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
到2025年人均预期寿命78.3岁 养老服务床位总量约1000万张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发改社会﹝2021﹞1946号,以下简称《规划》)。
第一部分
总论
◎主要分析“十四五”时期公共服务发展基础及面临的机遇挑战,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提出了到2025年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主要目标
◎围绕“七有两保障”,《规划》设计了22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7项,预期性指标15项
第二部分
基本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的发展重点和政策举措
◎就“十四五”时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出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
◎促进生活服务多层次多样化发展,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拓展公共服务提档升级空间
第三部分
系统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的主要举措和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提出科学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构建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格局、提高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健全公共服务要素保障体系以及强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等举措
◎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凝聚实施合力、实施动态监测评估,确保将《规划》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主要目标
◎到2025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实现目标人群全覆盖、服务全达标、投入有保障,地区、城乡、人群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距明显缩小,实现均等享有、便利可及。
◎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实现提质扩容
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
◎生活服务高品质多样化升级
核心概念
◎基本公共服务
范围: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
供给:清单式、标准化供给
目标:均等化,享有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机会
权责:政府兜底保障
◎非基本公共服务
范围:更高层次需求、保障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所必需但市场自发供给不足的公共服务
供给:政府支持、多元供给
目标:普惠化,以可承受价格付费享有
权责:政府、个人共同承担
◎生活服务
范围: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生活需求的服务
供给:市场主体供给
目标:高品质多样化升级,为公共服务提档升级拓展空间
权责:个人付费享有
主要指标
幼有所育
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实现应保尽保
学有所教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大于9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大于92%,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3年
劳有所得
参加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00万人次
病有所医
人均预期寿命78.3岁,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2人、注册护士3.8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大于95%
老有所养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55%,新建城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100%,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养老服务床位总量约1000万张
住有所居
城镇户籍低保、低收入家庭申请公租房和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均实现应保尽保,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约21.9万个
弱有所扶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达100%
文体服务保障
每万人接受公共文化设施服务3.4万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平方米,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大于30平方米
来源:国家发改委官网、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