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印发,要构建“三横六纵两联”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到2035年实现“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的通知》精神,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建设交通强省,现结合广东实际编制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21年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打造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全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连接所有镇级以上行政区、口岸、国防设施、交通枢纽、主要景区,到2035年,全省综合立体交通网总规模约28.2万公里。其中,铁路约1.1万公里,公路约24.5万公里,高等级航道1800公里,油气管道约9500公里。沿海主要港口5个、内河主要港口3个,民用运输机场15个,邮政快递枢纽11个。
建设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构建“2+3+8+8”多层级枢纽城市体系。
打造广州、深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提升综合交通功能和能级,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国际人员交往、物流中转集散的中枢功能,牵引带动全省枢纽城市梯次发展。
打造珠海、汕头、湛江3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提升跨区域人员交流和物资中转集散功能,建设国家级客货流转换中心。
推进佛山、韶关、梅州、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8个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其他8个一般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
建设高效率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构建“三横六纵两联”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三横”
沿海通道:自福建进入广东,经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惠州、深圳、东莞、广州、中山、江门、珠海、阳江、茂名、湛江,至广西。
沪广—西江通道:自福建进入广东,经梅州、河源、广州、佛山、肇庆、云浮,至广西。
汕昆横向通道:粤北生态发展区横向通道,经河源、韶关、清远,至广西。
“六纵”
京港澳通道:自湖南进入广东,经韶关、清远、广州、东莞、深圳、佛山、江门、中山、珠海,至香港、澳门。
京深港通道:自江西进入广东,经河源、惠州、东莞、深圳,至香港、澳门。
粤贵川通道:起自粤港澳大湾区,经珠海、中山、江门、广州、佛山、肇庆,至广西,连接成都。
粤湘渝通道:起自粤港澳大湾区,经珠海、中山、江门、广州、佛山、清远,至湖南,连接重庆。
二湛通道:自广西进入广东,经湛江,连接海南自由贸易港。
粤东北上通道:起自汕潮揭都市圈,经汕头、潮州、揭阳、梅州,至江西。
“两联”
汕尾北上通道:经汕尾、河源。
粤西北上通道:经湛江、茂名。
完善服务新发展格局的运输网络
构建服务国际大循环的国际运输通道。
以发展港口外贸航线为重点,打造经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通达世界主要贸易港口的海上运输网络;
以中欧班列为重点,打造经陆路至欧洲、蒙古(俄罗斯)、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的陆路物流通道和经济走廊;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通过开辟直达全球枢纽机场和重要城市的航线,打造至东南亚、东北亚、欧洲、北美洲、南亚(中亚、西亚)、非洲、大洋洲的空中运输通道。
构建支撑国内大循环的国内运输网络。
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粤港澳至京津冀、长三角、成渝3条极轴,西部陆海、广昆2条走廊以及二湛通道。
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至滇中(北部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通道能力。
优化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内部运输网络,促进人流物流畅通。加快构建能力充分、安全可靠的多层次立体化运输通道,确保产业链、物流链运输高效安全。
综合交通枢纽系统
建设开放引领的世界一流港口群
构建“一核两极”港口布局。以区域港口集群为基本形态,构建以珠三角港口集群为核心,以粤东港口集群、粤西港口集群为发展极的区域港口空间布局,携手港澳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引领全省港口提升国际竞争力。形成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汕头港、湛江港、佛山港、肇庆港、清远港为主要港口,其他港口为地区性重要港口的发展格局。
建设功能协同的全球卓越机场群
构建“3+4+8”民用运输机场布局。合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航空枢纽功能和国际竞争力,携手香港、澳门共建世界级机场群。打造以广州白云、深圳宝安、珠三角枢纽(广州新)3个机场为核心,面向全球的国际航空枢纽机场;完善以珠海金湾、惠州平潭、揭阳潮汕、湛江吴川4个机场为重点,面向全国的区域枢纽机场;有序推进韶关丹霞、梅州梅县、阳江、云浮、怀集、连州、河源和汕尾等8个支线机场规划建设。研究深圳宝安机场溢出效应,通过多种方式增加有效供给。
建设面向港澳的互联互通口岸群
推进面向港澳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口岸交通集疏运体系,实现与港澳更高水平的软硬“双联通”。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口岸功能定位,积极推进深圳皇岗、罗湖、深圳湾、沙头角及珠海拱北等老口岸改造升级,完善口岸功能。完善口岸联系珠三角核心城市的快速交通体系,形成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为主体的口岸集疏运体系,加密内地机场与港澳机场的航班、航线。提升口岸通关能力和通关便利化水平。推动莲塘口岸24小时通关,启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珠澳货运车辆通关功能。推广“水上巴士”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一站式”通关模式。完善粤港跨境货栈模式,推进香港机场与广州南沙保税港区空陆联运。逐步推进游艇码头对港澳籍游艇开放。
建设铁路主导的综合交通枢纽群
构建“2+3+4”铁路枢纽布局。形成以广州、深圳为全国性铁路枢纽,珠西、汕潮揭、湛茂为区域性铁路枢纽,韶关、梅州、惠州、东莞等为地区性铁路枢纽的“2+3+4”铁路枢纽布局。促进枢纽城市内各客站合理分工及高效互联互通,推动实现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以及与机场高效衔接,加强大型枢纽客站内便捷换乘中心建设,强化管理协同,提高服务一体化和换乘便利化。完善铁路货运枢纽集疏运体系,拓展多式联运、高效换装转运等功能,推进“外集内配、绿色联运”现代铁路物流体系建设。
发展目标
到2035年,全面建成发达的快速骨干网、完善的普通干线网、广泛的通达基础网,综合运输通道和枢纽体系更加高效可靠,运输服务更加优质便捷,统筹融合和高质量发展跃上新水平。
“12312”出行交通圈(珠三角地区内部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2小时通达,与国内及东南亚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左右通达)和“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东南亚主要城市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全面实现,交通强省基本建成。
展望2050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发展水平全球领先,交通强省全面建成。
- 下一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