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看病难”要有超前意识
来论
从早跑到晚,不停地接单送单,拼命跑单,闯红灯、逆行时有发生;长时间饮食、作息不规律,很少体检,有病受伤能忍则忍,能拖就拖……记者近日在郑州、长沙、武汉等地探访,发现风里来雨里去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虽然很容易受伤、生病,但没有医保、没有工伤保险,让他们面对病痛只能自己扛。(11月15日《工人日报》)
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等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面临的“看病难”现象,其实是新职业群体“看病难”的一个缩影。新职业带来新挑战,并且这些挑战还不少。但与新职业发展稳定性不够、社会保险参保率不高、维权机制不够健全、职业前景缺少长远规划等其他问题相比,“看病难”无疑是最紧迫的一道难题,因为有病就得治,没办法像其他问题那样从长计议。
要想化解这道难题,首先应该看到,新职业群体“看病难”,有其独特的原因。这个群体以流动人口为主,他们当中很多人是从农村地区进城的打工族,由于户口不在当地,难以在当地购买医保。此外,无论是网络平台还是派件或派餐的实体店,目前都实行松散式管理,从业人员抢单干活、按件取酬,此后两不相干。新职业从业人员没有固定单位,也就无人替他们购买医保等保险。
由此看来,完善新职业劳动保障制度,是化解这道难题的理想途径。2020年7月国办印发《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在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的同时,也明确要研究制定平台就业劳动保障政策,维护劳动保障权益。除了尽快制定政策之外,还包括成立相关协会、工会组织,或以第三方代管等方式让新职业从业人员能够成为“单位人”,有人替他们着想、帮他们维权、向他们提供购买医保等服务,新职业群体“看病难”现象有望得到根本好转。
也要看到,很多新职业从业人员不是没有医保,而是难以享受到相应福利。比如,很多外卖骑手、快递小哥都在老家购买了医保,但面临农村医保在城里“不好使”、跨省看病报销麻烦等问题。虽然跨省看病直接结算这项改革正在加快推进,但由于新职业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而跨省看病直接结算也只能在少数定点医疗机构实施,这就导致很多新职业从业人员难以获得这一便民措施带来的好处。加速推进相关医改,最大限度消除异地看病的重重障碍,方能为新职业群体送去医保“礼包”,让他们不再为看病发愁。
新经济孕育新职业,新职业连接着新需求……一系列“新”字,体现出新职业的超前性。既然职业超前,那么,管理与保障措施也不能滞后,如此才能相得益彰,促进新经济和新业态健康发展。无论是完善新职业劳动保障制度,还是加速推出异地就医相关改革,无不需要具备超前意识、采取超前行动,如此才能适应新职业不断涌现与蓬勃发展的新形势,让新职业劳动者获得较好的社会保障,他们定会以更加全面和优质的服务回馈社会。 □罗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