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迹艺人、不良大V封号后“穿马甲”接着捞?没门
国家网信办:清理负面有害信息40余万条,处置违规账号2万多个

“浓” 是抵制网络“饭圈”乱象的舆论氛围更浓了。“饭圈”乱象人人喊打、露头就打的舆论氛围更加浓厚。
“严” 是常态化“强监管”的措施更严了。深入清理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等有害信息。
“强” 是网站平台履行主体责任的自觉性增强了。取消了所有涉及明星艺人个人或者组合的排行榜单,从源头上加以治理。
“建” 是实践当中逐步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指导网络平台完善社区规则,规范粉丝群体网络行为,引导理性追星。
——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
昨日,南都记者从国新办发布会获悉,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将于本周五在北京举行。
关于“饭圈”乱象整治进展,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在答南都记者提问时表示,已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40余万条,处置违规账号2万多个,群主6500多个,解散话题3000多个。同时,在专项整治行动当中,对老犯老错、屡罚屡犯的网站平台加大处罚处置力度,力度和频次是前所未有的。
“饭圈”整治
可用“浓、严、强、建”来概括整治成效
“这次处置处罚的力度和频次是前所未有的,效果是非常好的。”盛荣华说。
南都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针对“饭圈”粉丝群体在网上互撕谩骂、应援打榜、造谣攻击等问题,中央网信办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为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8月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
盛荣华用“浓、严、强、建”四个字来概括饭圈乱象整治成效。他提到,“浓”就是抵制网络“饭圈”乱象的舆论氛围更浓了。广大网民对“饭圈”乱象的本质和危害认识更加深刻,抵制“饭圈”乱象的行动也更加积极、更加自觉。“饭圈”乱象人人喊打、露头就打的舆论氛围更加浓厚。
“严”是常态化“强监管”的措施更严了。深入清理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等有害信息,从严处置一批违法违规的账号。
“强”是网站平台履行主体责任的自觉性增强了。在前期整治过程中,取消了所有涉及明星艺人个人或者组合的排行榜单,从源头上加以治理,不允许设置诱导粉丝打榜的相关功能。
“建”是实践当中逐步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加强对“饭圈”群体行为模式和治理方式的深入研究,指导网络平台完善社区规则,规范粉丝群体网络行为,引导理性追星。
账号整治
运用行政、经济等手段整治五大乱象
南都记者了解到,今年8月2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中央网信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部门联合开展“饭圈”乱象整治情况,引发了网民热议,相关新闻多次冲上热搜。
据盛荣华介绍,在深入推进“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的同时,最近又部署开展了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专项整治,集中力量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综合施策整治五大乱象,一是违法违规的账号“转世”“穿马甲”行为,包括劣迹艺人和不良大V的账号被处置封禁后“转世”,“穿马甲”继续捞钱。二是整治用户账号名称信息违法违规问题。三是网络大V账号粉丝数量注水造假的问题,一些网络大V号称几百万、几千万粉丝,实际很多都有水分,有“僵尸粉”“空壳粉”。四是用户账号的恶意营销。五是对未成年人违法售卖网络游戏账号。
网络稿源
对超过最新版稿源名单范围转载的,将予以处罚
昨日,中央网信办新闻发言人、网络传播局局长谢登科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回应,此次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名单的更新,就是要大力“开前门”,通过扩容提质,进一步丰富网上优质新闻信息的供给。同时,要有力“关后门”,通过规范化的管理,进一步拧紧网上新闻信息传播的“总开关”。
谢登科表示,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是需要有资质的,网上新闻信息的传播是讲究秩序的,最新版的稿源名单为进一步规范网上新闻信息传播秩序提供了根本性的依据。“网上新闻信息服务的提供者,转载新闻信息时必须依据最新版的名单,一共是1358家,对超过这个范围转载的,将依法依规予以处罚。”
10月20日,国家网信办公开发布了最新版《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名单》,名单包括南方都市报、N视频、奥一网在内共1358家稿源单位,涵盖中央新闻网站、中央新闻单位、行业媒体、地方新闻网站、地方新闻单位和政务发布平台等。
按照有关规定,目前三类单位可以申请加入稿源单位名单。一是具有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资质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二是依法设立的报刊社、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和新闻电影制片厂等从事新闻采编业务的单位;三是各级党政机关开设的官方发布平台等。
关注
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11月19日举行
莫高义: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
由中央网信办、中央文明办、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将于11月19日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将着力打造我国网络文明的理念宣介平台和国际网络文明互鉴平台,全面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兴网。
做好场地搭建,体现国家会议规格
昨日,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高义在国新办发布会介绍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相关情况时表示,北京立足于把首届大会打造成具有引领和标杆意义的目标,做好国家会议中心场地搭建、环境布置等,有力承载开幕式、主论坛和分论坛的需要,体现国家会议规格。
与此同时,建立全方位的接待保障体系,开通线上报名注册服务,做好志愿者招募与培训,精准做好会场及驻地的交通、安保、食宿安排,为管理部门、互联网企业、社会组织、专家学者等各界与会嘉宾提供周到服务,为大会成功打下工作基础。
嘉宾须进行会前21天健康监测
在疫情防控方面,莫高义介绍,首都目前疫情形势还比较吃紧,坚持从严从紧的防控策略,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在各省区市设视频分会场,京外嘉宾通过视频方式参会。在北京主会场的参会嘉宾必须进行会前21天健康监测,在会前14天完成疫苗的全程接种,提供会前7天内、48小时内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11月17日起,将在会场附近设置核酸检测点,嘉宾可前往检测,会场驻地严格落实通风消杀、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等防疫措施。
采写:南都记者 潘珊菊 实习生 赵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