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嘉宾围绕“提高数治水平 建设韧性城市”展开讨论:

“韧性城市的治理手段须数字化”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蒋臻 魏凯 梁思华 王美苏 王诗琪 晏文龙 蒋模婷 黄姝伦 11-15 02:20

  闪涛

  曾令发

  陈晓运

  文宏

  朱滔

  论坛现场,七位嘉宾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围绕如何加强城市韧性的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嘉宾们认为,除了面临台风、地震等自然灾难的挑战之外,城市韧性还需要更多考虑如何承受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这需要更多的采用数字治理技术,而未来城市的发展目标除了考虑效率之外,还需要更多的兼容安全性、多元化、人性化等其他目标。

  A

  新冠疫情对城市韧性带来了哪些挑战 嘉宾:城市发展除了考虑效率更要考虑安全

城市的基础设施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项目主任王东介绍说,这次新冠疫情是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挑战,给韧性城市建设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如何应对至少需要从多方面考虑。

  首先是基础设施的韧性方面,城市在抗灾防疫的过程中需要有相应的硬件设施,相关的规划要尽可能模拟仿真,有些基础设施还需要进行跨省域大范围整体联动的规划,比如医院和隔离点等。其次在软件的合作系统韧性方面,需要将应对疫情的救灾组织、社区管理、畅通的信息流通等功能集成在一起,将民间、社区的救灾力量和官方整体的指挥调度相结合起来。

城市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ICLEI)全球执行理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会员网络副总召集人张海则从韧性城市建设的迫切性入手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介绍说,全球城市仅占地球面积的2%,却承载了地球60%的能源消耗、70%的经济活动、70%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废弃物,有人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7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这些数据都说明城市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对于全体人类的安全来说非常重要。

  

城市的治理模式

  来自广州本地的三名教授则从广州应对新冠疫情的经验出发,对城市韧性的建设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广东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副主任陈晓运提出,新冠疫情对城市治理的模式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传统上城市希望能够把人、产业、资源、信息都汇聚在一起发挥规模效应,但现在发现这种高度密集的发展模式也会对安全带来重大挑战,而且这次疫情使得城市越大越容易面对来自国际的和跨区域的外部风险冲击,未来如何应对外部风险是整个大湾区提升城市韧性的重点。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系主任、教授曾令发则表示,超大型城市的韧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公共危机来的时候城市能不能扛住,二是扛住以后能不能快速恢复过来,这决定了韧性城市的城市治理手段必须是数字化的,此外还需要考虑如何让数字技术兼顾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的使用便利。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宏也同样关注如何围绕人的需求进行韧性城市建设。“我们还要关注应急状态和常态之间的转换态,包括预见风险、资源匹配、精准调控等。”文宏表示,疫情是“风险社会”带来的一门课,期望未来广州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交出自己的答卷。

  B

  媒体如何在韧性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 嘉宾:智库媒体是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新兴方式

  王东认为,媒体参与韧性城市建设可以有传统方式和新兴方式两种。前者指媒体可以向公众传播政府部门的信息,此外也替政府部门收集来自民间的信息,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媒体的监督作用,监督政府在韧性城市和防疫中相关的工作,也监督企业、个人的参与和配合。后者指像南都这样的智媒还可以发挥研究建议的作用,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媒体也可以推动各地的经验交流,促进不同社会治理经验的融合。

  陈晓运则更多的从媒体的传统功能出发,建议媒体在这个过程中要尽量延伸触角,发现城市角落潜藏的需求,就像这次南都在韧性城市报告里提的一些政府部门需要改进的空间,帮助政府更好的完善服务。另外媒体还可以发挥传播的优势,彰显在中国城市治理过程中的制度优势,营造城市治理的品牌。

  文宏表示,自己以前参与过广州城市治理榜的一些评审活动,感觉南都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广州韧性城市的建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建议未来继续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加入进来,让公众一起参与城市管理可以让城市韧性的增长速度更快。媒体还可以组织关于城市治理的经验讨论,请专家学者各界人士一起进行理论总结,提高城市韧性建设的高度。

  C

  城市韧性建设中法治承担什么角色 嘉宾:韧性城市的建设需有法治基础作为保障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闪涛认为,作为律师能够出席城市治理体系的主题讨论,本身就说明广州对于城市韧性建设的认识包含了法治的部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他同时说到,韧性城市的建设需要有法治基础作为保障,法律从业者可以在城市治理体系中积极倡导公共安全的价值,律师也可以在社会应对中提供更多的法律服务,比如这次新冠疫情引发的停工停产和复工复产,员工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障以及用工赔偿等问题,许多律师也第一时间提供了法律咨询和帮助。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一级合伙人朱滔则表示,韧性城市需要提供的社会服务功能中,法律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城市应对疫情的过程中,如何建立区域风险监控预警体系和应急资源保障合作机制,如何统筹重要的战略资源,科学确定管控的级别,有效降低城市运行成本,这一系列城市公共管理都依赖于法治基础的健全和完善。

南都在助力城市治理方面持续深耕、发挥作用、展现形象、塑造品牌,过去做得很好,应当再接再厉。

——广东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副主任陈晓运

通过南方都市报的研究和转型可以看到,媒体能够将一些政府、科研数据呈现在公众面前,让大家更多的去了解城市发展,推动大家参与城市治理。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教授曾令发

南方都市报在广州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广州未被发掘的部分成果为大众所知。通过细节的挖掘,让人们进一步体会到这座城市的温度。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宏

媒体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当前正处于数字经济时代。未来,媒体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闪涛

媒体的信息采集与分析功能为城市治理和制度运行提供了帮助,使得城市治理更具有前瞻性、先导性,也更加贴近群众。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一级合伙人朱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