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大国建造·筑梦未来”校园报告会走进香港大学

院士肖绪文:“四化建造”是未来发展之路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王诗琪 陈灿荣 伊晓霞 10-26 00:50

院士肖绪文

  扫码更多精彩

  一系列超级工程巍然屹立,见证了“中国建造”的飞速发展,开拓了“中国建造”的发展道路,也映射出中国建造“为国家担责、为人民造福、为世界建造”做贡献的初心、信心与雄心。

10月25日下午,“时代精神耀香江”之“大国建造·筑梦未来”首场校园报告会,走进香港大学校园。

  多组翔实数据展示中国建造发展成就

  

  中国工程院院士肖绪文以“中国建造探索与实践”为题,用翔实的数据和建筑工程案例,阐述了中国建造的显著成果和世界领先性,引来现场阵阵掌声。同时他也指明了未来的发展之路:以绿色化建造为总体要求,以国际化建造为不二选择,坚持精益化建造这一发展规律,实现智能化建筑的转型升级。

  报告会上,肖绪文从产业规模、人居环境、绿色建造等角度,展示了中国建造业的发展现状。

  据他介绍,截至2020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已达到26.39万亿元,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2%,就业人数达0.537亿,占全行业从业人数的7.15%。

  居住方面,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从1978年的6.7发展到了2019的39.8。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则从1978年8.1发展到现在48.9。城乡居住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如城市住宅外硬化道路比例达到93.4%,农村达到66.3%;城市居民自来水入户比例达到97.7%,农村达到74.6%;城市卫生厕所比例达到91.7%,农村达到45%。

  城市功能同样得到了有效提升,尤其是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建设受到重视,雨污水分流管网改造建设有成效,已有30个城市成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值得注意的是,“绿色建设”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既有节能建筑面积238亿。尤其是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高达100%。绿色建筑、绿色施工普遍展开,其中,绿色建筑标识评价项目达609个,面积5823万;绿色建筑设计评价项目23734个,面积24.33亿。

  

  中国建造世界扬名,未来仍要坚持“四化建造”

  

  肖绪文在报告中例举了多个代表工程,它们彰显了中国建造的世界水平。“全球前10位高层建筑中,中国就占了7位。”如上海中心大厦高632米,为世界第二高。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高592米,排世界第四。而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与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并列世界第六,高度均为530米。

  除了高度,中国建造的工期控制,也在国际上开创了先河。肖绪文举例说,火神山医院总建筑面积3.39万,在10天内建成。雷神山医院总建筑面积7.99万,也在10天内建成。而总建筑面积10.54万的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实现了112天高质量履约,工期比同体量工程快2-3倍。

  “在短短几十年内,中国建造在建造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得到了巨大提升,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不过肖绪文也坦言,中国建造的未来之路仍有诸多挑战。“目前,绿色建造存在短板,建筑业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巨大,碳排放量居高不下。”智能化建造的推动也相对缓慢,肖绪文指出:“智能化的基础是工业化和机械化。目前建筑业大量存在手工作业,现场作业环境差,劳动力供给不足,建筑装配化率低,严重阻碍智能化建造水平提升。”

  另外,工程建造管理相对粗放,存在着“工程产品质量不高,资源利用不充分,精细管理不够”等问题。而国际化建造水平整体也不高,“2020年,我国对外承包营业额达1559亿美元,内地共有74家企业入选全球250强。但我国对外承包营业额近年呈下降趋势,企业适应国际化管理规则的能力不强,精通语言和适应国际化建造思维、熟悉国际化市场和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专业技术的人才不多。”

  针对以上问题,肖绪文表示,坚持“四化建造”才是中国建造的未来发展之路:“面对国家的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建筑业必须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建造模式,用现代科技武装建筑业,从信用体系建设入手,坚定走好绿色化建造、精益化建造、智能化建造、国际化建造发展之路,在与强手如林的国际同行的竞争中,为中国建造赢得应有地位。”

  

  特写

  技术装点建筑之美 少年接棒古城之春

  “时代精神耀香江”之大国建造主题展,既有历史上的古都名城、民居宅第,也有现代地标,摩天大楼。新时代的大国建造,传承创新、激荡中西。“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龙、入地有盾构”,谱写出精彩新篇章。展览上,我们能看到建筑技术的不断升级与创新。

  “工地版无人驾驶”有多“硬核”?在智能建造展区,一台白色电动车吸引了大家驻足围观。这是一款由中国建筑和香港生产力促进局(HKPC)联合研发的C-SMART自主移动机器人。机器人上配有激光雷达,可以随时根据地盘环境建模,并可根据需要,指定路线自主导航。原理上与“无人驾驶”有几分相似。

  据中建香港旗下的海宏技术有限公司业务经理管超介绍,自主移动机器人可灵活搭配不同硬件,搭配AI摄像头,可以在夜间以及极端场景中,代替人工巡逻并进行工地安全检查;搭配360全景相机,可以定时定点记录工程进度;搭配3D激光扫描仪,可以更便捷地检查施工结构偏差,控制施工质量。加装机械手臂、托盘后,自主移动机器人最多可承重500公斤,大大节省重复性的人力运输。

  目前,自主移动机器人部分功能已经在工地投入使用,下一阶段将在工地的健康防疫、安全管理、进度管理等方面持续进行智能化升级。

  本次开幕仪式还设有“香港青少年建筑绘画大赛”优秀作品展。在五彩缤纷的绘画作品中,一幅秀丽典雅的《中国古城》为画展增添了几分古色古香。

  德信学校小学生叶璟康正是凭借这幅水墨画,摘得了国画小学组冠军,而在此之前,他仅仅上了3节水墨画课程。“获奖就像做梦一样!我来展览最想看的就是古城!”捧着冠军奖杯,圆梦的叶璟康绽放出可爱的笑容。

  来自香港的清华大学顾问专家、香港普通话研习社科技创意小学校监梁兆棠在开幕式现场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时代精神就是要有担当,要为未来发展做贡献。大湾区为香港青少年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大湾区内各城市文化背景非常接近。小朋友们生长在香港,未来也可以在广阔的大湾区施展拳脚。

  “时代精神耀香江” 之大国建造主题活动

  1 “建筑与美”主题展

  

  10月25日上午10:00,“时代精神耀香江”之大国建造主题展启动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

  启动仪式后,10月25日下午至30日,“建筑与美”主题展将对外开放。

  展览简介:展览穿越古今,以珍贵的历史照片、丰富的建造模型、系统的发展历程、多媒体视频影像及互动体验为主要内容,展现大国建造之“绝、新、奇、智”,汇聚中国建筑的发展成就,讲述中国建筑之美。

  此次展览将展出我国多个著名地标,包括港珠澳大桥、香港国际机场、多栋世界级的摩天大楼等,观展市民能够深入浅出地了解国家建造的发展历史,感受中国独有的建筑美学和崭新先进的建造技术。

  本次活动还将作为中国建筑第94场“建证百年 同心筑梦”开放日,与大家在云端相约,共同解锁大国建造的“密码”。

  2 “大国建造·筑梦未来”校园报告会

  10月25日-28日,“时代精神耀香江”之“大国建造·筑梦未来”校园报告会将在多所香港重点高校隆重举行,中央电视台网络频道全程直播,云端的朋友记得守好直播间,一同感受建筑魅力!

  3 重大民生工程走访

  

  10月26日-29日,媒体记者将走访香港现有和正在施工的重大民生工程,深入一线挖掘鲜活素材,讲述大国建造背后的生动故事。

  走访路线

  10月26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军澳海水化淡厂第一阶段工程

  10月27日:香港临时医院(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及社区治疗设施项目、香港迪士尼乐园

  10月28日:搬迁沙田污水处理厂往岩洞二期工程、香港儿童医院

  10月29日:香港中环湾仔绕道系列工程、香港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第一期项目

  统筹:黄海珊

  采写/摄影/视频:南方都市报 N视频记者 王诗琪 陈灿荣 伊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