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深圳将营商环境改革列为“一号改革工程”

700余改革措施直指痛点难点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王睦广 01-01 01:07

  →深圳前海E站,市民办理业务在一个柜台一站式搞定。 鲁力 摄

  近期,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部署在深圳等6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为深圳持续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开展营商环境改革提供了强大推动力。近年来,深圳将营商环境改革列为全市“一号改革工程”,聚焦市场主体关切,进一步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A

  “一号改革工程”

  新登记外资企业 增长超5成

  近年来,深圳将营商环境改革列为全市“一号改革工程”,2018年至2021年,深圳连续出台营商环境1.0、2.0、3.0、4.0改革政策,推出700多项改革措施,持续解决市场主体关注的痛点难点问题。

  深圳营商环境改革始终坚持“服务企业、企业至上”的理念,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市场主体地位,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了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良法善治效能进一步提升、数字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1年前三季度,深圳新登记商事主体超过37.9万户。其中,新登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48469户,同比增长78.8%;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4691户,同比增长50.9%。目前,全市商事主体总量达到了377万户,继续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这一系列数据表明,深圳良好的营商环境,得到了广大市场主体的认可。

  入选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为深圳开展营商环境改革提供了强大推动力,深圳“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已对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作出了谋划部署,进一步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B

  强化法治引领

  推进十大营商环境 前瞻性立法 

  法治城市示范是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是营商环境改革的重点任务。深圳坚持以法治引领改革,这一点在营商环境改革上得到突出体现,深圳以高质量立法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在过往多版营商环境改革政策中,“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单是2020年,深圳就通过经济特区立法权出台了多部具有引领性意义的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聚焦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重点环节、打造高效便民政务服务、营造优质平等经营环境、创新融资便利模式、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健全权益保障机制等六大领域,对优化营商环境作出全面规范。《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是全国首部覆盖科技创新全生态链的地方性法规,结合深圳实际,作出了不少鼓励和保护科技创新的制度设计。《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是全国首部个人破产法规,让“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尤其是创业者有机会重新出发。

  2021年6月,深圳发布营商环境4.0改革政策,当中提出推进十大营商环境前瞻性立法,包括《深圳经济特区反不正当竞争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等,引发广泛关注。深圳将透过经济特区立法权,在前沿领域、新兴领域立法上开展先行先试,更好满足改革创新实践需要。

  C

  高效政务环境

  “i深圳”上线 8000余项服务 

  推进更深层次的政务服务改革,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是营商环境改革的重要内容,与市场主体的获得感直接相关。

  深圳提出打造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市民三位一体的数字深圳,助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科技赋能,深圳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取得了亮眼成绩,彰显了数字政府建设的效能。

  深圳不断加强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推广“一网通办”“掌上办”“全城办”,

  加快构建以“指尖办”为主渠道,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一体化综合服务体系。作为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与体验的重要载体,“i深圳”整合全市各类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已上线服务8000余项,实现了统一高效的“一站式”办理,大大便利企业和市民办事。

  科技赋能让大量事项的申办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统一平台,不单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还实现了服务的精准化。深圳打造的“深i企”政策精准直达企业服务平台,企业仅需选择相应标签,即可实现抗疫惠企政策一站汇、精准查、在线办,让惠企政策找得到、看得懂、办得了。同时开通企业提诉求等功能板块,实现企业诉求“一键提”,政府部门“速反馈”。

  深圳还致力于推广“秒报秒批一体化”的智慧模式,将申报端的“秒报”与审批端的“秒批”相结合,提高指尖办事的效率和体验。当市民、企业线上办事时,申请人可通过刷脸或其他合规方式,授权系统读取个人或企业电子证照及相关后台数据,由系统调取数据自动填充表单信息、自动推送电子材料,申请材料自动匹配上传后,系统按照既定规则自动做出审批决定,实现即报即批、即批即得。

  D

  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国家发改委 推广深圳经验

  深圳是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新驱动发展是彰显深圳高质量发展的绝佳例证。有着创新之都美誉的深圳,努力打造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生态链和强大的产业配套链,增强科技成果创造力和转化活力,助推创新型企业发展。

  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推广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此次推广的深圳经济特区有关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共五大方面47条,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学习借鉴。其中,第一大方面即是建立“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凸显了深圳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的亮眼成绩。

  深圳实施基础研究夯基行动,以特区立法形式明确市人民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应当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30%,通过设立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培养科技人才,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供给能力。2020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93%,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7年居全国城市首位。

  深圳实施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行动,设立了规模达100亿元的深圳天使母基金,作为天使投资类政府引导基金,深圳天使母基金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致力于投资培育优秀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深圳还加快筹建全国性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探索完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市场化定价和交易机制。

  深圳构建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促进创新创业活力迸发,为创新型企业在深圳发展壮大营造了良好环境。

采写:南都记者 王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