由港为粤港澳大湾区更高水平开放提供了重要样板和借鉴,但开放并不仅是港澳的专利,广东本身就有开放的基因和文化。他以最早的蛇口工业园区举例,蛇口在开发与建设过程中,除了学习借鉴了香港自由港的低税率等安排外,还在劳动用工制度、干部聘用制度、薪酬分配制度、住房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工程招投标制度等方面实行了多项改革和创新。“可以说,从那个时候起,这些规则制度层面的开放,引领带动了广东的要素流量的开放,正是在这些制度平台的推动下,广东成为当时我国外循环拉动牵引的枢纽。”

  他最后建议,从构建新发展格局出发,原本作为外循环牵引内循环重要节点的大湾区应当成为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枢纽,“相互促进”的关键仍在于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

  统筹:南都记者 魏凯 采写:南都记者 魏凯 尹晓霞 马宁宁 蒋臻 实习生 李珊珊 摄影:南都记者 谭庆驹 冯宙锋 邹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