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提醒,对“杀猪盘”受害者还应有理解之同情
来论
近日,江苏南京发布一则警情通报称,上周南京全市发生百万元及以上“杀猪盘”电诈案件6起,受害人全部是单身女性,其中一大学教师被骗270万元。
年龄28岁到40岁的单身女性,有着大学教师、中学教师、银行职员等体面光鲜的职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的还是“海归”,有一定的财富积累和社会资本,为何会沦为“杀猪盘”受害者?在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的风险社会,网络的匿名属性让一些人戴上了“面具”。那些渴望满足精神诉求和情感需要的单身女性,遭遇了套路深深的“杀猪盘”——你跟人家讲感情,人家看中的只是你的钱袋子;你对人家掏心掏肺,人家只当你“人傻钱多”;你以为屏幕背后的是多金温情的理想伴侣,人家的“真面目”或许会让你大跌眼镜。
在不少人看来,接受过良好教育、有着体面光鲜工作的高学历群体,视野、格局、见识、阅历要比普通人强不少,理应成为诈骗的绝缘体。然而,生动、鲜活的案例一再提醒和警示人们:高学历并不意味着低风险,知识精英同样会成为骗子们眼中“待宰的羔羊”。
避免成为“杀猪盘”的受害者,除了公共部门建构防范犯罪、打击犯罪的铜墙铁壁之外,老百姓自己也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在知识更新不断加速、信息爆炸式增长的互联网时代,没有人可以做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盲点和认知局限,发现和认识到这一点,是反诈骗的关键。
那些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精英,并非所有方面都强于普通人。遭遇“杀猪盘”带给高学历单身女性的不仅是物质损失,更是精神上的痛苦与伤害。警方集中披露此类案情,无疑是对此类女性的针对性提醒。然而,在这则新闻的评论跟帖中,却不乏嘲笑女性情感需要、不能识人乃至“真有钱”“这么好骗”的言论,在一个盛行“浅阅读”的时代,这种娱乐化解构、污名化都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面对“大学女教师被诈骗270万”之类的不幸,公众的态度不应该是“一笑而过”,而是读懂高学历单身女性的爱与痛——和其他群体一样,高学历单身女性的精神诉求和情感需要也需要寻找“出口”。可是,高学历、高收入的单身女性,又很容易陷入婚恋困境,精神空虚成为一种软肋,让骗子们有机可乘。
每个人都有精神诉求和情感需要,“大学女教师被骗270万”只是找错了出口。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的缺失,让这些高学历单身女性“人财两空”。只有对症下药、双管齐下,才能避免她们沦为骗子眼中的“摇钱树”。 杨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