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1%,超出预期
去年新增减税降费超1400亿




提升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发展能级,支持汕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南都拍客 冯健文 摄
根据1月12日召开的广东省财政工作会议,2021年,广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1万亿元,增长9.1%,两年平均增长5.6%。该完成值超出2021年年初设定的预期。
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看来,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多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广东在经济稳增长方面采取的措施较为有效。广东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出预期在意料之中。“2021年广东在‘稳增长’方面做得还是相当好的,能够给全国其他省市做出示范。”
先进制造业
构建常态化财政资金支持政策体系
林江认为,广东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增长,离不开先进制造业创造的附加价值。
近年来,为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助推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广东财政立足制造业发展自身规律,明确财政资金支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核心政策,着力构建常态化的财政资金支持政策体系,从点、线、面三个层次发力,支持广东制造业发展。
“点”上布局方面,广东着力实施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的比例提高到100%。“线”上协同方面,广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扶优扶强政策导向。2021年,设立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总额度约为500亿元。“面”上发力方面,广东引入社会资本支持实施“六大工程”。截至2021年12月底,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已完成11个项目投资决策,投资金额40.6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84.52亿元。
林江表示,广东选择重视新经济发展这条赛道是选对了。“在新经济领域,引进了多少项目只是表象。”由于广东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较大,同时对新经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较为殷切,才能够引导更多企业参与投资。其次,广东整体的市场机制较为灵活,营商环境良好,企业才愿意过来投钱搞研发,同时吸引消费者产生集聚。而消费者的集聚对于广东新经济产业链的重构也起到重要作用。
“所以我们能看到广东的财政收入不仅是依靠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创造的附加价值也拉动了广东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增长。”林江说。
另一方面,广东在处理新旧经济关系上做得较好。林江表示,目前,广东采取的策略是先稳住传统制造业,同时积极拓宽新型产业。“疫情背景下广东能够稳增长,很大程度上传统制造业起了重要作用,但这并不影响广东发展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和传统制造业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传统产业所形成的完整产业链和供应链,让投资者对广东发展新产业充满信心。”林江建议,2022年,广东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守住基本盘。另外继续实施减税降费,促进企业出口、新经济等方面发展。
数字财政
精准把控每一笔钱的使用
实际上,近年来,广东持续推进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新增减税降费已超过1400亿元,有效帮助市场主体纾困减负。另一方面,广东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保持相对稳定状态。2021年第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广东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分别为78.82%、77.7%和76.47%。
林江表示,税收收入占比稳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广东的税源相对稳定,即广东企业的生产经营未受到疫情的太大冲击。不过,他也提到,大趋势下,政府财政收入在减少,而教育、医疗、社保等刚性支出需要保障。因此,接下来,广东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具备一定挑战性。林江建议,广东可在存量经济方面做调整。无论是支持新经济或传统产业,尽可能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结合对不必要支出的严格控制,以实现经济的行稳致远。
据了解,2021年5月,广东财政率先实现“数字财政”系统全省全面上线,实现省市县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贯通连接。广东首次实现省、市、县、乡镇四级财政数据大集中,为全省4.4万个预算单位、14.1万个用户提供服务。制定了全省统一标准的103个核心业务流程,梳理了312个业务场景和2500多个功能用例。截至2021年12月底,已累计支付1412万笔、4.5万亿元,其中单日支付峰值超过23.2万笔。
“数字财政不是说能够‘生钱’,而是能够把闲置资金用好,把钱用到该用的地方去。这对于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很大帮助。”林江预计,2022年广东的财政工作与数字财政息息相关,通过数字财政能够精准把控政府部门以及相关机构单位的每一笔钱的使用,这相当于节省了一大笔钱,而这笔钱可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其他领域,间接促进经济稳增长。
区域协调发展
将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
2021年,广东财政积极完善与区域发展定位相适应的省以下财政体制,多渠道筹集资金持续加大财力下沉力度,推动区域均衡协调发展。
在突出兜底线,加大财力下沉兜稳兜牢市县“三保”方面,广东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省财政安排均衡性转移支付541亿元,增长7%,确保所有市县获得财力补助只增不减;实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在中央直达资金664.5亿元基础上,主动将33项省级对应安排资金近600亿元纳入直达机制管理;完善财力困难保障机制,安排临时救助财力性补助资金180亿元。
在突出促发展,以差异化财政政策支持协同发展方面,2021年起5年再新增210亿元助力老区苏区持续改善民生;安排生态保护区财政补偿转移支付80亿元,筑牢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生态屏障;提升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发展能级,支持汕头、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支持提升珠三角核心区重点平台主动力源功能,打造全省产业发展主战场。
在突出强统筹,增强欠发达地区谋大事干大事能力方面,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实行统一分类分档,适度强化省级支出责任,减轻市县负担;将5所省市共建高校、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6所市属本科、高职院校办学体制调整为省级保障;减免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重大项目出资责任,对国家和省统一部署的铁路、机场、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项目资本金,免除重点老区苏区民族地区出资责任;省级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符合条件的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按1:1配套支持。
近日广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戴运龙表示,2022年,广东将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并向财力薄弱地区倾斜支持。贯彻落实好支持老区苏区、民族地区、北部生态发展区、省际交界地区等四类地区发展的财政政策,确保一个都不掉队;全面推进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适当提高省级支出责任,进一步减轻欠发达地区市县负担。
数字财政不是说能够“生钱”,而是能够把闲置资金用好,把钱用到该用的地方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
2022年,广东将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并向财力薄弱地区倾斜支持。——广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戴运龙
统筹:黄海珊 汪建华 采写:见习记者 梁思华