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让宪法精神融入每一位公民的血液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12-05 01:40

  2021年12月4日是第8个国家宪法日,11月29日至12月5日是我国第4个“宪法宣传周”,今年主题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国各地为此举办了一系列生动活泼的宣讲活动。

  众所周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宪法似乎离自己很远,日常生活中好像也很少用到。实则不然,因为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与宪法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正如一份宣讲材料中所说:“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有着独立的人格权的‘人’。别看那时候我们身体小小的,不能照顾自己,也不会说话,但那时候,我们就已经受到宪法的保护了!作为人,生而应当享有的权利,我们通通都有,这正是因为宪法的保障!从出生到上学到工作、买房、退休……每一个人生的重要时刻都离不开宪法。”

  没错,宪法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就在于保障公民权利。在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中,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写入宪法,宪法对人权的保护由此贯穿了我们的一生,同时宪法又将国家、社会与个体紧密连接在一起,堪称维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根本纽带。

  宪法已经如此重要,为什么还要特别设立国家宪法日?其实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一方面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宪法的尊崇和维护的决心,更时刻提醒着国家治理的主体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捍卫宪法尊严,保护宪法所确定的国家根本制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这特殊的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使宪法家喻户晓,从而在全社会促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国家宪法日设立以来,坚持顶层设计和法治实践相结合,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宪法在全社会的影响和受尊崇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每年活动的主题都在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主旨都是为了夯实宪法与民众的关系。

  和往年一样,今年的活动同样丰富多彩。

  媒体报道,北京的大街小巷都挂上了宪法宣传标语,张贴了主题海报,电子屏幕、普法宣传栏等普法阵地也循环播放着主题标语,东城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恪守宪法精神、迎接法治冬奥”知识竞赛活动,通过新媒体平台将宪法知识、冬奥会相关法律法规送到市民身边,朝阳区让普法活动走进网红打卡地;贵州省法院举行国家宪法日主题宣传活动,举行升国旗仪式,进行宪法宣誓;而在广州市真光中学,本届高三学生这一天除了佩戴一枚成人纪念章,还收获了一本《宪法》,他们走过百年校道,面向国旗宣誓,这场特别的成人典礼让这届高三学生的肩上从此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

  宪法日宣讲活动中,宪法晨读、宪法宣誓、升国旗等仪式十分常见,但其作用却可能被轻忽。实际上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宪法教育恰恰需要一些庄严、肃穆的仪式。谁能说宣誓不是一种仪式?但这样的仪式却可以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净化人的心灵,从而逐步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并且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而让莘莘学子开展宪法晨读、举行升国旗等仪式、听一堂宪法教育课,无疑也是在潜移默化地培育新一代公民。其效用未必就在眼前,但必可收功于长远。

  宪法宣传周仅7天,但宣传宪法需要落实在每一天。只要“尊崇宪法”能够从观念力量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动力,宪法精神就一定能够融入人民群众的血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