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接受南方报业专访,谈完善选举制度新气象
有志之士可在新立法会发挥才智 共创香港未来



“过去很多有志之士、有才能之士不想蹚立法会的浑水,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前夕,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行政长官梁振英接受南方报业记者专访,对本次立法会选举的新气象充满欣喜。“实施香港国安法、完善选举制度之后,香港社会秩序恢复,这些有志之士可以在新一届立法会里为社会、为国家做事,香港未来大有可为。”
>>选举
候选人旨在为香港各项问题寻找出路
南方报业:新一届立法会议席增加了20席、增加了选委会界别,出现了一批新鲜面孔参选,涌现出一些新的议题,您如何评价这些新情况?
梁振英: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后首场立法会选举,除了落实“爱国者治港”,让香港“一国两制”继续行稳致远,最重要的是选举性质、意义的改变。
过去很多有志之士、有才能之士不想蹚立法会的浑水。因为社会都清晰看到,以往立法会有很多拉布,甚至打斗、肢体冲突的场面。很多人很适合也很想通过立法会议员这个职务服务社会、效忠国家,但当他们看到当时这种场景,就不愿意参选了。
香港国安法实施之后、选举制度又得到了完善,社会秩序恢复,这些有志之士也终于可以在立法会里为社会、为国家做事,发挥才智,共创香港的美好未来。因此我们能见到一批新面孔,也见到有新的界别,如选举委员会1500人是有广泛代表性的,拥有每一位立法会候选人的提名权。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这次选举中,大部分候选人尝试在各自政纲提出见解,为香港各项问题寻找出路。有的候选人提出如何更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有的提出如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有的在想如何贡献香港所长,服务香港所需、国家所需。这些都是全新的议题,我觉得也是非常好的现象。
南方报业:对于新当选的立法会议员,您有什么期望?
梁振英:因为这次很多候选人是新面孔,所以我希望可以让社会尽快认识他们。同时,也希望他们的政纲不仅停留在竞选期间,而是在当选后,也要让社会各界多了解他们的立场、能力及对事物的看法。
制度
新选举制度更符合香港实际
南方报业:这次是香港完善选举制度后首个立法会选举,被外界高度关注。有人拿香港的选举制度和欧美选举制度进行比较,您怎样看?香港的选举制度怎样体现港人人民民主权利?
梁振英:首先一个根本问题是,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它不是一个主权国家。一个特别行政区的地方性民主和一个主权国家的主权性民主有根本差别。因此我们把香港的地区性民主制度与外国主权国家的民主制度比较是不恰当的;把特区民主制度里面的选举制度同外国主权国家的民主制度里的选举制度比较也是不恰当的。所以过去很多西方国家一些政客指手画脚的说法,我觉得他们首先就犯了这个根本的错误。香港不是一个主权国家,是中央通过基本法授权香港实施“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
在这个基础上,香港立法会就是一个地方立法机关,它不是主权国家的国会。也正是香港特殊的政治地位、历史背景、主流民意,决定了香港选举制度有它自身的特点。事实上,香港选举制度一直是比较独特的,比如说立法会功能组别选举,是其他地方没有的。
新选举制度将立法会议席分为三大板块,组成结构得到优化,使各阶层、各界别、各方面均有代表参与立法机关,从而确保政治参与的均衡度,也确保了利益兼顾。新选举制度的广泛代表性和均衡参与性,使选举突破了某个界别、地区或政团的利益局限性,使各阶层、各界别、各方面都能够在管治架构中得到全面反映和充分代表,更好反映大多数香港民众的声音,回应大多数香港民众的诉求。
新一届立法会不会成为“橡皮图章”
南方报业:有声音指出,在行政主导之下,立法会会成为“橡皮图章”。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梁振英:在基本法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的权力、行政机关的权力、立法机关的权力,以及这三者的责任都非常清晰。所以,香港特区的行政机关、立法机关都是根据基本法行使其权力、履行其责任。根据基本法,行政长官在政权架构设置及其运行中处于主导和核心位置。行政长官是整个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首长,并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对中央政府负责。在以行政长官为核心的行政主导体制下,香港特区行政机关、立法机关既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且重在配合。
所以,当有些声音在问:行政主导之下立法机关是否会因此变成“橡皮图章”?答案当然“不是!”立法会仍有广泛的权力,例如通过法例的权力。香港所有涉及公共政策、公共开支的法例,虽然只有行政机关可以提出,但都需要立法会才能通过。此外,立法机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权力,即,行政机关如果要“用钱”,是要向立法机关申请。如果立法机关否决了,政府无论有什么大举措都没法落实。因为政府行政往往是“无财不行”的。
当然行政机关也要对立法会负责,但基本法里规定了四条(即执行立法会通过并已生效的法律;定期向立法会作施政报告;答覆立法会议员的质询;征税和公共开支须经立法会批准),没有其他。
大湾区
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更多的是合作
南方报业:在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一些香港居民担心香港会被“抢饭碗”“抢人才”,您怎样看待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所形成的竞争关系?
梁振英:我们要接受竞争,要拥抱竞争,通过竞争提升香港本身的竞争力。我相信竞争的同时,香港同大湾区其他城市都是以合作为主的。香港确实有不少人去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定居、接受教育,但同时我们也见到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朋友来香港定居、接受教育、工作。事实上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客观存在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
我最近看到有人提倡通过扩大双方合作,以此形成一些新的动能和产业。我打个比方,如果香港是一种金属,大湾区其他城市是另外一种金属的话,两种金属可以锻造“新合金”,拥有新的功能。发掘新合金的新功能,这就是我们要去做的工作。
我希望,我们要加快细化和制定一些政策和措施,以促进我们的生产要素,包括人、资金、货物以及信息的流通。
南方报业:您刚才说的“新合金”,能举一个例子吗?
梁振英:大家知道香港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因此香港的投资、融资能力特别强。内地很多科技产业需要资金,特别是,一些新发明、新材料的市场性、价值如何,往往不是由科技人员确定,而是由市场确定。这就需要由专业的金融人士确定是否值得投资、如何融资。所以我希望的是,香港同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合作,不是局限于科技人员的合作,而是香港的金融市场、投融资业人士同内地的科技人员合作,使得相关产业可以壮大起来。
粤港合作要先解决“不知道”的障碍
南方报业:我们留意到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服务中心在11月正式启用,请问为什么选择在南沙成立这个中心?它将为粤港合作带来哪些新的机遇?
梁振英:香港需要跨过深圳河去广东谈粤港合作,不能只是在香港谈粤港合作。因此我提出一个倡议,仿照香港特区政府的做法成立一个咨询委员会,让政府可以就如何开展粤港合作咨询业界。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的宗旨,不只是做广州或者南沙同香港合作,而是利用广州南沙这个平台去促进整个广东同香港合作。
在香港与内地合作当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相互“不知道”。不去广东,我们不知道广东各个城市最新发展情况是怎样;很多广东朋友对香港的国际金融、航运、贸易、科技中心,也知道得不具体、不详细。所以南沙服务中心要做的工作是双向的,不单是向香港输送一些广东的所思、所见、所闻,也要向广东朋友介绍香港能够做些什么事。
我们首先要解决“不知道”的障碍,才可以促成双方开展实际合作。
●在这次选举中,大部分候选人尝试在各自政纲提出见解,为香港各项问题寻找出路。
●新选举制度的广泛代表性和均衡参与性,使选举突破了某个界别、地区或政团的利益局限性,使各阶层、各界别、各方面都能够在管治架构中得到全面反映和充分代表。
●当有些声音在问:行政主导之下立法机关是否会因此变成“橡皮图章”?答案当然“不是!”立法会仍有广泛的权力,例如通过法例的权力。
●如果香港是一种金属,大湾区其他城市是另外一种金属的话,两种金属可以锻造“新合金”,拥有新的功能。
●——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行政长官梁振英
采写:南方网 GDToday驻港记者 区小鸣 陈晨 南方日报驻港记者 陈彧
摄影:南方网 GDToday驻港记者 陈晨 许晓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