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初心看湾区——“技能+”新媒体创意大赛历时八个月,昨举行颁奖典礼
85所院校报名超900份作品参赛 湾区技能青年创意彰显匠心


扫码为作品点赞
南都讯 11月17日,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南方都市报承办、广东省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协会协办的百年初心看湾区——“技能+”新媒体创意大赛颁奖典礼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落下帷幕。
赛事
挖掘技能人才亮点 85所院校报名 在线投票超319万
今年3月,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提升技能教育的社会认知度,激发调动全省技工院校师生参与新媒体制作和宣传的积极性,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南方都市报、广东省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协会面向全省技工院校发起了“百年初心看湾区——‘技能+’新媒体创意大赛”,通过新媒体创作挖掘技能人才亮点,全方位提升广东技能人才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
目的:展示技能报国的“后浪”担当
一直以来,广东都是技能人才大省、技工教育强省,培育了一大批极具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百年初心看湾区——“技能+”新媒体创意大赛的举办,更是展现广东新时代技能人才在文化素养与艺术能力方面的“软实力”。
在颁奖典礼上,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领导在现场致辞中指出,这场大赛聚焦党的百年奋斗、大湾区的蓬勃崛起,以新媒体制作为比拼切入点,为青年人才搭建了一个共抒爱党爱国挚情的生动平台。可以说,这是湾区技能青年的一次集体精彩亮相,充分展示了新时代青年技能人才的精湛技艺和技能报国的“后浪”担当。
参赛:先后进行两轮创作比拼
据介绍,此次大赛于3月24日正式启动,分为平面组(海报)和视频组(微电影、短视频)两个组别,先后进行了两轮创作的比拼。第一轮的创作主题要求紧扣“百年初心看湾区”,选取全面小康、脱贫致富、改革开放、创新创业、智能智造、城市建设、美丽乡村、文化传承、技工教育、技能成才等题材,以小见大,创作反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引领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平面及视频作品;第二轮创作,进一步凝练主题,要求围绕“聚焦三项工程——我为群众办实事”,由入选学校结合自身情况,拍摄对应的视频作品并制作平面海报扩大宣传效应。
火爆:迅速燃起学党史“红色”热潮
比赛通知刚一发出,就引来了广东省内各个技工院校师生的热烈反响,在全省技工院校师生中迅速“燃”起了一场学党史、强信念的“红色”热潮。首轮作品报送截止至5月11日,不到两个月时间,就有85所院校报名,超900份作品参赛。其中有500多份平面组(海报)作品,300多份视频组(微电影、短视频)作品。
第二轮的创意比拼中,来自广州、深圳、珠海、惠州、韶关等地的全省12家技工院校更是围绕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挖掘出了一大批用技能改变命运、脱贫致富、爱岗敬业的典型人物。
赛事的热烈火爆也同样体现在网络投票上。此次大赛于5月28日正式开启网络投票,持续至6月2日,在线投票总数超过319万。每一次投票的背后,都是对技工院校师生们创作能力的一次肯定。
现场
重磅大奖勉励匠心 12院校成立广东人社“技能+” 融媒体工作室并入驻N视频
作品优秀:评委直呼难以取舍
面对众多优秀作品,不少评委直呼难以取舍。为了保证评审的公正性,同时也充分尊重每位评委的独立判断,据主办方介绍,除了采用打分制外,还启用了投票制,同时设立了专业小组讨论和全体评委合议。通过层层把关,最终决出了平面组和视频组各5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以及15个三等奖,优胜奖中平面组共有19个,视频组有20个,同时根据网络投票票数排行决出平面组和视频组各5个“网络人气奖”。
通过隆重的颁奖典礼,向师生们的匠心创意致敬。在活动现场,领导嘉宾为一轮创作中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颁发获奖证书;为二轮创作中的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和深圳鹏城技师学院4所院校颁发了“最美湾区烟火味作品奖”;为广东省技师学院、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深圳技师学院和珠海市技师学院6所院校颁发了“最强技能创意作品奖”;为广州市技师学院和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颁发了“最暖民生温度作品奖”。同时,还为广东省技师学院、广东省交通城建技师学院等30所参赛院校颁发了优秀组织奖。
提高影响:多家媒体为工作室提供专业指导
为了借助大赛影响力,今后进一步提升技能教育的社会认知度,同时打造平台激励技工院校师生创作更多展现新时代技能人才风采的新媒体作品,广东省人社厅还为本次大赛中表现优异的12所技工院校设立广东人社“技能+”融媒体工作室,同时邀请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总站新媒体部、技能中国、南方新闻网、南方都市报N视频等4家单位担任广东人社“技能+”融媒体工作室媒体指导单位,为工作室提供专业的新媒体创作和传播指导。
为了进一步形成技工院校传播矩阵,全方位提升广东技能人才影响力,在南都教育联盟的邀请下,参与二轮创作的12家技工院校已全部集体入驻N视频APP。
创意
展现技能人才“软实力” 将百年初心、三项工程 融进师生创作
用年轻语态的视听表达呈现多彩世界
不同于以往的技能赛事,比拼“新工匠”们的“硬手艺”,这场大赛旨在激励技能人才们用年轻语态的视听表达以及传媒特有的艺术视角和形式呈现出他们眼中的多彩世界,进一步强化技工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能力,展现新时代下的“后浪”担当。
因此,如何解构大主题则考验着参赛团队对新媒体技术以及视听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对技能人才而言,这是一次向外展现“软实力”的良机。
线描组合百年画卷,手绘展示湾区变化
而从师生们最后呈现的作品来看,创意不容小觑。在第一轮比拼中,无论是视频还是平面作品,团队的创作都紧紧围绕“百年初心看湾区”这一主题,有彰显中国共产党百年峥嵘、大湾区蓬勃发展的宏大叙事,也有从普通生活场景切入讲述感人至深的个体成长,通过以小见大的视听表达博得评委青睐;还有一些作品创新表达手法,通过微距和手工形式,以定格动画展现广州发展,以可视化形式描绘建党百年画卷,让思政课变得活泼生动。平面类作品在设计上更是别具匠心,有将建筑、桥梁、高铁、民俗、党徽融合在一起用线描组合成百年画卷,也有用字绘的表现手法形成年轮圈层样式,一层层展示湾区发展变化。
用微纪录片挖掘爱岗敬业典型
在第二轮的创意比拼中,来自广州、深圳、珠海、惠州、韶关等地的全省12家技工院校团队呈现的作品则更加具有人文关怀,他们深入大湾区、走访企业、主动采访行业专家,以微电影和微纪录片的形式,围绕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挖掘出了一大批用技能改变命运、脱贫致富、爱岗敬业的典型人物。
他们当中,有年轻的95后香港籍学生苦学粤菜,成功在深圳CBD开设自己的餐厅,带动就业,月流水达30万;有高大帅气的家政专业小伙凭借精湛的业务能力成功打破偏见,见证“南粤家政”工程带来的高质量就业;还有农村女孩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学习焊接技术最终成长为一名技艺高超的“女焊匠”,荣获“广东省技术能手”称号,高考失利的贫穷少年通过技能扶贫开启人生新篇章,跃升为企业高管……
用镜头记录70后、50后的匠心坚守
同时,不少院校还用镜头记录了70后甚至50后的匠心坚守。一碗“皮薄馅靓”的云吞,承载着回乡创业致富梦,修过摩托车、开过货车、干过工地的陈冠忠靠着“粤菜师傅”工程的技能培训与专项贷款在老家增城正果镇开起了门店;全国交通技术能手陈伟霖在维修厂平凡岗位上,传承匠心精神,勇于钻研新技术,在技术攻坚上“飞速”奔跑;中国烹饪大师、粤菜烹饪泰斗林壤明一生情系粤菜,在年过六旬后走进校园,依然怀着老一辈的匠心,亲自为学生传授技艺,让粤菜文化不断开枝散叶……这些奋斗的、满怀希望的面孔绘就了“三项工程”的幸福底色,传递着“技能,让生活更美好”的主线,也凸显出“三项工程”为民解忧、为民办实事的显著成效。
08-11版 总策划:戎明昌
执行策划:王卫国 李阳
统筹:尹来 陈伟斌 关健明
执行统筹:程小妹 游曼妮 陈成效 胡群芳 刘晓雨 卫志凌
采写:南都记者 程小妹 孙小鹏 董梓浩 李孟麟 魏雄锋 伊凯文 陈杰豪 梁炜培 实习生 杨文清 冯颖倩 魏静莹 黄浚峰
设计:张许君 吴怀宽 欧阳静 尹洁琳
技术:吕旺英 黄文晓
直播:陈赟健 张静薇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