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品质之作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刘益帆 任婷 蹇玥 许晓蕾 林文琪 刘芳 01-01 01:07

  2021年的华语院线电影优缺点突出,有进步,但仍需要突破。

今年的华语电影在票房上有所回升,可惜在影响力上,今年的华语电影是34年来首次缺席国际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今年的票房巨作,影响力仅限于内地,传播范围还不够广。与此同时,港台地区影片的减少引进,也影响了今年华语院线片的多样性。

在内地电影占据市场主流的时代,为了抢占好的档期,各大片方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场竞争中,必然会有不少电影因为错过好的档期,宣发失利,最终没能获得好票房。电影票房虽然能代表电影的质量,但并不意味着票房平庸的电影就一无是处。2021年的华语院线电影有公认的佳作,也有被观众忽视的遗珠,正等待着有心人发掘。

  空缺

  今年的华语电影确实挺多,每周看看影院排期,基本都有一两部知名或不知名的电影上映中。然而,这些电影多半是阅后即忘的状态。在少数给人留下印象的电影中,确实有很多用心的作品,但总体而言,它们在电影语言和主题的创新上,依旧差了点火候。新人导演魏书钧的《野马分鬃》本可以作为年度惊喜之作,可惜它的院线版结局并非作者原初的版本,思考再三,今年的品质榜单还是以“空缺”示人。“空缺”,看似失望,但内在透出对更好作品的期待,既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更是对新一年的鞭策。

  《扬名立万》

  累计票房 9.19亿

  首周票房 1.4亿

  这算得上是半部“元电影”,曾经网大出身的刘循子墨用“吊儿郎当”的深情,说出了他对这个行业的又爱又恨。影片前半段,是对娱乐圈丑态的依次展示,露骨且笑料百出。如果光靠这些笑料,《扬名立万》已经能被夸奖“敢说”,但影片的华彩还是落在了有诚意的后半段悬疑进程中。当众人来到凶杀现场,推理的重点却并非找出“谁是凶手”,而是展开“杀人回忆”,找出利欲熏天背后的真实杀人原因。当“真相”浮出水面,电影推翻了之前铺设的表象,幕后的幕后还有更多大的阴谋。所有人都能从当下现实中对号入座,耐人寻味之余,会心者会由衷佩服导演的勇敢,并再一次称赞这部电影“真敢说”。

  《我的姐姐》

  累计票房 8.6亿

  首周票房 3.49亿

  《我的姐姐》无疑戳中了新的社会痛点:性别议题。故事聚焦一个失去双亲的姐姐要不要独自抚养年幼的弟弟的核心矛盾展开。在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下,姐姐这个身份显得尤为敏感,她不只是自己,更是被原生家庭绑架的女性代表,《我的姐姐》展现了家庭中的两代女性犹如套娃的悲剧命运,反思了困境背后的原因,它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情绪宣泄的通道,却未能提供一个令人信服的结局,围绕“姐姐的选择”形成对作品两极分化的评价,热度与争议如影随形,这一现象值得引起更深层次的反思,我们或许永远无法在影视作品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因为最终令人焦虑的不是影视作品,而是现实。

  《第十一回》

  累计票房 7397.3万

  首周票房 3407.5万

  “四郎”悄悄做起了导演,而且做得还不错。继2014年的《一个勺子》之后,陈建斌推出了他导演的第二部作品《第十一回》,选在清明档期上映,遭遇强劲对手《我的姐姐》,票房不尽如人意,但仍不影响其成为一部小范围出圈的佳作。陈建斌是表达欲非常旺盛且热衷创新的导演,《第十一回》采用章回体结构,形式新颖,故事背景设定在话剧团,因此电影叙事风格颇具“话剧感”。电影剧本擅长黑色幽默和讽刺,将“人生如戏”的荒诞与和谐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部影迷向很强的作品,多处对经典电影的致敬,值得影迷们一刷再刷反复玩味。

  《兰心大剧院》

  累计票房 2170.8万

  首周票房 1442.7万

  这是一部来之不易的院线片,观众想在大银幕看到娄烨作品,多少有运气的成分。《兰心大剧院》是娄烨继《紫蝴蝶》之后,又一次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抗日年间。再一次重拾谍战题材,娄烨在电影叙事上做了很多反类型的处理,“戏中戏”的结构,模糊了虚实的界限,戏里戏外的互文性,大大扩宽了电影可解读的空间。尽管这种叙事方式在电影史上不算新鲜,但在华语电影的语境下,这依然是一种鲜少人愿意尝试的操作。与大多数在舒适圈中自我重复和安心拍片的导演不同,娄烨始终在勇敢地突破一些边界。哪怕《兰心大剧院》在娄烨的电影序列中并不是最好的,但这种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实则需要被更多人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