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信中学迎百年校庆,校史博物馆揭幕,校庆文创热销
青蛙帽卖断货“校门”雪糕限量需预约

不少校友手里都拿着一根文创雪糕,雪糕集合了校门、校训、木棉花等元素。

1. 执信标志性文创执信校服熊。 南方日报记者 金镝

2. 执信“青蛙帽”受热捧。

3. 全校校宠“执信猫”。
南都讯 记者叶斯茗 吴佳琳 2021年11月21日,广州市执信中学迎来百年华诞,作为建校百年的重点工程之一校史博物馆的揭幕拉开了执信庆典活动的序幕,由文坛泰斗级人物黄天骥教授创作的《百年执信赋》以石刻作品的形式亦在当日揭幕。
校史馆揭幕
校友捐献珍贵校史文物
昨日上午8时许,执信中学校史博物馆正式揭幕,校史博物馆从2019年9月开始筹建,历时两年,校史博物馆建于执信百年建筑厚德楼之中,共两层,八个展厅,通过大量翔实的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史料,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示了朱执信先生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以及学校一百年来的发展历程。
“以史为鉴,以史励志。执信中学将不断加强对校史的研究,深入挖掘执信文化的独特内涵,守护好执信人的精神源泉,充分发挥好校史博物馆的综合功能,把它打造成为展示学校成就的重要窗口、激励师生成长的重要资源、连结师生校友的重要纽带,以及进行校史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生动课堂。”执信中学校长何勇在致辞中表示,校史博物馆将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校史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弘扬执信优良传统,增强执信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继往开来的文化源泉。
何勇介绍道,校史博物馆的建设,得到了执信广大校友、老师的大力支持,他们为博物馆捐献了很多珍贵的校史文物,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朱执信先生的后人以及番禺区博物馆,借出了执信先生书房中的家具给博物馆展示。何勇代表学校,向所有为校史博物馆建设作出贡献的校友老师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百年执信赋》
483字展执信历史
当天正式揭幕的《百年执信赋》石刻作品也引起校友们的驻足欣赏。何勇校长为《百年执信赋》石刻揭幕仪式致辞时介绍道,学校邀请到文坛大家、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黄天骥教授为百年执信作赋。《百年执信赋》全文483个字,以历史的高度纵贯执信中学百年历程,凸显执信中学在中国教育改革中傲立潮头的辉煌成就,文辞精美,大气磅礴,充分展现了百年执信的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
著名的文史学者、书法家林雅杰先生为执信挥毫,书写了《百年执信赋》,林雅杰先生的书法和黄天骥教授的文法珠联璧合,令《百年执信赋》锦上更添光彩,为执信书香校园添上浓重一笔。
作为执信家长,广东画院院长林蓝一家三代人为纪念执信中学百年校庆,共同创作的画作也一同揭幕,这幅作品画着红红火火的木棉花。林蓝介绍,红棉花是广州的市花,有英雄之意,“我们希望用这一幅画,去纪念百年来不懈奋斗的革命先烈,也反映为中国未来不断奋斗、不懈努力的人们。”
文创展区火爆
购买执信校服熊排长队
早上不到8点,执信中学校园内已经人山人海,校友们在各处打卡,合影留念。1967届校友李女士表示,回到校园心情很激动,“我很高兴我能回到我们母校,看到我们学校这么美好,而且那么多学生都回来了,我很高兴我很开心。”2018届毕业的陈同学和史同学说,校庆很热闹,因为也有四年没有回来了,然后今天看到这么多人一起回到母校,“感觉有种重新回到上学时代的感觉。”
上午10点,“百年求索,继往为新”执信中学百年华诞庆典大会开始,师生和校友们陆续进入会场观看演出。
各届校友们除了在校园各处打卡留念之外,文创展区更是火爆,上午11时许,部分文创产品早已销售一空。文创展区共有10个摊位,分别由校友以及在校学生负责。在售的文创产品款式多样,有纪念册、书签、明信片,有衣服、雨伞、水杯,还有公仔、积木首饰等等,这些文创产品也是校园元素满满。
在荷花池旁,不少校友手里都拿着一根文创雪糕,拍照后也舍不得吃。据悉,这款雪糕需要提前在app预约才能现场取货,数量有限。
执信中学的运动校服是绿色的,坊间称之为“青蛙装”,因此一款可爱的青蛙帽卖断货。摊位的工作人员赵先生告诉南都记者,校友们非常踊跃,8点左右就已经排了很多人,很快就卖光了。买到青蛙帽的2013届校友陈小姐说:“青蛙是我们执信学生的一个特色,(帽子上)青蛙的两个眼睛在头上就非常可爱。我觉得我们100周年校庆的小周边都做得特别好。”
不仅青蛙帽热销,购买校服小熊的队伍更是排了好几圈。作为执信标志性文创执信校服熊,有非常鲜明的执信特色,而且还可以换装,礼仪服和“青蛙装”可以根据喜好更换。
百年执信赋
英风猎猎,岁月悠悠,百年名校,矗立神州。
忆昔朱执信先生慷慨捐躯,翌年孙中山先生手创我校,冠先烈之芳名,垂革命之传统。剑及履及,兴此黉庠。入崇德瀹智之门,树毅勇果敢之志;执德至弘,信道至笃。建校以来,声名播远。奈山河变幻,尽历沧桑,数易校名,屡迁校址。而薪火相传,弦歌未绝。
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日月重光;开放改革,催人奋起。于是群策群力,立德立人。矢志多元培育,激励创新;释放青春活力,兼重实践。东阳煦煦,栽桃李于芳园;珠水滔滔,推后浪超前浪。此我菁莪教泽,源远流长,回首征途,英豪辈出。或成华夏栋梁,或为科坛英彦,或鹰扬于长空,或斐声于文苑。
今日校区宏敞,绿瓦红墙。馆舍巍峨,设施完备。青青子衿,倚南窗而寄傲;兀兀穷年,效焚膏以继晷。黄花秀丽,奇石嶙峋。翠柳迎风,展俊杰之胸襟;荷塘映月,添诗书之意韵。培植高尚情操,锤炼坚强体质。猗欤多士,辛勤学习,奋发图强。且看金榜名标,层楼更上。龙飞凤翥,雷鼓云旗,驾长风于百粤,启鹏程之万里。
欣逢辛丑之秋,群贤荟聚,抚今追往,沛然兴感。共期系家国于心中,光执信于宇内。毋忘壮志,服务人民,攀信息时代之巅,圆振兴中华之梦。
摄影:南都记者 吴佳琳(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