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大湾区科学论坛闭幕,大湾区科创共同体启程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12-14 02:22

  12月13日,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圆满闭幕。作为“共商全球科学发展与促进交流合作”的粤港澳大湾区最高级别科学盛会,首届大湾区科学论坛以“探索未来、共享科学”为主题,汇聚了全球顶尖科学家和国际科学组织,共同探讨全球科学发展趋势及其对未来的影响。

  三日会期很短,探讨与交流的内容却足够多,如何长久地、最大限度地发挥论坛的作用,促成合作发展,实现共享创新,构建并强化湾区科创共同体,是“探索未来”的关键所在。

  在致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的贺信中,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全球经济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粤港澳大湾区要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要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必须发挥自身优势,构建科创共同体,实现共享创新。大湾区科学论坛的特色活动首届湾区科创峰会,提出了“科创共同体”的发展理念,意图推动各界共享创新,为大湾区科创建设提供动力。经济学家樊纲在会上建议,要打造全球顶级科创湾区,要实现开放创新共振,发挥好港澳作用,建设国际化、开放化的湾区;同时要实现科研能力共建,发挥好新型大企业的作用,形成各方基础科研力量联合之势;此外,协同创新共进,以城市群分工打造区域科创生态亦同样重要。

  首先,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程度与高度,决定着发展成为全球科创新高地的速度。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强产学研协同发展,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其效度源自企业、高校、科研三极能够在不同环节发挥各自作用,提升科研能力与产品落地的衔接是相辅相成的。例如,纳米分论坛是大湾区科学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基础研究成果落地转化是该分论坛的重要目的。论坛的举办地广州将纳米科技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如今已聚集2895家纳米材料或技术企业,成为我国南方最具影响力的纳米技术研发中心。“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首任主席、中科院院士白春礼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期待纳米科学分论坛能够发挥合作平台的枢纽作用,一方面推动大湾区地区纳米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以科研和技术为核心,以高端人才聚集为引擎,推动我国纳米科技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产业集群,积极赋能现有支柱产业的提质增效,壮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纳米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其次,粤港澳之间的合作共享,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共同体的关键所在。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在基础建设与成果实现方面,均已形成深度合作模板。在基础建设方面,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民在论坛上表示,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南沙分中心依托霍英东研究院,实现与香港科技大学专用光纤和线路的互联互通。港科大任何一位老师使用广州超算就像使用局域网一样方便。而在成果实现方面,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空气动力学的张欣教授与香港自行车队合作,帮助其改进骑行姿态和服装,并获得了奥运奖牌,该项计算是在广州超算运行的,这是非常典型的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案例。

  大湾区科学论坛已圆满闭幕,但论坛的影响永不落幕。期待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发展,实现共享创新,建成湾区科创共同体,共同推进全国乃至全球科学事业的发展,共筑人类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