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一等奖3万元!“大美湾区 瞰见未来”26部获奖作品公布

用N种方式 瞰见大湾区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林菲 12-16 02:10

  崔永家创作的《城市是游乐园,而我是玩家》荣获一等奖。

  杜江。

  林渊渊。

  专家评审观看获奖作品展。

  《历时三年,我用游戏还原广州》和《文城》两部作品荣获二等奖。

  苏宏斌。

  李洁军。

  12月15日下午,“大美湾区 瞰见未来”短视频征集打榜赛颁奖典礼在广州永庆坊举行,活动现场揭晓了26部获奖作品,年轻的创作者们用短视频讲述湾区精彩故事,展示湾区发展硕果和文化魅力。此次赛事由南方都市报、N视频、南方+、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微信视频号共同发起,旨在发现与扶持优秀青年短视频作品,搭建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有效桥梁,探索短视频在大湾区影视创作发展中的可能性,打造具有大湾区城市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

  经过两个月的公开征集,“大美湾区 瞰见未来”短视频征集打榜赛共收到927部参赛作品,囊括了历史文化、社会人文、自然风光、科技教育、民俗风情等各类题材,通过各平台稿件推送传播、专题页展示、线下论坛等方式,收获累计超1100万的曝光量,在大湾区短视频创作者社群、各大高校引发热烈反响。

  在评审阶段,由资深媒体人、高校影视专业老师、影视创作人等组成专业评审团,从主题表达、视听语言、作品创意三方面对参赛作品评分。经过初审、二审、终审等环节,结合专家评审意见和线上打榜分数,最终评选出26部获奖作品。在活动现场,嘉宾观众共同欣赏了3部获奖作品。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洁军表示,“‘大美湾区 瞰见未来’短视频征集打榜赛成功动员了大湾区的创作者,通过短视频作品展示大湾区的社会发展和文化民俗,我觉得是非常好的平台,希望年轻人珍惜参与,创作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

  《城市是游乐园,而我是玩家》

活动现场,26部获奖作品依次揭晓,专家现场作出精彩点评。来自广东佛山的崔永家,已在广州学习工作7年,他创作的《城市是游乐园,而我是玩家》荣获此次大赛一等奖,并获得3万元奖金。在他的镜头里,经过特效点缀,广州城市高楼大厦变身为充满童趣的乐园。“这些钢筋水泥的背后,其实还有着有趣的一面,充满想象力的一面。”崔永家眼里的广州多元丰富,既有繁华靓丽的都市,也有充满韵味的老城区。他表示,未来将挖掘拍摄家乡佛山,展示传统文化魅力,“希望更多的人看到我们大湾区城市内在的文化和精神。”

  点评

有未来感 剧情设计令人耳目一新

“有未来感,情绪对环境的渲染,产生的交互关系,呈现得非常直接。”在活动现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高级记者杜江表示,作品以“第一人称”切入,充满剧情设计,令人耳目一新。

  《历时三年,我用游戏还原广州》

2017年1月,创作者用游戏《都市天际线》,对照卫星地图,一点一点开始建设广州的路网,再结合摄影作品和实地考察,搭建还原广州多样的建筑风貌、高低错落的内环路、见缝插绿的口袋公园、人流如织的各大商圈……3年来,用特别的方式感受着这座城市的旺盛人气、交通脉搏、多样产业、交融文化。作者霍凯扬现场介绍,《历时三年,我用游戏还原广州》是一部耗时3年的心血之作。

  点评

表现的对象丰富 展现广州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成果

“这是非常坚持不懈的努力。”广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执行主席苏宏斌认为,得益于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心制作,获奖作品“表现的对象比较丰富,涵盖了文化建设、基础建设、经济发展多个方面的内容,展现了近年来广州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进程中丰硕的成果。”

“非常新颖,很吸引人。”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林渊渊对作品中用游戏形式、三维造型还原广州印象深刻。她同时提出,“如果用三维,结合VR的方式让人有深入的体验感、沉浸感,不光是看到广州,还能体验广州,这也许是未来的一个思路。”

  《文城》

以年轻人的视角观察广州。由双线组成,前半段由一个个人所组成,从孩子到老人,他们所处有林立的高楼与传统的广式民居。而中段从群像的角度转为独立的个人。挑选两种广州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一为粤剧,其二为龙舟制作,在两者中加入了现代舞为衔接,展示青年人在传承文化中的执着。

  点评

音乐特别震撼 契合“大美湾区,瞰见未来”主题

“音乐特别震撼,声画效果很好。”苏宏斌表示,短视频制作不仅是影像的表现,也包含听觉的艺术。他尤为细心地指出,获奖作品《文城》第二段配乐《出路》恰到好处,“我们广州的文化,2000年以后在哪里,这里也契合‘大美湾区,瞰见未来’主题。”

  采写:南都记者 张林菲

  摄影:南都记者 冯宙锋 黎湛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