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对计生政策作出调整,生育假期仍为178天,但新增了父母育儿假
期待更多扶持婴幼儿照护服务业
广州市协和小学开笔礼,孩子们活泼可爱。 南都记者 钟锐钧 摄
去年12月1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明确了新增父母育儿假、独生子女护理假,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等内容,自决定公布之日起施行。
此次广东修订《条例》并未对生育假期天数作出新的调整。目前,广东女性享有的生育假期,是法定的98天基础产假加上80天奖励假,共计178天。
为何增设10天育儿假?
此次修订增设了父母育儿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在子女3周岁以内,父母每年各享受10天的育儿假。在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会会长李飏看来,相较于产假,育儿假更强调生育后的照护,父母可以采取更灵活更合适的方式来安排育儿时间。
“婴幼儿出生后家中无老人帮带、幼儿园又不接收,这样的现实困境让不少家庭生育意愿下降。”李飏认为,广东这次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是根据广东省实际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作出的制度安排。
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指出,增设父母育儿假,就是要鼓励夫妻共担育儿责任,同时也是健全假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的具体措施。“现在的关键是要落实到位,不能用各种借口和理由来打折扣、走偏样。”
广东的生育假期已超大部分省市
据了解,目前广东省职工生育休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规定的女职工生育享有98天产假,难产或生育多胞胎的产假相应增加;二是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给予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女职工80天奖励假以及配偶15天陪产假,再加上根据工作年限享受的带薪休假等。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全国各省份生育假期为128-190天不等,男性陪产假为7-30天不等。广东的假期天数已超过大部分省市。
既然鼓励生育,为何广东不进一步延长生育假期?对此,董玉整认为,本轮各地修订条例,一些延长了生育假的地区其实大多都是原先生育假相对较短的地区。广东的生育假期在全国虽不是最多,但也已比较靠前。
“应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董玉整指出,在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制定各项具体措施时,一定要注意政策与政策之间的相关性,注意各项政策与社会、与家庭、与个人之间的复杂联系,将系统性、协调性、有效性与可持续统一考虑,切不可只考虑某方面利益、眼前利益、个人利益。比如,在考虑增加、延长有关生育假期时,一定要同时考虑到政府、企业、家庭和个人的实际需要和承受能力,既要做到尽力而为,也要坚持量力而行。要循序渐进,坚持辩证思维,避免顾此失彼。
纵深
三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资源总量匮乏
“从各地已公布的情况看,延长假期时间、增加假期类型都是普遍做法。与此相关的还有发放生育补贴、增加0-3岁托育服务、教育减负等措施。国家提出,到2025年,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基本建立。现在的这些措施,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应该在总体上给予积极的肯定。”董玉整说。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给妈妈们延长产假和增设育儿假,但在孩子未上幼儿园之前,父母照顾婴幼儿的负担依旧很重。“要加大三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李飏表示:“目前国家各级政府对儿童照顾责任的分担有限。儿童早期照顾尤其是三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资源总量匮乏,结构单一,主要以家庭照护为主,社会化照护力量不足。家庭依然面临着儿童照顾压力大、照顾成本高的困境。”
期待教育、医疗等配套政策发力
除了对假期、补贴等政府硬核政策的期待,多位受访家长还表示,期待破解“敢生不敢养”的难题——目前出台的政策更多集中在生育领域,在养育方面尚较为笼统。
记者在多地调研发现,新生代父母对婴幼儿托育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托育机构数量偏少、价格较高,普惠型托育机构匮乏,不少家庭陷入“想送托但送不起、不敢送”的困境。
重庆市民小张是一名1岁男孩的家长,夫妻二人都是全职工作,双方父母年事已高,帮带孩子很吃力,急需托育服务。周边社区有一家条件不错,但每月收费5000多元,“我们两口子月收入也就1万余元,还要还房贷,这个价位承受不了”。董玉整认为,激发生养意愿是一个需要全社会理解并参与的系统工程,要啃下教育、住房、医疗等“硬骨头”,切实减轻生育多孩家庭负担。
兰州理工大学教授王里克认为,加大托育服务供给是现阶段最为紧迫的着力点之一,应大力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兴办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形成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和临时托等多种形式的服务网络。
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超等专家建议,应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大力执行学位随机分配原则,推动各片区间教育资源更均匀分布;还可探索实行差异化的个税抵扣及经济补贴政策,建立从怀孕保健到孕期分娩再到18岁或学历教育结束的全面鼓励生育体系。
声音
目前国家各级政府对儿童照顾责任的分担有限。儿童早期照顾尤其是三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资源总量匮乏,结构单一,主要以家庭照护为主,社会化照护力量不足。——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会会长李飏
在考虑增加、延长有关生育假期时,一定要同时考虑到政府、企业、家庭和个人的实际需要和承受能力,既要做到尽力而为,也要坚持量力而行。——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