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沙田污水处理厂往岩洞项目”备受关注,将经历2200次爆破工序使用2900吨炸药
隧道爆破施工 央企研发机器人“探哥”为工人护航


搬迁沙田污水处理厂往岩洞项目需要经历2200次的爆破工序使用2900吨炸药。

隧道爆破工序完成后,机器人“探哥”先代工人进隧道探查。
2200次的爆破工序,2900吨的炸药量,高峰期出石量每天1万吨……这样一个以爆破为主要施工方法的民生项目,离居民区非常近,市民却表示,“开工之后,我们连爆破声音都没听到”。
10月28日上午,“时代精神耀香江”之大国建造“天团”来到“搬迁沙田污水处理厂往岩洞项目”施工现场,该项目属于城市环境下的超大截面隧道爆破施工,公众关注度高。
施工方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他们何以能收到附近居民的感谢信?
旧污水处理厂气味难挡
顺风飘进居民住宅
“有时搭车经过,味道好臭,就算关上车窗,味道也好厉害!”香港市民曾先生住在沙田污水处理厂的对面,谈起这个运营多年的项目,他直言:“有时风往我们家这个方向吹,都能闻到好大的味道。”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香港特区政府做出将香港最大的二级污水处理厂——沙田污水处理厂迁入附近的女婆山岩洞的决定。
待污水处理厂搬进去后,岩洞作为一个天然屏障,可解决现有露天污水处理厂的气味扩散问题。通过新的污水处理技术、除味设施以及经设计验证的通风隧道和通风井布置,岩洞污水处理厂将不会产生任何环境污染问题。
“以前这山上好多垃圾,工程开建后,反而比以前光鲜了,也靓了。”曾先生表示,作为附近居民,他经常会收到相关的工程资讯介绍,“项目方也和我们讲过,会有些影响。最初也会担心,但实际上开工之后,我们都没有感觉到,也没听到爆破的声音。”
据介绍,搬迁计划将分阶段进行,目前第一阶段工地开拓及连接隧道建造工程已接近完成,正逐步开展第二阶段的主体岩洞建造工程。
工期紧难度大
2900吨炸药炸出地下空间
新建岩洞污水处理厂项目,包括一段长约320米的主连接隧道;一条长约500米的行车路;面积约14公顷、总体积约230万立方米的主体岩洞建筑群;1条长约260米的副连接隧道;1个深度约70米的通风井以及长约660米的通风坑道。
据介绍,离居民区最近的隧道口,与居民楼的距离仅120米。
“岩洞不是一个巨型的连通空间,而是七纵四横的地下结构。”据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搬迁沙田污水处理厂往岩洞项目负责人李易峰介绍,项目的主要施工方法是爆破。“用2200次的爆破工序使用2900吨炸药,去炸出这样的空间,高峰期出石量每天1万吨。”
项目共有11个洞室,其中最大的3号岩洞,高度有35米,相当于10层楼那么高。宽度也有35米,相当于10车道的宽度。整个岩洞建筑群体积达230万立方米。“这是个什么概念?就是相当于将一个足球场往下挖,要足足挖330米。”
几天时间就给街坊送上一个小公园
为了节省工期,项目还使用了MIC组装合成建筑法。原本需要几个月建成的社区联络中心,只用2天就组装完毕。事后不少市民打来电话,感谢项目方只用了几天时间就送给街坊们一个小型公园。
据介绍,作为香港“岩洞发展长远策略”的首单工程,项目将为沙田社区及环境带来长远效益。由于污水处理效率大大提升,在比原厂缩小一半占地面积的情况下,每日处理34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解决香港1/10人口的污水处理问题。
揭秘
大量新技术新设备投入到项目中
搬迁后的污水处理厂,将全面更新污水处理设备,利用世界先进的液压过滤技术,提升污水处理效率。为了给香港市民建好这座污水处理厂,同时最大化地降低对周边社区的影响,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投入到项目中去。
岩洞地盘是香港首个布置5G基站的工程项目,主隧道入口处架设的5G基站为隧道内提供了高速5G信号及Wi-Fi网络,为工程人员通讯、传感器系统、施工机械数字化系统提供网络支持。
施工现场还部署了大量工业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组成了工地物联网系统,能实时监测沉降、地下水位、爆破振动、噪音、隧道空气质量等施工影响,以及实时读取石质、钻孔、用电、锚杆荷载乃至工人定位等施工活动数据,提高测量和工程团队工作效率,降低工人危险环境作业的安全风险。
除BIM、DfMA、MiC、物联网等技术外,项目还引进和应用前沿的数字化施工技术和先进施工及测量设备,更自主研发了机器人“探哥”。
据驻地盘工程师、公共关系负责人朱丽颖介绍,“探哥”可以在隧道爆破工序完成后,代替工人首先进入隧道探查环境,安全后人员再进入。它还可以监测爆破后的空气质量,协助评估风险,大大减低工程人员进入隧道后的潜在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