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广东文化是什么?如何挖掘弘扬?专家建言:

南越早已出海贸易 海上丝路尚待挖掘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侯玉晓 01-10 02:28

  广州中山纪念堂的木棉树绽放,吐露着春天的气息。 南都记者 陈冲 摄

  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21年12月26日整版刊发丘树宏《赵佗<报文帝书>:“岭南史上第一文”》后,各界反应热烈。2021年12月31日下午,广东省部分专家结合广东文化建设,在广州举行“赵佗文化与人文湾区建设”专题座谈,对如何挖掘继承和弘扬广东文化提出建言。

  珠江文明是中华文化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山市政协原主席丘树宏:广东文化、岭南文明或珠江文明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重新评价评估广东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个是珠江文化,第二个是赵佗文化,第三个是孙中山文化。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指出要“共建人文湾区”“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第四个是改革开放文化。广东的改革开放底色就是珠江文化、海洋文化。第五个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粤港澳大湾区有一条人文链,人口、语言、风俗、群体等都类似。

  建议河源龙川 盘活赵佗故居

  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州市政协经济委原主任、广州日报原社长顾涧清:现在到河源到龙川交通更便捷,可以用文化魅力来吸引游客。打造赵佗文化,盘活赵佗文化资源,比如盘活当地的赵佗故居,建赵佗雕像,策划一个现场实景演出等。建议将来河源龙川包括佗城的乡村振兴,将赵佗文化与乡村文化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做,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样板。在人文湾区建设这个大背景底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岭南文化的价值和优点,提高岭南文化的影响力,很有必要。

  广东文化 在三方面领先

  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参事、省农商行纪委原书记陈池:广东文化领先主要在三方面:商业文化、海洋文化、传统文化,这三个领先也是支撑广东经济领先的重要因素。这三种文化到改革开放时期演变成为市场改革领先的文化,以及敢为人先、开放兼容的广东精神。如何弘扬提升岭南文化?第一要提升岭南文化的价值链,要把它的深度和广度扩大安排,先思先试先行,实惠实在实求,开明开放开拓,宽容从容兼容,温暖温厚温文,和善和谐和衷。第二要立体展现岭南文化的风采。一要保护传承,二要提升利用,三要艺术形象,四要落地,立体展现。

  六祖惠能 是岭南文化的代表

  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省社科联原专职副主席、省情专家库专家林有能:广东有哪些文化?第一个是海洋文化,海上通道对于岭南传统文化的发展确实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其次,岭南文化还是中原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为什么广东出了六祖惠能?六祖惠能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崇高的地位,惠能的出生地及弘扬佛教的土地都在广东,他是岭南文化的代表,从而形成了禅宗文化。

  建议成立赵佗文化 研究交流协调小组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省地方志办原副主任侯月祥:岭南文化有三个代表人物,赵佗,六祖惠能,孙中山。赵佗最早带来了中原文化,六祖带来了文化融合,孙中山把西方的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建议广东省的文化部门社科部门组织一个赵佗研究交流的协调小组,拿出赵佗文化研究的规划,协调指导交流工作。包括收集资料、研究协调指导和展示成果,包括演出文艺作品等也要规划要落实。建议广州建赵佗纪念园,加强对赵佗的考古,讲好赵佗故事,出一些关于赵佗的书籍文艺作品等。

  可把赵佗文化研究 利用辐射到东亚

  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海洋史研究中心)所长李庆新:在考古学界很早就认为有一个珠江口文化圈,特别是从珠三角周边地区发现一些应该是古越人使用的“石拍”,主要用于做衣服、做树皮布的东西;还有珠海宝镜湾遗址等。可见整个珠江口已形成很有特色的考古文化圈,是以古越人为主导的滨海文化遗存。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水下考古的沉船都与广州市有关。从唐到五代发现的5条沉船有波斯船、阿拉伯船、东南亚船,全都与广州有关。结合研究考古发现能见南越国的重要地位,对海外的联系上有很多作为,可以把赵佗文化研究和利用辐射到整个东亚来做。

  宣传岭南文化 要打组合拳

  珠江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永卫:好酒也怕巷子深,文化设施也是生产力。宣传岭南文化要打组合拳,要全方位不断地深入持久地做宣传。岭南有好多历史记忆还没有发掘,特别是跟海上丝路有关的。比如南越王墓出土的象牙,其中有3只象牙经科学家鉴定是非洲象牙,这说明中国跟非洲的关系,在南越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比如中国最早的佛教著作就出现在广东。对于广东文化来说,岭南文化、珠江文化、赵佗文化,孙中山文化确实非常重要,特别需要宣传让其深入人心,这条道路依旧任重道远。

  为广东历史 文化名人塑像

  著名作家、羊城晚报副刊部原主任左夫,著名作家、广东省文史馆馆员戴胜德:历史上广东文化名人众多,但群体性、制度性发掘宣传不足,建议系列性为他们树立塑像。如南雄立刘禹锡像、阳山立韩愈像,惠州立苏东坡像。

  讲好岭南故事 需要本土文化助力

  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财经大学教授江冰:推广广东本土文化意义何在?今天粤港澳大湾区的视野下,广东本土文化乃至岭南文化,急需建立自己的创作、欣赏、教育、消费、推广、传播系统,这尤其需要广东本土文化的助力推动。

  整理采写:南都记者 侯玉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