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今年我国已向全球提供15亿剂新冠疫苗

国合署:今年将努力向全球提供20亿剂疫苗,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吴斌 宋承翰 10-27 01:30

  10月24日,工作人员在菲律宾马尼拉国际机场运输中国政府援助菲律宾的第四批新冠疫苗。 新华社

  10月26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抗疫援助及国际发展合作。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邓波清在回答南都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已经向106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15亿剂新冠疫苗。

  邓波清称,今年中国将努力向全球提供20亿剂疫苗,向发展中国家再无偿捐赠1亿剂疫苗,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

  在回应非洲国家债务时,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周柳军称,中国贷款制造“隐性债务”陷阱的说法“完全是伪命题”。“已经有许多西方和亚非国家的政府、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调查,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因中国贷款掉入债务陷阱。”他说。

  周柳军解释,非洲债务是由来已久的历史遗留问题,成因很复杂,既有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因素,也有保护主义抬头、主要储备货币升值等外部原因。近两年来,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非洲债务问题更加凸显。

  他称,中国历来高度重视非洲国家面临的债务压力,在对非融资合作方面始终尊重非洲意愿,立足非方需求。在提供无息贷款、优惠贷款时,充分考虑非洲国家受援国的负债情况和偿还能力,工作中坚持依法依规、公开透明,从不谋取政治私利。

  谈及债务问题,有记者提问,中国是否会加入巴黎俱乐部。公开报道显示,巴黎俱乐部是一个由多个债权国国家组成的非正式组织,专门为负债国和债权国提供债务安排。今年来,外方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希望中方加入巴黎俱乐部。

  对此,周柳军并未给出明确答案,只表示,中国目前不是巴黎俱乐部成员,但以非成员国的身份参加了部分巴黎俱乐部活动,同巴黎俱乐部各成员国的沟通也非常顺畅。

  他表示,下一步,中方将坚持“共同行动、公平负担、个案处理、多边共识”的多边债务处理原则,加强同各方沟通合作,携手帮助非洲国家应对债务问题,并与非方一道加紧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各项成果,加快推进符合非洲各国发展急需的合作项目,进一步增强非洲经济内生动力。

  “在这里我们也呼吁,发达国家、多边金融机构和私人债权方,大家言行一致,多做有益于非洲国家等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事。大家一起齐心协力、优势互补,真心实意支持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当地的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他说。

  焦点

  国家卫健委:各地要提供24小时核酸检测服务,缩短报告时间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10月24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形成了全国核酸检测机构数据库,己收录全国8500多个核酸检测点并持续更新。公众可通过微信、支付宝、百度等渠道搜索、访问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国务院客户端、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微信公众号等,一键查询就近的核酸检测点。部分地方健康码也可提供在线预约服务。

  米锋表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也进一步要求各地以设区的市为单位,按照就近、就便原则,统筹检测资源,实现区域内、网格内的检测服务全覆盖;明确检测机构提供24小时服务,缩短结果报告时间。

  不断接种新冠疫苗将会常态化?中疾控:不是最终选择

  在疫情短时间内不会彻底结束的情况下,未来不断地接种新冠疫苗是否会成为一种常态?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10月24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不断地开展加强针接种,不是我们最终的选择。”

  王华庆解释,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结果,随着接种疫苗时间的推移,一些接种者的中和抗体水平在下降,保护效果在削弱。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免疫可以提高抗体水平,快速让抗体水平反弹。这是目前开展加强针接种的考虑。

  “一个疫苗接种几剂次,给谁打,什么时间打,这属于免疫程序的重要内容。”王华庆说,免疫程序的科学制定,需要根据前期研究结果,比如疫苗安全性、有效性、保护效果以及控制疾病的需要,还有病毒变异的情况和疾病的特性来最终确定。新冠肺炎是新发传染病,这种病毒是新病毒,现在用的疫苗也是新疫苗,包括了多条技术路线,要确定其最佳程序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

  “一个理想的疫苗,我们希望是通过全程免疫后起到很好的效果。即使后面需要加强,它的加强剂次也是有限的。”王华庆强调,我们希望将来有更好的疫苗,有更好的接种程序来达到牢固的人群保护效果。“不断地加强免疫不是我们的最终选择。”

  中疾控:目前加强免疫仍主要针对重点人群

  目前,多个省份已经启动新冠疫苗的加强针接种。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目前,专家组确定了三种灭活疫苗和一种腺病毒载体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专家组建议,在完成全程免疫六个月后开展重点人群主要是高风险人群的加强免疫接种。这些重点人群包括海关、边检、航空、隔离观察点以及定点医院的一些人员,也包括赴境外学习工作的人群。另外,专家组建议免疫功能低下人士(包括免疫缺陷以及60岁以上的老人)可考虑开展加强免疫。“目前,我们开展的是重点人群的加强免疫。后续需要不需要扩大更多人群或者前期已经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的这些人群进行加强免疫,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王华庆说,疫苗研发专班会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以及相关研究结果作出综合研判。

  南都记者 吴斌 宋承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